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六安:特色產業如何賦能老區發展

時間:2021-11-15 06:02:02    來源:安徽日報    

革命老區六安加快產業振興步伐,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革命老區六安創新實施農業提質增效“6969”工程,計劃用3年時間,積極申創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示范園、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等6個現代農業示范區;高標準建設優質糧食、蔬菜、茶葉、水果、中藥材、蠶桑、油茶、畜禽、水產9個優勢主導產業基地;科學規劃布局6個綠色食品加工產業園;全力打造一批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的現代農業航空母艦,引進培育9個10億元級以上龍頭企業,著力促進農村產業提檔升級,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

“今年市場行情很好,很多養殖戶都賺到了錢,一只鵝凈賺100元。 ”

培育主導產業,提高規模效益

11月4日,記者來到位于六安市裕安區固鎮鎮的安徽展羽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鵝舍內,成群的皖西白鵝在引吭高歌。養殖場負責人江衛軍告訴記者,企業主要負責皖西大白鵝的保種和育苗,現存欄2.1萬只種鵝,每年為周邊養殖戶孵化350萬只鵝苗,輻射帶動周邊大大小小3000多戶養殖戶。

“今年市場行情很好,很多養殖戶都賺到了錢。去年白鵝價格12塊錢1斤,今年17塊多錢1斤,飼料也比去年便宜。養殖戶一只鵝可以賣到200多元,凈賺100元。 ”江衛軍說。

裕安區是皖西白鵝中心產區,目前全區養殖皖西白鵝超320萬只,羽絨制品加工企業超60家,已經形成白鵝養殖、屠宰、羽絨及羽絨制品加工等完整的產業鏈。

金寨縣油坊店鄉面沖村位于六安茶谷腹地,屬于響洪甸水庫的庫區村,這里山清水秀,風景宜人,也是六安瓜片的核心產區。近年來,當地依托茶產業,大力發展茶旅融合。目前全村共建有茶園5800多畝,各類茶廠14個,全村600多戶村民家家戶戶種茶炒茶。

當地茶葉龍頭企業露雨春茶葉公司采用“公司+農戶”經營模式,引導農戶統一標準種植采摘、統一加工、統一品牌銷售,帶動400多戶茶農增收致富。 “農戶1畝地白茶收益約1萬元,普通茶農七八畝茶園年收入七八萬元。 ”露雨春茶葉公司負責人黃守山介紹。

立足自身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六安市選擇優質糧食、蔬菜、茶葉、水果、中藥材、蠶桑、油茶、畜禽、水產9個體量較大、特色鮮明、市場前景好的產業進行重點培育打造,推行單企業單品種規模經營模式,通過訂單生產和利益聯結方式,實現跨區域、集約化生產,提高規模效益和增值利潤。力爭通過3年時間,建成9個百億元級綠色食品全產業鏈基地。

“過去扶貧產業到村到戶,小而弱。現在接續推進鄉村振興,關鍵要把農業產業做大做強。 ”六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汪能武介紹,六安市牽住產業振興的“牛鼻子”,大力發展特色優勢主導產業,打造現代農業全產業鏈,以園區為載體,提高產業集聚度;圍繞主導產業,擴大規模,提升品質;提升農產品加工能力,延伸鏈條,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培育和引進龍頭企業,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壯大鄉村產業經濟,著力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促進農業提質增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目前我們每天發1個集裝箱,訂單已經排到明年6月。 ”

延伸農產品產業鏈,壯大專業化基地

羽絨加工是皖西白鵝最大的衍生產業。據了解,目前裕安區規模以上羽絨加工企業有21家,年產值26.45億元。該區固鎮鎮從事羽絨加工企業多達109家,其中億元企業7家,吸納周邊剩余勞動力2萬余人。

“一只白鵝有14根刀翎,一根刀翎可以賣到3毛錢,做成羽毛球最高1打可以賣到100多元。 ”六安奧安康工貿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羽毛球、羽絨飾品等各類羽絨制品,廠長唐仰彬多年從事羽絨制品生產,他告訴記者,在固鎮鎮,羽絨加工廠隨處可見,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 “白鵝全身都是寶,以羽絨為例,大的羽毛可以做羽毛球,小的羽毛可以做工藝品,最后的下腳料還可以賣到化工廠做氨基酸。 ”

在舒城食品加工產業園的舒城圣桂食品公司門前,剛剛加工好的山野菜整裝待發,準備運往港口。 “別小看這種山野菜,在日本非常受歡迎。目前我們每天發1個集裝箱,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6月。 ”企業負責人趙成勝告訴記者,企業生產的山野菜暢銷日本,僅此一個單品,每年出口3500噸,出口額1200萬美元,占日本70%以上的市場份額。

加工業是促進農業提質增效、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手段。六安市要求各縣區圍繞區域主導產業布局,大力推進綠色食品加工產業園建設,積極招引“頭部企業”,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園區入駐集聚。力爭3年內,每縣區各建成1個綠色食品加工產業園。今年要求每個食品加工產業園新引進3個億元以上加工項目,培育1個年加工產值3億元以上鏈主企業,打造特色鮮明、產業集中、高度智能應用的專業化食品加工產業園。

“農業效益更多集中在二產三產,不能僅僅停留在一產層面上,要延伸產業鏈、拉長產業鏈、拓寬產業鏈,讓產業發揮最大效益,發揮加工業引領和帶動作用。 ”舒城縣農業農村局產業發展中心負責人潘升才表示,舒城縣在農產品加工業上下功夫,加快建設綠色食品加工產業園,目前已有21家食品加工企業入駐。未來將進一步擴大桃溪園區農產品加工業板塊,積極培育蔬菜深加工,發展冷凍蔬菜,延伸蔬菜產業鏈。

“園區引進2000多個農作物新品種,帶動周邊20多萬畝基地發展高效農業。”

招引更多 “頭部企業”,提高主導產業集聚度

走進舒城縣桃溪農業產業園的溫室大棚內,暖意融融,各種綠色蔬菜競相生長。桃溪農科所副所長阮琪琪指著一串串長長的青椒告訴記者,產業園主要負責瓜菜種苗的繁育和推廣。 “普通辣椒只能結一兩茬,畝產只有3000斤。我們培育的皖椒10號坐果期長,從4月到11月都可以采摘,平均畝產可達8000斤。秧苗深受周邊種植戶歡迎,每年銷售近200萬株,帶動種植超千畝。”

舒城縣把蔬菜種植作為主導產業,全縣共有33萬畝蔬菜,年產58萬噸新鮮蔬菜銷往長三角地區。作為六安市唯一的國家級農業科技園,桃溪農業產業園以蔬菜為主導產業,實現集種苗繁育、食品加工、體驗觀光于一體的三產融合發展,著力打造長三角“菜園子”。“目前已經累計引進2000多個農作物新品種,輻射帶動全縣及周邊20多萬畝基地,發展綠色高質高效農業。”舒城縣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說。

六安市農辦副主任胡浩介紹,為提高主導產業集聚度,六安市重點加強農業產業園建設,加快金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舒城桃溪國家科技示范園這兩個國家級園區提質增效和提檔升級,突出科技引領和三產融合,著力提高產業首位度;支持霍山大沙埂、金安木南、霍邱長集、裕安林寨等4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提升標準,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主導產業集聚度。

產業振興,離不開龍頭企業帶動。 “堅持培育和引進并重,培育產業發展帶頭人,加強優質項目招引,培養鏈主企業,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 ”汪能武表示,圍繞龍頭企業培育,緊盯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百強開展農業招商,在食品加工、果蔬茶加工、飲品加工、水產品加工、中藥制造等領域,積極招引農產品加工“頭部企業”。

關鍵詞: 老區 特色產業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