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縣地處安徽省東南部,隸屬于宣城市。黃山北麓,九華山南,太平湖畔,“兩山一湖”中心地帶,是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核心區,總面積2054平方公里,總人口36萬。自漢初置縣,迄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唐代大詩人李白曾詩贊“涇川三百里,佳境千萬曲”。
近年來,涇縣立足自然生態和文化優勢,緊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機遇,堅定不移走以“生態涇縣、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對標滬蘇浙,爭當排頭兵,全面實施旅游提質大會戰行動,高質高效推進旅游資源轉化和融合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各項旅游指標全面刷新,旅游業步入全域化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旅游,正逐漸成為涇縣現代服務業的龍頭和促進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法寶”。
高起點規劃,迸發出高質量發展魅力
旅游業在涇縣整個經濟產業結構中處于什么樣的地位?對這一影響發展戰略全局的問題,涇縣縣委、縣政府按照“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旅游興縣”的發展取向,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確立了以多規融合為指導的全域空間開發格局,明確提出要努力在文化和旅游事業改革發展中打造涇縣樣本,建設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文化型生活旅居目的地。
將縣域全境作為一個整體來規劃、作為一個大景區來建設,推進“全景布局、全業聯動、全時產品、全域服務”。按照“細致、精致、極致”的要求,實施全域旅游頂層設計,定位“四季全域旅游”目標,編制《涇縣全域旅游發展規劃》《涇縣全域旅游發展戰略策劃及三年行動計劃》《涇縣文化旅游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出臺《關于支持景觀農業和農業采摘旅游發展的實施意見》《涇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扶持獎勵暫行辦法》《涇縣促進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支持政策。
突出抓好“點”,圍繞“美麗縣城、美麗村鎮、美麗公路、美麗河道、美麗庭院”目標,全面補齊“吃住行游購娛”旅游鏈短板,快速推進旅游鏈產品的提檔升級。重點做好“線”,狠抓東部綠色生態線和西部特色文化線兩條示范帶建設。布局“一心四廊四區”全域空間,精心打造旅游集散中心,加快建設皖南川藏線、青弋江百里山水畫廊、皖南書香田園廊道和榔茂戶外運動廊道大環線,全面推動宣紙宣筆文化、紅色文化、激(寄)情山水和詩意徽韻四大旅游區的發展。聚力實施“點、線、面”共同推進,掀起了全縣旅游高質量的大發展熱潮。
在全國旅游市場遭受疫情影響下,涇縣旅游仍能持續升溫,得益于縣委、縣政府對文化旅游產業的常抓不懈,高位推動。涇縣持續優化體制機制,成立以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全域旅游工作領導組,建立考核獎勵、督查督辦、定期調度、綜合協調等管理制度,形成黨政統籌,齊抓共管,治理高效的旅游發展體系。
高起點科學規劃,帶來的是一個個景區景點迅速躥紅、一家家精品民宿一房難求、一條條優質線路客源充足……高質量發展的旅游紅利惠及旅游鏈上的角角落落。
高品位打造,顯現出高質量發展品質
推動旅游高質量發展需要在提質提品上全方位做文章,涇縣探索出一條“1+3+N”的模式。即:持續實施旅游提質工程,傾力推進1個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縣創建;重點打造皖南新四軍文化旅游區國家5A旅游景區、桃花潭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皖南川藏線3個品牌;推進“旅游+N”,實現旅游賦能多產業的融合發展。
突出旅游配套設施建設,重點塑造鄉村IP。對桃花潭、汀溪、蔡村、榔橋、云嶺等鄉鎮的旅游線上房屋外立面、門楣廣告,民宿、農家樂指示牌等,由政府部門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改造,打造以村鎮為單元的特色主題IP。以200公里“2小時旅游圈”為核心,建成便捷的旅游交通體系和美麗公路網。最美高鐵合福線設涇縣站,蕪黃高速近期將建成通車,城鄉公交通達A級景區,綜合客運樞紐站、智慧旅游中心相繼建成投入運營。建成76座A級旅游廁所,依托加油站、酒店、購物商場等,完善旅游咨詢服務。
突出文化品牌引領,加快品質旅游項目建設。2018年至2021年,全縣新增文化旅游重點項目158個,愛晚工程·國家養老皖南示范基地、桃花潭畔、涇縣智慧旅游中心、中國宣紙小鎮等一批重大文旅項目相繼落戶涇縣。同時,立足資源優勢,打造桃花潭、宣紙文化園等一批文化旅游景區;水墨汀溪、綠林谷、月亮灣水上樂園等一批激情山水景區;云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皖南事變烈士陵園等一批全國著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馬頭祥養生觀光園、桃花潭畔森林溫泉等一批文化旅游新興業態。章渡吊棟閣旅游開發、大馬頭景區等一批新文化旅游項目也相繼開工建設。高效利用旅游資源,加大項目建設,提高旅游品位,為推進高品質旅游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高度重視皖南川藏線桃嶺六道彎的財富價值,從2015年開始,對皖南川藏線涇縣段開發建設,圍繞“六道彎”核心區,以鼓樓鋪、白華和榔樹口3個出入口為連接線,將汀溪、蔡村、琴溪、榔橋和涇川鎮等五個鄉鎮納入其中,并按照完善功能、整體聯動、一體化打造的要求,實施皖南川藏線項目布點和建設,將這條線路建設成為生態走廊、財富走廊。如今,皖南川藏線已成為長三角地區最火、人氣指數最高的一條自駕游線路,撬動了宣城市四個縣市區的旅游大發展,是一條實現共同富裕的幸福之路。
如何破解旅游服務質量跟不上高標準發展要求的難題?涇縣選擇的是推動機制創新。走政府引導、管理創新,增強企業服務意識和品牌意識,發揮行業協會等社會力量作用的創新發展的路子。實施旅游體制改革創新,建立旅游行業綜合協調、案件聯合查辦、投訴統一受理的監管機制。聘請第三方專業團隊對A級旅游景區開展定期品質評估檢查。舉辦旅游行業培訓班、技能大賽,開展最美民宿、最美景區、最美導游等評選活動。成立涇縣民宿、餐飲等行業協會。引導旅游行業健康發展,推動了旅游服務質量“質”的飛躍。
高效益宣傳,打響“宣紙上的山水畫卷”品牌
“涇縣有一首詩:李白在這里揮就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千古絕唱。涇縣有一面旗:新四軍在這里演繹了‘云嶺烽火,戰士丹心’的紅色經典。涇縣有一張紙: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宣紙在這里舞動出‘紙壽千年、墨韻萬變’的中國風雅。涇縣有一條路:皖南川藏線桃嶺六道彎在這里洋溢著蕩氣回腸、氣宇軒昂的壯志豪情。涇縣有一幅畫:查濟、黃田古村落的小橋流水在這里鐫刻出古樸靜謐的時光印記。”在2021首屆長三角(宣城)文旅嘉年華活動上,涇縣文旅局主要負責人用“五個一”介紹涇縣,同時,邀請上海市民“踏歌桃花潭畔,相約宣紙之鄉”。“涇縣,宣紙上的山水畫卷”品牌首次在上海大世界成功亮相,涇縣名片“爆屏”了各大媒體。
近年來,涇縣圍繞“涇縣,宣紙上的山水畫卷”品牌,按照“鞏固基礎市場,拓展周邊市場,培育發展潛在客源市場”的工作思路,構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結合、線上線下共促、政府與企業聯動”的營銷機制,多渠道宣傳推廣,不斷提高涇縣文化旅游的美譽度和影響力。出臺《涇縣文化旅游宣傳營銷獎勵辦法(試行)》,舉辦“山水畫涇縣” 抖音短視頻大賽,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營銷和節事活動,參加各類展覽展會,在高鐵杭州東站、合肥南站、宣城站,蕪宣機場,高速公路投放廣告,在常州等地投放出租車頂廣告。與各類媒體合作,尤其是長三角地區新媒體合作,開展旅游直播。
讓文旅品牌走出去,讓涇縣名片靚起來。今年,成功舉辦2021涇縣宣紙文化藝術節,開展文化旅游大展示、大推介、大招商,實現傳統文化與旅游的融合創新。藝術節期間,文藝演出精彩紛呈,用藝術化的表現形式,演繹了宣紙文化的獨特韻味,同時配套舉辦了10余項主題活動,打造了一場融文化、博覽、藝術、經貿、旅游于一體的宣紙文化藝術盛會。其中,第48屆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千人書畫創作大賽、“蒙恬杯”宣筆制作技藝大賽、招商引資及旅游推介會和全國知名媒體記者、微博微信達人涇縣行等活動,不僅讓每位來賓都感受到涇縣魅力,而且展現了涇縣豐富的旅游資源、優質的旅游產品和良好的營商環境,傳遞出涇縣在發展文化旅游業上開放創新合作的新思路、新理念、新舉措,讓“涇縣,宣紙上的山水畫卷”成為響亮的名片。
高質量融合,譜寫出共同富裕新篇章
以“旅游+”為導向,延伸旅游產業鏈,實施旅游與文化、工業、農業、體育、養生養老等多產業全方位融合,推進特色文化賦能品牌升級,形成品牌差異化的市場競爭優勢。
云嶺紅旅小鎮原是一家以生產鍋巴為主的小企業。2016年起,這里借助當地新四軍紅色文化,籌建“紅色旅游特色小鎮”,實施鍋巴產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將一個以“觀舊址、登崗哨、食軍糧、宿軍營,當一回新四軍”的小鎮發展成為集度假、拓展、研學、會議、干部培訓、愛國主義教育及農事體驗、講述涇縣故事的紅色旅游綜合體。如今,小鎮的鍋巴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鍋巴生產工人達300余人,服務人員200余人。“鍋巴與旅游”的融合發展,收獲了“1+1>2”的效益。在涇縣,中國宣紙文化園、三兔宣筆文化園、宮庭木梳文化藝術館、桃花潭酒文化園等生產企業同樣走出了一條“旅游+”的成功之路。中國宣紙文化園和三兔宣筆文化園還入選全國工業旅游示范基地。
“旅游+民宿”盤活了農村閑置資源。不拘一格地挖掘地方資源,融入獨特的文化元素,促進民宿多元化發展,讓來涇縣游客不僅宿“山”、宿“水”,更宿“文化”,將涇縣民宿打造成為“有溫度的民宿”。黃村鎮王府客棧主人在一次回家探親時,看到夜幕里的村莊一片漆黑,隨后了解到村民基本在外打工,留守的是孩子和老人,還有不少房屋閑置。不久,他利用家中老屋,改建了“王府客棧”民宿及“王府咖啡屋”,讓村里的孩子在這里讀書,讓返鄉的村民在這里交流,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漆黑的村莊里“點亮一盞燈”。如今,村里開起了“王府集市”,村民剩余的農產品成了貨源,變成了旅游商品。承流山居、良棲山院等多個民宿也相繼開張營業。 “旅游+民宿”的發展思路,讓遠心沐林、瓦舍、覓源、香巴拉美舍璞園、小滿的院子、紙道山莊等特色精品民宿紛紛落戶涇縣,并逐漸形成了以“徽風皖韻”為主題的桃花潭民宿群和查濟民宿群、以“秀水青山”為主題的蔡村民宿群和汀溪民宿群。目前,皖南川藏線沿線民宿近500家,重點旅游鄉鎮的蔡村民宿251家,汀溪民宿176家,桃花潭民宿290家。
“旅游+非遺”讓傳統技藝散發出新的光彩。近年來,涇縣高度重視非遺保護工作,率先在全省編制《涇縣非遺十四五發展規劃與實施方案》,出臺非遺扶持獎勵政策,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截止目前,全縣共有縣級以上(含縣級)非遺名錄84項,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31名。在此基礎上,涇縣還在全國首創實施打造“非遺人家”品牌。2021年7月,琴溪鎮“云岫陶源”建成營業,是涇縣首個“非遺人家”。云岫陶源是在縣文旅局和非遺中心的扶持下,以傳統陶藝制作為載體,集技藝傳承、展示、體驗于一體的非遺主題體驗綜合體。創立并發展涇縣“非遺人家”品牌,是涇縣文化旅游十四五發展中非遺建設的一個重點,為非遺活化交出了涇縣方案。
在涇縣,“旅游+”不僅僅是“+文化”、“+工業”、“+民宿”、“+非遺”,“旅游+”茶葉、+體育、+研學、+養生、+攝影等也同樣得到了高質量發展。從2014年開始,涇縣堅持“以農造景、以景帶旅、以旅促農、農旅融合”的思路,實施“旅游+景觀農業”,讓農業旅游帶來的惠民富民效益得到進一步放大。今年,全縣實施景觀農業項目面積6523.16畝,形成了以荷花、油菜花為主,涵蓋桃花潭、馬頭祥、汀溪等多個景點的景觀種植帶。
涇縣,宣紙上的山水畫卷。在這里,文旅產業的發展步伐在逐步加快,新業態在不斷創新,文旅品質在快速提升,一個“多業融合、全域聯動”的高質量發展格局已經顯現,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涇縣模式”的雛形正在形成,這些也必將成為涇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強大牽引力。(丁仕海 查利明 倪琴琴 鮑鋒 尹建生)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申家鑫通訊員劉亞楠報道中國民航將自2022年10月30日至2023年3月25日執行2022 23年冬春航季航班計劃。新航季,山東省機
2022-10-29 07:49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杜虹曉畢勝濟南報道近日,濟南市市中區民警在巡邏時發現,轄區內多處隔離護欄陸續失蹤。據統計,丟失護欄50余節,共計約1
2022-10-29 07:45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張海振濟南報道10月28日,濟南市歷下區城管局在東關街道萬科海晏門小區舉辦“金秋十月迎碩果垃圾分類見行動”——“黨建
2022-10-29 07:31
10月28日,山東省統計局官方網站發布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經濟運行情況。前三季度,山東全省經濟呈現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大眾日報
2022-10-29 07:39
2022年10月28日0時至24時,全省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3例,其中青島2例,均系重點人員篩查檢出;濱州1例,系集中隔離點檢出。新增本土無癥狀感
2022-10-29 07:36
門庭若市打一生肖是什么動物?門庭若市的意思是什么?一起來看看吧!從釋義來看形容非常熱鬧,而12生肖中最喜歡熱鬧的生肖是馬,再加上有成語成
2022-10-28 22:49
蝦仁蒸蛋等于砒霜是真的嗎?蝦仁蒸蛋需要把蝦先煮熟嗎?不小心吃了生蝦仁怎么辦?一起來看看吧!網傳蝦皮蒸蛋吃了人會出現上吐下瀉、肌膚瘙癢紅
2022-10-28 22:47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邢晨通訊員呂尚偉煙臺報道養老服務人才匱乏、從業人員技能水平低,一直是困擾養老服務發展的難點、重點和堵點問題,為了
2022-10-28 18:36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邢晨通訊員呂尚偉煙臺報道為進一步改善老舊小區養老服務設施現狀,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煙臺市萊山區出臺了《萊山
2022-10-28 18:46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秦文濟南報道記者從濟南公交獲悉,為方便蟠龍路、虎山路周邊居民出行,填補蟠龍路、虎山路等部分路段公交空白,自10月29
2022-10-28 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