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從“雁南飛”到“鳳還巢”,亳州游子返鄉掀起創業熱潮

時間:2021-12-02 06:04:24    來源:安徽日報    

◆ 亳州市養上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里,員工在忙碌著。記者 武長鵬 通訊員 張珍 攝

▲ 亳州青年創客空間的直播帶貨。

伴隨著“一封家書”的深情呼喚,越來越多的亳州游子返鄉,他們抓住皖北“四化同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良機,在各個領域大顯身手,掀起創業熱潮。

“在外闖蕩了好多年,偶然在浙江湖州遇到家鄉的招商小分隊,我既驚喜又好奇。 ”近日,安徽美凱蘭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志剛,看著企業熱火朝天的生產車間,深情地回憶。美凱蘭這家3年前返鄉創業的企業,在渦陽縣開發區享受了房租、稅收等一系列減免政策和幫扶,快速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在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4000萬元。不遠的將來,一座投資1.2億元、占地45畝的新材料產業園正在向企業招手。

2016年和2021年,亳州市兩次發出致老鄉的“一封家書”,號召亳州老鄉返鄉創業、共建家鄉。5年間,亳州市持續推動產業升級,優化創業環境和服務體系,拓展創業領域和發展空間,提供創業平臺和融資支持,加強創業教育和培訓力度,返鄉人員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積極投身創業浪潮,促進了“人才回歸、資金回流、企業回遷”。5年來,亳州市凈增長企業8.9萬家,返鄉人員創辦企業近2.5萬家,落地2000萬元以上返鄉創業項目122個。在亳州老鄉的幫助下,全市累計新簽約招商引資項目2537個、總投資7818.4億元,為亳州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服務實體 著力改善營商環境

“每次來都問我有沒有困難,問多了我都不太好意思了。 ”王志剛說,企業管理之外的事務都由渦陽縣經開區提供對口幫辦服務,享受政策啥的,不用企業操心。

王志剛原是渦陽縣某國企職工,工作穩定、收入穩定,但他卻有些“不甘心”。 2008年,30歲的王志剛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停職創業。說服家人后,王志剛只身去了上海,從開大貨車到做物流站,闖出了一片天地。 “當年趕上國家西部大開發,我做東西部的物流,賺到了‘第一桶金’。 ”到2016年,王志剛已擁有一家物流公司、數十輛大貨車。

2017年,王志剛到浙江湖州談生意,恰好遇到老家來的招商小分隊。異鄉遇老鄉,鄉音格外親,王志剛看到了家鄉發出的“一封家書”后心潮澎湃,萌發了返鄉二次創業的念頭。利用從事物流工作從而接觸過建筑新材料的優勢,王志剛決定回家鄉從事新型建筑材料生產。 2018年3月,王志剛轉讓了物流公司,帶著聘請的技術人員回到家鄉。渦陽經開區的廠房、水電是現成的,企業開辦手續有人跑腿,就等著王志剛“拎包入駐”。

今年,面對原材料價格的快速上漲,王志剛吃不消了。渦陽縣“四送一服”辦公室了解情況后快速介入協調,幫助王志剛申請了100萬元低息貸款,“這筆貸款拯救了企業,企業沒有受到原材料上漲帶來的沉重負擔。 ”在稅收、房租減免等相關政策幫扶下,王志剛撐過了最困難時期。如今打開他的微信“朋友圈”,都是拿自己的例子說事,邀請外地老鄉回鄉創業。

王志剛返鄉創業的經歷,受到了上海訊績實業公司的關注。 “縣里以商招商,目前王志剛與訊績公司合作,正規劃在渦陽建設一站式新材料裝配產業園。 ”渦陽縣創業辦主任王洋說。

5年來,亳州市為像王志剛這樣的返鄉創業者不斷完善扶持政策,千方百計降低其創業成本。亳州市委改革辦工作人員盧健介紹,市里準備了包括融資擔保、減稅降費、稅收優惠、社會保險減免、人才獎勵在內的32項創業“大禮包”。同時立足返鄉創業全生命周期和高質量發展,精準查找企業運營和創辦企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推動營商環境各項指標流程再造、效能提高。設立“企業聯辦服務平臺”,實現企業開辦1個工作日辦結,免費為新開辦企業刻制公章和提供稅控設備;設立“免申即享”平臺,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政策落地機制。

“企業沒有申報就獲得了30萬元的扶持資金,家鄉的政策真給力! ”近日,亳州市盛安堂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邢坤說。

2016年,邢坤返鄉創業,各相關部門主動服務,幫助企業順利取得生產資質。 2020年,企業銷售額實現1.5億元,今年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按照亳州“免申即享”政策,30萬元不需申報就作為獎勵轉入企業賬戶。

今年6月,亳州市“免申即享”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人社、稅務、發改、科技、經信等部門數據匯集共享,目前已匯集78家單位3814類政務數據和水、電、氣等646類社會數據,共享庫數據達89.09億條。

政策兌現有了數據支撐,讓企業該享受的獎勵扶持政策采用“免審”形式快速直達,變被動審批為主動服務,使“人找政策”變為“政策找人”,推動惠企政策應享盡享、快速兌現,確保各項紓困措施直接惠及市場主體。

創新賦能 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亳州致力于改善營商環境的 “靶向施策”,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卸下了企業包袱,使之放開手腳,用市場的邏輯謀事,用資本的力量做事,依靠創新引領,去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以藥立市的亳州,有“十萬藥商,百萬藥農”之說,在舊觀念看來,這一產業已被先來者“吃干榨盡”。然而在返鄉創業大潮中,創業者帶回了新理念、新業態和新模式,用創新在傳統產業中 “激起千層浪”,開拓出一個個新領域。

芍花是亳州的市花,幾年前,該市打造“亳藥花海”項目,開啟“文化旅游年”建設。每年“五一”前后,數萬畝芍花盛開,引得游人如織,而后花朵自然凋謝化泥,藥農取其根入藥。在幾乎所有人眼中,芍花只為觀賞,根才是藥材,唯有一個人例外,他叫王品武。

38歲的王品武是亳州市譙城區牛集鎮人,在武漢開了一家中藥提取企業。 2018年“五一”假期,王品武隨家人到亳藥花海賞芍花,“好壯觀,但過不了多久這些美麗的花朵就會凋落,怪可惜的,我是干中藥提取的,當時就在琢磨,能不能利用科技手段,讓芍花變廢為寶呢?”王品武當即收購20噸芍花運回武漢,經過成分分析和功效試驗,得知芍花的主要成分是芍藥苷,這與芍藥根的成分一樣,具有養血舒肝的功效。

在發現芍花里有驚喜后不久,王品武看到了“一封家書”,“回家吧! ”這一呼喚不斷在他耳畔響起。不久,王品武成立了安徽花吟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運營中心設在亳州市。

2019年5月,又逢芍花綻放,王品武在芍藥主產區大量收購芍花,先后帶動貧困戶和留守村民10萬余人次采摘,共收購500多噸芍藥鮮花。 “芍花不要錢,全是人工費,我回來創業,給鄉親們增加些收入是應該的。 ”王品武說。

花朵有美容養顏的功效,要把芍花做成產業,保健美容是最大亮點。在成功提取芍花的有效成分后,王品武帶領公司的科研人員日夜奮戰,終于研制出芍花護膚品,包括潔面乳、面膜、精華、乳液、面霜、眼霜、BB霜等基礎護膚產品,他本人也獲評2019年度“安徽省返鄉下鄉創業之星”,公司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

2020年,芍花系列護膚品獲得3000萬元銷售額,引起了古井集團的關注。當年底,王品武與古井集團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聯合開發古井酒糟系列護膚品,融合酒糟精華與芍花提取物,研制出一款古井酒糟面膜,實現古井酒糟的科技化應用和附加值的提升,開創了市花與名酒的融合發展之路。

“企業家回鄉創辦企業,帶回來的不僅僅是資金和項目,還有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 ”亳州市創業辦負責人趙靜介紹,在“鯰魚效應”下,經濟市場迎來更加多元、開放的就業創業新形態。

艾灸是傳統中醫項目,使用起來對技術、環境的要求較高。利辛縣返鄉創業的孫燦光看準了艾灸的優缺點,研發出“隨身灸”,獲得國家二類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 “使用起來沒什么煙,隨用隨灸很方便。 ”孫燦光說,目前他成立的艾可舒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擁有2個獨立研發中心,已獲得60多項國家專利技術。

據統計,亳州54%的返鄉創業者選擇在鄉村集鎮開辦工廠、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孫燦光在利辛縣10多個鄉鎮設立了半成品加工廠,解決了300多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其中30%為貧困人口;孫燦光采取“企業+農戶”的形式建立種植基地,通過企業承包土地、農戶管理的形式,以實際種植效益帶動農戶自種,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目前已種植艾草1400多畝,帶動80多人就業。 2020年4月,基地產出的艾葉入選第一批《全國消費扶貧產品目錄》。

產業集聚 發揮平臺虹吸作用

目前,亳州市積極對接省十大新興產業,提出加快建設“現代中醫藥及大健康、白酒、綠色食品、文化旅游和現代服務、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數字創意、先進裝備制造和節能環保”六大產業集群,老鄉們圍繞產業鏈上下游紛紛攜資引智回鄉,與家鄉既有的優勢資源進行優化組合,激發出創新創造的新活力、新動能。

“2016年返鄉創業時,我帶回來30多名技術工,都是外地人;如今企業技術人員120多人,超過一半是本地人。 ”11月26日,安徽金福瑞家具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李亞瑞說。金福瑞公司從在蒙城開發區建廠,到成為全國知名的紅木家具品牌,只用了不到5年。

十幾年在廣東家具廠打工,學到技術與管理的李亞瑞在收到“一份家書”兩個月后,就帶著資金回到蒙城老家。“回家了心里踏實。”李亞瑞說,在廣州打工時看到紅木家具,就想把紅木家具帶回蒙城生產。

經過兩期建設,李亞瑞已完成超過1億元的投資,在80畝的廠區,10棟生產車間達36萬平方米,在6000平方米的成品展廳,整齊擺放著各類紅木家具。為打造皖北紅木生產基地,蒙城縣以金福瑞為核心,正在進行占地158畝的三期建設,命名為“百藍家具產業園”,并通過金福瑞“以商招商”,與10余家外地家具企業合作,他們也陸續入駐產業園。“大多是蒙城籍老鄉的企業,產業園落成后,將形成高檔家具的產業集聚區。”蒙城縣創業服務中心負責人張燕介紹。

一個優質企業能打造一個產業園、構建一條產業鏈。不久前舉行的世界制造業大會上,蒙城縣簽約投資了10億元的折疊顯示屏超薄蓋板項目,該項目就來自蒙城一家科技型企業的“牽線”。

在繁楓真空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苗潤發向記者介紹,大到汽車玻璃、小到相機鏡頭、手機鏡頭,要實現耐劃、高清晰度,都必須使用真空鍍膜,即在真空狀態下,用氧化鋁、二氧化鈦等在玻璃表面鍍膜。繁楓公司是生產鍍膜設備的科技型企業,其在上海的公司早在2018年產值就超過3億元。

2018年8月,苗潤發參加了亳州市政府在上海召開的老鄉懇談會,幾個月后,他決定返鄉創業。企業在落地過程中享受了一站式服務。苗潤發說:“開會時的承諾都兌現了,甚至還有超過。 ”

擁有先進設備、過硬技術的繁楓公司在投產后,年產值迅速突破5億元。在該企業的帶動下,蒙城縣開發區形成了以繁楓公司為核心的產業園,未來這里將帶動真空科技相關配套產業的大發展,投資10億元的折疊顯示屏超薄蓋板項目,正是其中關鍵一環。

“依托家鄉優越的營商環境,企業將盡快把產業園打造成以‘真空科技’為主題的全產業鏈園區,帶動更多在外打拼者返鄉創業,為皖北‘四化同步’出力。 ”苗潤發說。

2016年的“一封家書”發出后,由共青團亳州市委代管的青年創客空間開始面向青年創客、大學生創業者、返鄉創業者和退役軍人提供創業服務。

“入園3年免房租,物業費、水費、電費補貼60%,還有創業融資、貸款貼息等金融服務等。 ”青年創客空間負責人周成文介紹,5年來,青年創客空間為504家入園企業減免房租、物業、電費等總計超過800萬元,孵化出一批高質量企業。 “孵化企業中最著名的是刀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周成文說,亳州老鄉卞凱民在2016年返鄉創辦了刀鋒公司,通過示范帶動,擴大了業務范圍,目前下轄18家子公司,遍布鄭州、武漢、深圳、合肥等地,市場覆蓋全中國及東南亞地區,現有員工700多名,聚集了來自BAT等國內一線互聯網精英。 2020年,企業實現收入近5億元。今年該公司啟動上市計劃,有望成為皖北地區第一家“獨角獸”企業。

·記者手記·

采訪中,一位位創業者的心路歷程和精彩故事令人心潮澎湃。正如創業者王志剛所說,他挖掘到第一桶金,是因為趕上了國家西部大開發,個人的努力方向要符合國家的政策才可能成功。眼下,長三角一體化、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四化同步”等發展潮流浩浩湯湯,亳州老鄉爭做順應時代的創業者,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尋求發展。

多年來,從第一代農民工到第二代農民工的逐年輸出,在外逐夢的亳州老鄉苦干實干,在不同領域、不同行業實現了人生價值,實現從“打工者”到“企業家”的華麗轉身,他們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散發著獨特光芒。隨著亳州市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城鎮化水平的穩步提升,農業現代化的持續推進,城鎮聚集效應顯現,各類經濟開發區、產業園區不斷成長、成熟、壯大,各類企業、工廠快速涌現。迅猛的經濟社會發展態勢令亳州這座城市從以往的 “勞務輸出”變得更渴望“人才回家”,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智力作為重要支撐,需要大量農民工轉為產業工人,需要在外工作的老鄉積極參與,需要全體亳州人勠力同心、共同奮斗。

今年,亳州市提出聚力建設“一都一區一基地、一城一市一中心”,即“世界中醫藥之都、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華夏酒城、文化旅游強市、省際毗鄰區域中心城市”的“六一戰略”。同時服務全省“三地一區”總體建設,聚力打造“一極四區”。此情此景之下,請老鄉回家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老鄉回家大有希望,大有作為。

關鍵詞: 亳州 游子 熱潮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