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他種個地,還組建研發團隊!請教授博士當“家教”

時間:2022-01-01 10:00:14    來源:中安在線    

“老孫頭,不像農民!”在界首市邴集鄉,上了年紀的老莊稼把式都這么評價。

種個地,牽手6家科研院所,組建研發團隊,請來7名教授、5名博士當“家教”,這種場面誰見過?

這幾天,村民們口中的“老孫頭”孫亞東,正忙著牽手安農大園藝學院等院所打造現代農業新項目——組培研發中心。

從自家幾畝地,到規模種植300余畝,愛鉆研的孫亞東在“種好地”這件事上沒少下功夫。

孫亞東原是邴集鄉的一名村干部。10年前,在親朋好友的不解中,47歲的他辭去職務,毅然前往山東果樹研究所學習果樹栽培、種植技術。

“世代是農民,打骨子里對土地有感情。”時隔多年,說起當初的選擇,孫亞東語氣依然堅定:讓家鄉的土地“生金”。

2014年,在界首返鄉創業政策的引導下,掌握技術的孫亞東回到邴集鄉,流轉土地300余畝,規模種植黃桃等果樹,開始在家鄉沃野追逐夢想。

“老孫頭”毛桃北京熱銷、北京世園會優質果品大賽上摘金、“代耕代種”帶動70余人脫貧、躋身全省百強新型職業農民行列……幾年下來,孫亞東做出了讓鄉鄰們艷羨的成績。

然而,對于種果樹這個莊稼活,孫亞東并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去年,瞄準延伸農業產業鏈條,以提升黃桃附加值為抓手,他再次找到山東果樹研究所合作,培育并規模種植了南非2號黃桃。

“上市早、含糖量高、硬溶質、自花結果,最大特點是適宜加工桃瓣。”孫亞東對新品種充滿信心,目前已與合作伙伴注冊成立風暢科技農業發展公司,計劃批量加工桃瓣,出口歐洲。僅此一項,黃桃種植畝均增收超過1500元。

邁出這一步,孫亞東有自己的考量——上馬加工項目,不僅基地的黃桃可以更加從容地應對價格波動,還能為周邊果農增加產業收益提供服務。

延伸種植產業鏈的同時,孫亞東繼續強化與科研院所的合作,牽手安農大、山東果樹研究所等單位,進軍菌草、瓜蔞、藥材及果樹苗的克隆研發和組培領域。

“我們成立了公司、組建了研發團隊,7名教授、5名博士加盟。”孫亞東說,目前,項目已立項,計劃建設組培室1200平方米、訓化苗基地6000平方米,致力打造皖北地區農業克隆研發新基地。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越來越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像“老孫頭”一樣,在廣袤的潁淮大地上深耕著腳下的土地,正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在不斷探索實踐中增加著農民收入、提升著農業效益,推動著鄉村全面振興。

關鍵詞: 家教 教授 博士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