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兩會“大白話”|您關心的,委員們都帶上了兩會

時間:2022-01-11 12:31:20    來源:掌上安慶    

市政協委員:潘連宇

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當前安慶市便民生活圈還存在商業網點老城區設施老舊、新城區布局不均、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如何構建更便捷、更舒適、更人性化的城市便民生活圈,讓城市商貿流通的“毛細血管”更暢通?市政協委員潘連宇建議,結合實際,出臺《關于推進我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實施意見》,聚焦社區生活最小單元,通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試點示范、以點帶面,在全市范圍逐步推進“社區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工作。

潘連宇認為,應圍繞“教業文衛體、老幼食住行”補齊公共服務短板,逐步完善醫院、菜市場、購物中心、學校、維修點、圖書文化館、幼兒托管以及休閑公園等配套設施建設。菜市場要升級為“社區農場”,打通直通渠道,將糧油、蔬果、家禽肉類等生鮮產品直供社區居民餐桌;鼓勵增加“一店多能”“配送上門”,在便利店除購物,還能享受干洗衣服、維修手機、清洗家電、寄收快遞、家政預約等服務,并開展線上購買、商家配送上門活動,給居家消費帶來更多便利。

“要更加照顧特殊群體,做好老年消費配供、理療養生等服務,保留現金、銀行卡等傳統支付方式和面對面人工服務,探索簡便易行、符合相關人群特點的服務方式,提高便民服務的‘溫度’。”潘連宇表示,另外還要引導品牌企業入駐下沉社區,開設網紅店、微店,發展運動健身、休閑娛樂、文創旅游等商業新業態。健全城區、街道、社區三級便民服務體系,讓企業、群眾少跑腿甚至不跑腿就能辦成事、辦好事。(全媒體記者 雷琳琳/文 江勝/圖)

市政協委員:吳愛德

組建院士專家服務中心

“目前,在學術界享有最高榮譽稱號的‘院士天團’里,安慶籍院士有31人,這些院士理論功底深厚,學術造詣精湛,創新成果豐碩,社會影響廣泛,家鄉情懷濃烈,是助力安慶市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創新的頂尖人才和寶貴財富。”市政協委員、市科技局局長吳愛德認為,當前,要結合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內搭平臺、外聯老鄉”戰略,充分發揮院士的重要作用。

吳愛德建議,要建立院士常態化聯系服務機制,每名院士安排一位市領導專門對接,通過不定期上門拜訪、開會座談等多種形式建立廣泛、密切的聯系,向院士通報家鄉發展情況,聽取院士的意見和建議。同時,還要了解院士從事專業學科領域的最新動態,組織舉辦“圓桌會議”“院士新年懇談會”等活動,探索組建安慶市院士專家服務中心。

“要大力營造崇尚科學的社會氛圍,依托市科技館或博物館建設兩院院士展廳或風采館,綜合展示安慶籍院士的學術成果和精神風貌,打造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和科普教育的基地。”吳愛德說,還可以在院士母校校史館設立院士校友展區,展示院士學習、生活物品及科研成果,發揮榜樣力量,激勵青少年愛科學、求真理。此外,還要全力支持院士回家鄉創新創業,通過建設安慶高等研究院、設立院士產業發展基金以及建設院士綜合創新中心等措施,引入院士團隊,開展創新人才培養、聯合技術攻關、科研成果轉化等工作,努力搶占未來科技競爭和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助力安慶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媒體記者 項珍/文 江勝/圖)

市政協委員:方紅

聯系“阿里”派駐鄉鎮跨境電商代表

在國外疫情持續蔓延和經濟形勢下滑等嚴峻形勢下,安慶市各類外貿企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持續加大對外貿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幫助企業順利度過‘寒冬’,政協委員方紅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建議政府針對外貿企業新訂單簽約困難、物流不暢等諸多困難,幫助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鼓勵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加強信貸保險支持,進一步創優外貿企業發展環境,增強外貿企業發展內生動力。

建議成立進出口商會,立足安慶、放眼全球,進一步搭建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紐帶,引導企業加強行業自律,規范進出口秩序,參與國際競爭,凝聚各方資源與優勢,為安慶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提供服務。

建議以鄉鎮為單位組建跨境電商指揮部,聯系阿里等跨境電商派專家代表常駐指揮部,一方面做好外貿出口協助工作,另外一方面做好各個鄉鎮支柱產業的外貿老客戶維護和新客戶開拓。要進一步依托安慶的僑鄉優勢,打‘僑’字牌,發揮海外華僑華人參與跨境電商發展的獨特作用,努力走出一條富有‘安慶特色、華僑特征、國際特點’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新路子。”(全媒體記者劉惠子/文 江勝/圖)

市政協委員:開喆

放寬老有所醫的“門檻”

隨著安慶市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醫療、養老、護理的需求與供給矛盾日益凸顯,“老有所養”“老有所醫”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從整體來看,我市醫養結合養老機構起步比較晚,還存在醫養結合制度保障不充分、公立醫院參與度低、民間資本投資意愿不強等問題。”市政協委員開喆表示,應創建養老服務兼顧醫療服務的醫養結合養老模式,針對性地解決失能老人和慢性病老人的養老醫療問題。

開喆建議,首先要完善醫養結合扶持政策,推進醫養結合標準化建設,制定出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突發危急重癥的識別處理、轉診等制度,實現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標準化、規范化。明確機構的服務性質、服務對象、服務范圍、準入標準、機構設置、從業人員上崗標準,促進醫養結合有章可依。醫養結合要鼓勵公立醫院醫療資源和民營醫療機構進行整合,支持其增設養老、康復床位,條件成熟后可轉型為醫養結合機構。醫養結合還需支持民辦機構健康發展,在完善醫養結合機構投融資政策方面,可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針對醫養結合養老機構沒有完善醫保報銷的問題,可考慮把護理、康復、醫療等服務費用納入慢性病或其它類別醫保報銷范圍,還要對高齡、失能、失智老人適當放寬門診醫療保險報銷額度及比例。(全媒體記者 劉惠子/文 儲永志/圖)

市政協委員:王似保

職業教育要培養鄉村人才振興

針對職業院校缺乏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規劃及機制,鄉村振興各類人才匱乏,缺少有效引人育人途徑及模式等現狀,市政協委員、安慶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王似保建議,不僅要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還要興辦鄉村振興需要的職業教育,培養輸送鄉村振興需要的各類人才。

王似保認為,首先,要逐步提高生產服務一線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為技術技能人才成長創造更好的社會氛圍。其次,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學生就地入學、本地就業,鼓勵職業院校學生返鄉創業;鼓勵職業院校專業技術人才通過“周末工程師”“大師工作室”等創新方式服務鄉村發展。

“更重要的是,依托職業院校的技術力量,培養輸送鄉村振興需要的各類人才。”王似保建議,比如依托涉農專業師資力量,培養種養能手、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等農業生產經營人才;發揮經管類專業作用,培養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農村電商、鄉村工匠等促進農村二三產業發展的“新農人”;發揮各地職業院校離退休的專業人士等“新鄉賢”作用,充實鄉村治理人才隊伍等。

職業院校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王似保建議,讓職業教育精準契合鄉村發展需要,抓住鄉土人才“視野不寬、專業不強”的短板,滲入電商平臺、直播帶貨、訂單農業等新科技元素,培養更多技能人才。此外,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校企之間在人才培養、實習就業、科學研發、業務互助等方面深度合作,通過師徒結對、實踐交流等形式,促進農村企業發展。 (全媒體記者 白萍 )

關鍵詞: 大白話 兩會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