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青春記憶|五四紀念《優待券》

時間:2022-04-06 12:51:03    來源:騰訊網    

網購時代,各種“購物券”“優惠券”滿天飛,團購、節日一波波來襲,大包小包的,“上帝”們忙得不亦樂乎,感覺真的很幸福。

新中國之初,有種類似于現今“優惠券”的“優待券”,那陣,各行各業非常流行。其實,早在民國時,“禮券”“優待券”等就已走進大眾消費。

作為商家刺激消費而發放的促銷憑證——“優待券”,消費者使用即可節約錢財,何樂而不為。同時,“優待券”又為商家做了一次免費的大眾廣告,當屬雙贏。

眾多“優待券”中,圖書、報刊、文具等文化產品,是其中的重要優待對象之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青年雜志里,時常會夾有青年類報刊或圖書“優待券”,有的直接將優惠辦法印在刊物上。

這份“五四紀念優待券”,是新中國初期青年出版社西北營業處發放的(地址在西安市東大街475號)。

優待券”規格,略小于64開,所用紙張為45克牛皮紙,單面鉛印,版式由四條武線環繞為框,上方正中是五顆五角星,設計使用了國旗元素。仔細琢磨,五顆星加四條線,其暗含的寓意,應該是“五四”之意吧。

從內容來看,“優待券”是為慶祝“五四”青年節,專門送給基層團組織——團支部的節日禮物,用以支持團支部開展共青團基層文化建設的。橢圓形公章中間,有個大大的手寫“贈”字,較為醒目突出。

“優待券”,可享受下列優待:

1.本版(圖書)八折,外版(圖書)八五折;

2.廉價期間之廉售書刊,按原折扣再打九五折;

3.委托訂購書刊報紙,一概不取手續費;

4.本券系長期優待,有效時間為一年,請注意保存。

顯然,早先的優待措施很給力,將實實在在的優惠公開給了單位,減少或杜絕了個人犯錯的概率,這種陽光做法,值得肯定和贊許。

由于沒有落款時間,無法確定“優待券”是何時發放的,只好自己來尋找答案。

先來看看“五四紀念”的由來。

1939年5月4日,紀念五四運動20周年之時,陜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決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又稱“五四青年節”)。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宣布,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翌年4月10日,青年團中央常委會決定,將五四“中國青年節”同時作為青年團成立紀念日。

所以,“優待券”發放的最早時間,可能是1950年“五四”青年節前后。

再來看看青年出版社的歷史背景。該社創辦于1950年1月。1953年4月,與始建于1926年的開明書店合并,成立公私合營的中國青年出版社,時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胡耀邦擔任董事長。

2003年12月,又與創刊于1923年的中國青年雜志社合并,成立中國青年出版總社。2019年1月,改制完成,成立中國青年出版總社有限公司。

如此來看,“優待券”是在1953年4月之前發放的。

若是紀念第一個“五四”青年節,凡事開端或先行,國人必然格外重視和講究,通常會在憑證票面上有所特別體現,諸如慶祝或紀念“首個”“第一個”“五四”青年節等等,既然反應較為平靜淡然, 說明1950年策劃此活動的可能性不大。

再從出版物版權頁繼續尋覓線索吧。

1950年9月,該營業處出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團章講話(初稿)》,版權頁地址為西安東大街475號,與“優待券”相同;1950年12月,出版《美帝侵華百年史圖》,版權頁地址為西安東大街467號,門牌號有變化;1951年5月(4日),出版《愛國主義學習資料》,版權頁地址為西安東大街467號,地方沒有變;1952年1月,出版《關于知識青年的思想改造問題》,版權頁地址為西安東大街350號,門牌號又有變動,同年9月四版時,地址更改為西安南院門58號,出版者身份,則改為新名稱“西北青年出版社”。

梳理上面的出版信息,營業處地址的變更,已將答案公布,“優待券”確實是1950年所發放的,大體時間,可能正如前面所說的“‘五四’青年節前后”。

難道“五四紀念”四個字,足以代表“熱烈祝賀”“五四”青年節的情感分量,完全體現“首個”“第一個”“五四”青年節的喜慶氛圍嗎?

結論是肯定的,當時,處理問題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復雜,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完全表達了所有的情感和祝福。

來源丨觸摸團史

編輯 | 劉兆怡

校對 | 黎靜

校審 | 楊旭華

關鍵詞: 中國青年節 中國青年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