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寶雞古稱是什么?

時間:2022-04-14 10:43:46    來源:騰訊網    

寶雞古稱是周原、岐邑、西岐、陳倉、平陽、雍州、雍城、秦平等。寶雞,陜西省轄地級市,關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關天經濟區副中心城市。譽稱“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

1、寶雞的地理位置

寶雞地處陜、甘、寧、川四省(區)結合部,處于西安、蘭州、銀川、成都四個省會城市的中心位置,隴海鐵路、寶成鐵路、寶中鐵路在此交會,是中國境內亞歐大陸橋上第三個大十字樞紐。東連咸陽、楊凌示范區,南接漢中,西北與甘肅省的天水和平涼毗鄰。秦嶺南屏,渭水中流,關隴西阻北橫,渭北沃野平原。總面積18117平方公里。

2、寶雞的古稱

寶雞,是華夏始祖炎帝的誕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發祥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市區東南雞峰山有“石雞啼鳴”之祥兆而改稱寶雞。這里是佛、儒、道三家文化的匯集地。曾稱周原、岐邑、西岐、陳倉、平陽、雍州、雍城、秦平、中地、扶風、岐陽、鳳翔等。

(1)寶雞于公元前11世紀左右稱為周原。寶雞是周秦王朝發祥地。公元前11世紀,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遷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寶雞市岐山縣)。

(2)寶雞于公元前11世紀周太王(別名:公亶父)遷徙到岐山下的周原,建立周王朝早期的國家組織。這就是西周最早的都城岐邑。

(3)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以秦襄公攘夷,護送平王東遷之功,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從此,建立了秦國。古稱西岐。

(4)秦文公四年(前762年),秦在“千渭之會”(今寶雞市眉縣附近)建立國都。秦文公在千渭之匯所建之城稱為“陳倉”(今寶雞市金臺區代家灣一帶,即古陳倉城遺址,是寶雞建城史的開端)。

(5)秦憲公二年(前714年),為備戰攻戎,秦將國都由千渭之會徙往平陽(今寶雞市陳倉區東陽平村),并建有封宮。

(6)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國遷都于雍(今寶雞市鳳翔縣)。此后,秦國先后有十八位國君以雍為國都,共歷時294年。漢高祖元年(前206年),屬雍。

(7)漢高祖二年(前205年),改為中地郡。

(8)曹魏(220至265年)為扶風郡。

(9)西魏(535至556年)改秦平郡為岐陽郡。

(10)肅宗至德元年(756年),改為鳳翔郡,不久又改為鳳翔府。宋屬秦鳳路,為風翔府。

(11)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市區東南雞峰山有“石雞啼鳴”之祥兆而改稱寶雞。

3、寶雞的氣候環境

寶雞市位于中國內陸中心腹地,關中平原西部,屬于中緯度暖溫帶的半濕潤氣候區,為大陸性季風氣候類型。冬冷夏熱,春暖秋涼,四季分明。

4、小結

寶雞歷史悠久,是中華文化重要支脈寶學(寶雞之學)所在地,有2700余年建城史,出土了晚清四大國寶及石鼓、何尊等文物,存有西府社火、鳳翔木版年畫、泥塑等中華工藝。

拓展知識:

寶雞旅游資源豐富,主要旅游景點有紅河谷、關山草原、九龍山景區等。

(1)紅河谷,位于陜西省寶雞市眉縣營頭鎮。紅河谷原名赤水河、赤峪河,源出太白漱,因“太白八景”之一的紅河丹崖而得名。

(2)關山草原,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隴縣關山店子村。這里,地貌與中歐阿爾卑斯山相似,幽澗水澤兼具,草原森林相間,地勢廣闊,水肥草美,牧馬成群,景色秀麗。

(3)九龍山景區,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坪頭鎮。景區是道教文化地之一,山清水秀。

關鍵詞: 陜西省寶雞市 九龍山景區 中心城市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