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每日消息!三原:以農業產業發展帶動脫貧群眾穩定增收

時間:2022-12-09 06:17:21    來源:三原老張    

三原縣地處關中平原中部,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水質優良,是典型的農業大縣、農業強縣。近年來三原縣始終把發展壯大農業產業作為保障群眾增收的重要手段,通過抓產業帶動、抓電商銷售、抓疑難破解,全力走好產業振興之路,向著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康莊大道闊步前行。

答好產業“必答題”,帶動群眾漲收入


(資料圖片)

12月初的三原,室外已近零度,路上行人早穿上厚厚的棉衣。素荷農業的溫室大棚里,正是花香彌漫,溫暖如春,一群工人正在開心地包裝著即將出售的紅掌花卉。素荷農業坐落在城關街道辦申家村,企業先后投資7000余萬元,建成3個智能聯動棚和14個日光溫室,提供近百個就業崗位。企業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基礎上,不忘帶動周邊群眾,與周邊8個村123戶脫貧戶簽訂入股保底分紅協議,流轉土地200余畝,有效增加了不能從事生產勞動的群眾的穩定保底收入。同時,對有銷售意愿和務工意愿群眾開展免費培訓,經過專業的培訓,務工人員每月收入可達到3000元以上,順利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增收的夢想。

新興鎮位于三原縣北部塬區,干旱缺水一直制約著這里的發展。大學生趙湖北畢業后沒選擇回到老家發展養殖業。縣委、縣政府不光在資金、稅收、用地、用電方面給予優惠扶持政策,還為返鄉創業人員給予免費技術培訓。趙湖北的養殖越做越大,先后投入了3000萬元,開展奶山羊養殖及相關產品研發加工,又陸續學習了如何利用羊糞、光伏發電等技術增收,趙湖北從“大學生”成了遠近聞名的“羊教授”。他所帶領的合作社年銷售額達 1300多萬元,先后帶動 231 戶脫貧戶增收致富,帶動周邊鎮村 1300 余農戶養殖奶山羊,戶均增收2萬余元。

近年來,三原縣突出“兩帶兩區多點”,統籌布局特色現代農業產業,促進產業差異化、協調化發展。“噸半田”小麥創全省小面積單產新紀錄,被評為全國糧食流通示范縣、國家高效農業發展示范基地、全省高質量發展“農業強縣”。全縣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738家,培育國家級示范社4家、省級示范社13家、現代農業園區32家,認定省級家庭農場34家,帶動農戶4萬余戶,其中脫貧人口1800余戶。

做好電商“加分題”,多種渠道增收入

“咱這旱塬地區,土壤肥沃,種植的紅薯干、面、甜。今年我種了300多畝,通過菜市場、電商等渠道銷售,預計每畝最低收入6000元。”三原縣嵯峨鎮大盤村紅薯種植大戶老樊熱情地給鎮里電商助農小組成員張雯推銷自家的紅薯。今年嵯峨鎮積極探索“電商平臺+特色農產品”致富新路子,成立電商助農小組,開通抖音官方賬號“嵯峨鎮的日子”,通過抖音帶貨助力當地特色農產品銷售,與當地紅薯、花椒、核桃、葡萄、土雞蛋等產業的種養大戶深入開展合作,同時積極尋找網絡大咖助力增加流量關注度和影響力,以電商平臺帶動小產業大發展,為廣大種養戶帶來了滿滿的收獲。目前,兩萬余畝的花椒種植基地、600余畝的“秦薯5號”紅薯種植基地,為“嵯峨鎮的日子”抖音賬號增添了更多發展底氣,釀酒葡萄、核桃等縣域內知名特色農產品也都成為“嵯峨鎮的日子”里的明星產品。

電商達人王博可算是小有名氣,2015年牽頭成立了三原一分地果品專業合作社,成功注冊了“一分地”商標,意在“即使只有一分地,我也要做出大文章!”合作社發展社員30多戶,戶均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他將洋槐花、火晶柿子、貝貝南瓜、富士蘋果等塬區遍地可見的農產品通過電商的橋梁賣到全國各地,帶領周邊群眾走上了致富道路。

三原縣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發展,依托全國電子商務示范縣項目,注重資源整合、聚焦項目孵化、加強人員培訓、拓寬銷售平臺,電子商務特別是農村電商迅速發展,已成為助力產業發展、產品銷售、旅游推介等為一體最佳媒介平臺。截至目前,全縣共有電子商務企業424家,2022年新增電商企業40家,116個鎮村級電商服務站點正常運行。2022年1-11月電商交易額8.96億元,其中農產品電商銷售額達到3.5億元。

破解滯銷“疑難題”,最大限度穩收入

“喂,趙主任,咱縣里獨李鎮趙渠村脫貧群眾種的大白菜遭遇賣難問題,急需要咱供銷系統提供幫助”。接到縣鄉村振興局求助電話后,縣供銷社主任趙娟立即忙碌起來。近期破解蔬菜賣難問題已是供銷系統的大事,脫貧人口的菜更需要盡快保價銷售,必須最大限度穩定他們的收入。12月6日下午,縣供銷社、駐村單位縣自然資源局、獨李鎮鎮域內5所中小學、幼兒園伸出幫扶之手,為趙渠村脫貧群眾幫銷白菜1.5萬斤、花白3400斤、蒜苗1200斤,菜賣出去了,收入到手了,群眾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由于受疫情的影響,已經成熟卻找不到銷路的西藍花讓魯橋鎮橋頭村村民左麗君很是頭疼。無奈之下,她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在手機上了解信息,看到青商會的熱線后,她及時地撥打了電話。讓左麗君沒想到的是,當天中午,縣青商會“貨無邊”線上便民服務平臺工作人員就到了她家。經過稱重、裝貨、算賬、現場付款等一系列操作,不到半小時左右,愁壞她的500多斤西蘭花就被購買一空,燃眉之急迎刃而解。

據統計,僅11月以來,全縣供銷系統共組織收購及銷售蓮花白、松花菜、白菜等各類蔬菜600余噸,價值40余萬元,有效緩解了群眾露地蔬菜賣難問題。全縣各民營企業幫銷蔬菜等農產品達到1480萬元,大家用行動來溫暖這個疫情中的冬天,幫助群眾銷售了農產品,確保了農業經營收入。全縣脫貧人口和三類人群僅經營性收入比去年凈增加300元以上。

來源 :三原縣鄉村振興局

【免責聲明】以上信息均來自三原老張微信公眾平臺網友留言,不代表本平臺觀點,稿子一經發表,由留言反映問題網友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關鍵詞: 電子商務 農業產業 最大限度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