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黃龍:探索小農戶托管服務 構筑有“機”三農

時間:2022-12-21 10:27:33    來源:黃龍宣傳    

為順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要求,促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有效解決農村勞動力不足、機械化程度不高、農業產業大而不強等問題,黃龍縣以界頭廟鎮為試點探索農業社會化服務,按照“黨建引領、合作社推動、農戶參與”的模式,聚焦玉米產業“耕、種、防、收”四個階段,為農戶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服務,推動玉米生產的組織化、專業化、集約化,實現了農業穩產增產,農民雙向增收,農村穩定安寧。

黨建引領,建立規范架構,讓群眾種糧“有組織”。鎮村整合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及其他項目資金搭建占地1200平方米的機具棚并完善場地硬件設施。由界頭廟村集體牽頭成立合作社,優選懂管理、有技術、會經營、群眾基礎好的理事4名,監事5名,吸納50名有意愿、有能力的群眾為社員,初步建立《合作社章程》《耕作技術操作標準及規范》《合作社財務管理制度》《分紅方案》等合作社管理制度及崗位職責,保證合作社規范組建運轉。


(資料圖)

示范帶動,建立專業隊伍,讓群眾托管“不心慌”。一支規范標準的管理隊伍。選聘技術指導員3人、財會人員2人,推動服務項目明碼標價、服務標準嚴格遵守、服務協議尊重群眾需求;一支公道可信的監督隊伍。按照“群眾推選-支部審核-村民代表大會審議-鎮級監督”的流程,優選3名村民組成監督小組,對耕作過程、標準履行、賬務公開等進行全程監督,每月更換一次組員人選、每月公開一次監督情況;一支先行先試的示范隊伍。組織有能力參與合作社管理、生產的村干部、種糧大戶外出考察學習,經過示范隊伍帶動,實現玉米托管2458畝;一支素質過硬的農機手隊伍。采取規范化聘任制、專業化培訓制,吸納機手30人,開展3次產前培訓,確保達到“三個統一”(統一作業標準、統一防治標準、統一管理標準)。同時以農業社會化托管服務為紐帶,鼓勵全鎮有意愿、有條件的32戶農戶及家庭農場開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1000余畝;采取果園套種、單作等方式種植大豆及油料作物5200余畝,累計實現托管面積10141畝。

四化融合,提升服務質量,讓群眾種糧“多得利”。由合作社列出項目清單,與農戶簽訂托管合同,明確各環節的共性生產標準及群眾個性耕作要求,并免費為選擇全托服務的農戶購買玉米保險,各環節較市場價可優惠3-35元不等。為更好地增加群眾收益,合作社還建立了富余勞動力臺賬,根據用工需求,定向輸送參與托管農戶進行務工,其中208人通過勞務輸出平臺轉移就業,人均日增收230元,群眾實現“雙向增收”。現代化的農業產業發展趨勢和群眾日漸富裕的生活,促進了農村穩定、產業興旺,加快了鄉村振興建設步伐。

集體主導,靈活運營模式,讓集體經濟“有錢掙”。全鎮先后有4個村結合實際,分別通過合作社自主運營、“合作社+農戶”合作運營、“合作社+集體”合作運營3種模式發展托管業務,村集體全年累計增收共計18.4萬元。為黨支部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讓黨支部有能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并將經營收入與村干部待遇掛鉤,推動村干部人均增收1萬元左右,更大地激發了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同時經過合作社經營、市場對接、群眾協調等工作,為村干部補上了“經濟課”,提升了其推動發展的信心決心、能力水平。

(來源:人民日報社中國經濟周刊)

黃龍縣融媒體中心

全媒體平臺

"愛黃龍"APP

黃龍宣傳新浪微博

黃龍宣傳微信公眾號

黃龍宣傳抖音號

關鍵詞: 農業產業 托管服務 油料作物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