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每日簡訊:直擊疫情之下的醫院|呼吸科:搶救危重癥患者的戰場

時間:2023-01-06 20:36:40    來源:華商網    

第一周患者集中在發熱門診,第二周住院病人增多,第三周后危重癥病人增加……作為全力收治危重癥患者的科室,西安市第九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魏霞表示,如專家預測的那樣,這一段時間,病患主要集中到了他們科室。


(資料圖片)

呼吸機成為緊俏的設備

1月5日,西安市九院呼吸與危重癥科的40張床位,全部住滿,護士站的呼叫器不時會響起。每個呼叫器下對應著患者的基本信息,僅三名60歲以下,其余住院病人基本都是七八十歲,甚至有超過90歲的高齡老人。穿著藍色隔離衣的護士不斷進出護士站,趕往呼叫的病房。

下午4點多,緊急情況發生,“1床血氧77%,急需插管……”一名護士向魏霞匯報了緊急情況,她立馬進入戰斗狀態,準備呼吸機,空氣中也有一股緊張的氣氛。過了幾分鐘,魏霞從病房返回,“管插上了,暫時安心了。”

呼吸機是呼吸科最常用到的設備,一臺呼吸機剛輪換下來需要立馬清理消毒等待給下一個病人使用。魏霞說,最初的一周,病人還集中在發熱門診,醫院發現這一苗頭,立馬從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協調借了20臺呼吸機,加上科室本身,共27臺呼吸機保證使用。

在最緊張的時候,醫院各科室都有病人可能需要用到呼吸機,他們將需要使用呼吸機的病人匯總到醫務科,由醫務科統一調配,保證危重病人第一時間用上呼吸機。

全科收治新冠病人

網上有這樣一個段子,醫院目前除了呼吸科還是呼吸科,有婦產呼吸科、骨呼吸科、兒呼吸科、胃腸呼吸科、耳鼻喉呼吸科……雖是段子,好笑之余也道出患者增多、醫療資源緊張的現實。

西安市第九醫院也大致如此,從12月下旬開始,醫院開始全科收治新冠病人,從每天一次統計空床位,到每天四次統計床位,最多時加床超過100張。呼吸科的醫生需要經常去別的科室會診、查房,魏霞說,他們經常要出去各科室會診,有時會診時間從早上8點一直排到晚上8點。

在全科收治新冠病人后,12月17日開始,呼吸科陸續將輕癥病人轉出,承擔了重癥和危重癥患者的搶救,呼吸科RICU與中心ICU、CCU、NICU等一起承擔起重癥患者的接收任務,全院統一調配物資、人力,積極收治患者,做到應收盡收。

“就診高峰一周后開始收到白肺的病人,之后呼吸衰竭、重癥病人一下增多。”魏霞說,20間病房一直是滿床的狀態,醫生工作區都臨時住進了一個需插管的病人。

只要挺過這一關就好

83歲的孫爺爺,是在急診室等待約兩天,才住進呼吸科的病房的。用女兒孫女士的話說,5天時間了,好在老父親危險期終于過了,人從之前的昏迷變清醒了。

父親住在西安,在西安的妹妹照顧得多,“往年冬天都要因為咳喘住院,這次感染新冠癥狀更重。”孫女士是從乾縣來西安幫妹妹一起照顧老父親。“村上今年冬天走的老人也比往年多,有的都沒有去醫院看。”

“我家是兩個人,有的患者六七個人陪著。”40個患者對應在病床前陪護的家屬就要更多,妹妹每晚在病房陪著,孫女士則睡在走廊的條椅上。想到老父親終于挺過這道坎,她挺高興的。每天要打蛋白,外面自費買一支1000多元,兩千多元的也買過。孫女士算著,僅這一項就花了4萬多元,父親打了五天,不管怎么樣,父親總算救回來了。

因為連著住了幾夜醫院過道的長條椅,孫女士和照顧其他病人的一名護工成了無話不說的姐妹。看著走廊里來來回回經過的護士,孫阿姨不禁向護工阿姨說,都是和自己娃差不多大,“一天一天走來走去不停,我看著也覺得娃們累。”

這位護工阿姨專門晚上照顧病人,病人家屬白天在醫院。晚上7點多,她已來到病房守護,“護理病人一天24小時280元,陽過了,還是很害怕。”擔心再次感染的她,戴了兩層口罩,里面一層藍色的外科口罩,外面是白色的N95口罩。

全員陽過的科室

護士長羅米歐說,相比其他科室還有未感染的醫護,他們科室應該是全院里全部陽過的科室。“都陽過了,人手緊張沒法休息,發燒超過38.5℃,實在扛不住了才休息一兩天。”最近的三周,全科43名醫護全員上班。問起是否害怕再次感染,羅米歐嘿嘿一笑,“專家說陽過后半年不會再次感染”。

曾在急診室歷練過的羅米歐表示,最近一段時間的工作狀態還是和以往有所不同,簡單概括就病人重、活多、活累。“搶救多,氣管插管的病人多,護理要求更高。”

醫生護士每天上班都超過10小時,白班8點到下午5點半,但基本上都是忙到晚上8點;小夜班本是晚上10點下班,但也回忙到凌晨兩三點;大夜班的8點下班,也經常是快到中午才能回家。

羅護士也是全家最先感染的人,之后全家都陽了。讓她欣慰的是,最近如此強度高的工作,家人對她很支持。

高危人群感染一定要關注重癥風險

說起救治患者中的小趣事,讓魏霞比較欣慰的是很多家屬十分給力,他們一般建議患者俯臥位,利用重力改善缺氧,每次兩到三個小時,一天12到16個小時。“病人趴著不舒服,但好多家屬很給力,一直認真地監督。”

醫者仁心,有30多年呼吸科工作的經歷的魏霞還是想提醒所有人,尤其是家中有基礎疾病、未接種疫苗的老人,這類高危人群感染新冠后,一定要關注陽后的第二周,如反復發熱,高熱不退、呼吸急促、原發病加重,一定要盡快就醫。有的患者是拖延至呼吸困難才就醫,這時檢查已經白肺狀態,也會給救治工作帶來更多困難。

已經接收了一波患者增多的高峰,之后還會有新的高峰,魏霞表示,2018年開始,國家衛健委頒布呼吸科建設指標,要求呼吸科要增加重癥醫學及其他相應的功能,如今全國超過1000家三級醫院按照這一標準,將原先的呼吸內科建設為呼吸與危重癥科(PCCM)。經過這樣的學科建設,對于救治危重癥患者是很好的保障,幸虧有這個學科建設的底子,才讓呼吸科能應對這一輪疫情。“困難是暫時的,一定會過去。”

華商報記者 李婧/文 鄧小衛/圖

關鍵詞: 高危人群 住院病人 緊急情況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