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2年底,陜西省委副書記、代省長趙剛到榆林調研重大項目建設和能源保供工作。榆林中科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是此行中的重要一站。
(相關資料圖)
榆林中科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是榆林市與中科院合作共建的實驗室,以榆林高碳城市的低碳化發展為目標,多能融合為手段,聚焦突破碳中和關鍵核心技術,助推研究所技術成果迅速產業化,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國家能源革命體系提供先行先試。
■?圖源:陜西建工第九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這無疑是榆林產業發展的新動向。從過去“以煤為主、一煤獨大”的粗放型發展模式,榆林近些年努力走上產業轉型發展之路。
其中,重大項目帶動產業投資,穩定增長,成為促進產業轉型的新關鍵。
過去一年,榆林市推動了全市重點項目建設快速發展,建成投產延長石油榆神年產50萬噸煤基乙醇、國能榆林化工年產5萬噸PGA、陜煤榆林化學年產180萬噸乙二醇等重大產業項目,預計新增產值255億元。
■?圖源:陜西石化新聞
新興產業快速布局,加快清潔能源路線發展,過去榆林的傳統產業結構經過改造提升,進入到了發展的新階段。
在新興產業布局之下,2022年榆林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逐年上升。經濟發展的背后,是產業增長帶來的底氣,也為兌現產業紅利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凌霄廣場 延楊紅攝?
02
如何將產業紅利轉化為民生紅利?如果我們進一步追問,這個問題的本質,其實就是如何讓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對經濟的發展更加“有感”?
產業實力雄厚的榆林,率先將產業反哺的方向指向了我們每一個人手中的“飯碗”。
■?圖源:陜西農村報
據統計,截至2022年秋收結束,榆林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148.8萬畝,糧食總產預計達270萬噸以上,有望創榆林市糧食生產歷史最好水平。而這樣的成績,卻是建立在氣候干旱,普遍缺水的農業環境下。一邊是嚴峻的自然環境,另一邊是逐年增長的農業收成,這背后的底氣,就是通過逐年投入,大力發展旱作節水農業建設。
榆林市于2022年春播時節啟動建設48.47萬畝高效旱作節水農業,在現有灌溉區實施漫灌改滴灌、噴灌改滴灌、智能水肥一體化,在有條件的補灌區,積極發展“四位一體”集雨補灌技術模式。
■?圖源:榆林網
農諺有云:豐收全靠“老天幫忙人爭氣”。而當老天不幫忙的時候,人的努力就顯得尤其可貴。“陜西糧倉”的稱號背后,是全市上下多年來在農業建設上的投入與耕耘。
在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上,榆林同樣走著自己富有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米脂成立了小米專家工作站,累計引進和示范推廣新品種和新技術8項,培訓基層農技骨干和農民5000多人次,示范推廣面積5萬余畝。工作站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共同建立了米脂小米產業研究專家工作站,展開新品種育種工作,為米脂小米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2022年,米脂縣谷子種植面積12萬畝,畝均較去年增收800元到1000元。
■米脂小米新品種 圖源:米脂縣委宣傳部
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在米脂縣重點培育打造“陜果榆林山地蘋果”“陜果米脂山地蘋果”“陜果高西溝蘋果”和“高塬范”品牌,提升米脂蘋果的品牌知名度。“高塬范”品牌之下,拓展不同類型產品,推出蘋果禮盒系列、蘋果醋飲料、蘋果酒系列和米脂小米、米脂雜糧禮盒系列等11種農特產品。
特色農產品有了,鄉村品牌有了,榆林還在農產品售賣模式上進行了新的探索。
2022年底,榆林市農業農村局主辦了第四屆榆林特色農產品消費幫扶線上展銷活動。來自農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都參與到了線上直播中:榆林市綏德縣義合鎮梁家坬村第一書記講解助農故事;清澗縣西部糧倉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講述創業故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教授講解米脂小米的相關知識……用靈活的直播模式,售賣特色農產品的同時,塑造榆林農產品的品牌效益。
■?圖源:榆林發布
鄉村得到真正振興,民生才能獲得切實保障。以產業促民生,才能有如源頭活水,流淌不息。
03
民生問題一向是榆林市關注的重點。從2022年榆林市整體預算結構來看,和農業一樣,民生類直接支出也占據著榆林市財政預算的大頭。
■?凌霄廣場?
根據財政部統計口徑,民生支出分為“與民生直接相關的支出”和“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支出”,前者包括教育、文體傳媒、社保和就業、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5個類級科目;后者包括科技、節能環保、城鄉社區事務、農林水、交通運輸、商業服務業、國土資源氣象、糧油物資儲備等8個類級科目。
全國政協委員、原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在接受采訪時曾說過,財政支出的分配,實際上是一個博弈過程,涉及到各個部門的利益,“一個大蛋糕,哪一塊多切一點,另一塊就少一點。”
一方面做大蛋糕,另一方面,分蛋糕的動作背后是一場看不見的博弈。榆林市2022年主要支出項目安排前五名為:社會保障和就業、城鄉社區、農林水支出、衛生健康支出、教育支出——在博弈中對民生領域的傾斜,帶來了眾多民眾可感的,實打實的生活質量改善。
■?榆林市高新區公共衛生間?
榆陽區利用轄區內現有的養老機構,解決部分智力殘疾人生活無人照料問題。鼓勵企業開啟幫扶活動,針對殘疾人開設遠程線上培訓課程。榆林市一年內新建標準化社區76個和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69個,完成了年初定下的目標。
■?榆林市高新醫院日間照料?
榆林在教育投入上,一直是全力保障、不設底線,近年來,引進北師大等一批優質教育資源,新建、改擴建700多所中小學和幼兒園,新增學位13.5萬個,城區學位不足、大班額等問題得以有效緩解,辦學條件得到顯著改善。
2022年,榆林市定下了老舊小區改造目標。一年過去,全市96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已全部開工,預計在2023年6月底前完工。有條件的老舊小區,在本輪改造中,可以接入市政供暖、加裝電梯。目前已經完成安裝電梯31部,正組織安裝電梯56部。從切實的小事做起,讓人們更能體會到身邊的點滴改變。
■?圖源:榆林發布
為緩解市民的停車難問題,榆林市在新建道路上全線設立停車點21個,共1557個停車位。還設置有6塊智慧誘導屏,指引市民更方便、快捷尋找到空余停車位。
■?榆溪河生態長廊高新段區公園停車場? 記者楊彬攝
為解決出行難題,榆林市完成了膚施南路北段、駝峰南路拓寬,興中路、西一路人行天橋和西二路人行天橋等5個市政建設項目,啟動富康路東延段、四級梁二路北段等2個市政建設項目并完成50%的工程量。如果說解決停車難題,是從表面上改變榆林市民的出行問題。那么修筑新的道路,則是從根源下手,進一步徹底解決市民的出行困擾。
■?膚施南路
以上種種民生領域的改變,既有包括在“民生十件實事”中的顯性硬任務,也有不在“民生十件實事”中,但榆林市默默在做的努力。
榆林市政策研究督查辦公室接受采訪時表示,截至2022年12月底,榆林市五屆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安排的2022年“民生十件實事”已完成8件,正在推進2件。民生工作并不僅僅是一投了之,更成為了榆林政府統籌各項工作的長期抓手。
■?榆林市環城北路公園?
2022年年初,「貞觀」曾刊文分析2021年榆林市財政收入情況,文末點贊最高的讀者留言,是一條榆林市民的疑問,“市財政收入的信心能否轉化為市民生活和就業的信心”。一年過去,榆林市在民生領域多方面發展,從緩解停車難問題,到過敏性鼻炎防治,從保就業工程到老舊小區改造……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是對市民這條“靈魂之問”的最好回答。
■沙河公園足球場 記者楊彬攝
讓我們將目光投向更遠——鄰國日本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經濟以依靠外循環為主的模式獲得了高速發展,伴隨著“神武景氣”“巖戶景氣”的整體繁榮,到七十年代末,日本持續在養老、社會福利等方面增加投入。這些民生投入被認為是“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關鍵舉措,更成為了之后日本經濟結構轉型,從外循環經濟模式過渡至內循環模式的有力支撐。
■?西一路天橋?延楊紅攝?
民生投入就像是給耕耘經濟的田野中施肥,能夠為長期穩定的經濟產出提供源源不斷的養分。這樣的舉措,往往不會在短期內兌現出可觀的產出,投入是潤物細無聲的,也是考驗智慧與魄力的。當中國經濟逐步進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時,榆林市這些年來的經驗,值得我們持續的關注與研究。
作者?| 十七?|?貞觀作者
關鍵詞: 老舊小區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香港特區政府食物環境衛生署14日公布,香港農歷年宵市場將于16日至22日在15個地點舉行,共設922個濕貨攤位銷售年宵花。除相關防疫措施外,各銷
2023-01-14 11:34
當地時間13日,廣西經貿代表團在新加坡舉辦“共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對接交流會。一百多名來自廣西和新加坡的商界人士參會,并在會上深入探
2023-01-14 10:29
據孚日股份(002083)官微發布,孚日家紡旗下品牌潔玉,春節期間推出“金護紡”系列舒暖抗病毒毛浴巾。據稱,有分析檢測報告顯示,金護紡對冠狀
2023-01-14 09:35
統計局發布數據,據對全國流通領域9大類50種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的監測顯示,2023年1月上旬與2022年12月下旬相比,21種產品價格上漲,27種下
2023-01-14 09:35
創新型企業是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基礎,是最具市場活力和發展動力的創新主體。根據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今年我省將實施高質量市場主體培育行動,設
2023-01-14 08:43
“完善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機制,讓各類人才放開手腳、創新創造。”報告中這句話,表達出山東濃濃愛才惜才之心,更彰顯出山東對人才的信任與尊重
2023-01-14 08:45
我省2022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3年預算草案報告提出今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超1 2萬億元1月13日提交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審查的《關于山東
2023-01-14 08:55
山東數字經濟持續做強做優做大2022年前11個月山東信息技術產業營收突破1 5萬億元2022年1-11月,山東信息技術產業營收突破1 5萬億元,預計全年
2023-01-14 08:53
物流暢起來信心強起來——山東壽光見聞本報記者侯琳良“咱的白天都是從凌晨開始!”春節前夕,山東省壽光市的車流又多起來,人也多起來,蔬菜
2023-01-14 08:45
有關部門一連串表態一系列動作,在新年伊始便進一步彰顯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政策取向。供給側更加聚焦支持優質房企修復資產負債表,需求
2023-01-14 0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