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陜西兩會代表委員熱議“高質量發展”“厚植綠色本底”

時間:2023-01-17 11:15:56    來源:中國日報中文網    

近日,陜西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政協陜西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陜西省西安市召開。陜西省代省長趙剛作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以“穩、升、積、高、全、新”六字總結回顧2022年全省工作成效。提出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6.5%和7.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4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的主要發展目標。


(相關資料圖)

“高質量發展”、“原創性貢獻”、“厚植綠色本底”、“工業支撐力”、“數字牽引力”、“環大學創新經濟圈”等報告熱詞被代表委員們聚焦熱議。

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陜西省政府報告中也提出“強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撐,提升創新整體效能”。

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制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賀健康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科技感非常強,很好得體現了二十大報告精神,我本職是制造業科研及教育領域,所以我特別關注報告中提到的制造業相關及人才培養方面。”省政協委員、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制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賀健康感觸頗深,告訴記者說,“陜西作為全國制造業大省,高端制造是實體經濟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報告聚焦制造構建現代化實體經濟體系,描繪了未來陜西產業鏈條布局、新興產業培育、產業轉化等新藍圖、新舉措。如果能很好落實的話相信會對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助力。”

“我今年提案就和推進陜西制造產業鏈發展、提升科創能力聯系緊密。”賀健康向記者介紹說,“后疫情時代從追求量向追求質的方面發展,這對我們省原創能力、經濟發展后勁都提出了較高要求。陜西作為科教大省,首先,我們可以通過組建高端制造業戰略領域專家智庫,著眼全球發展趨勢來戰略性整體布局陜西高端制造業發展,提質增效,增加發展韌性。再者,陜西應抓住國家加快布局國家實驗室這一重塑戰略科技力量機遇,統籌全省如增材制造、生物制造、綠色能源等優勢領域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創新中心力量,積極推進我省國家實驗室體系建設,謀劃建設具有陜西特色的國家實驗室,為陜西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創新動能。”

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在2023年十大目標中提到“聚焦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堅決當好生態衛士”,其中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更是重中之重。

榆林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教師張智芳

“我是榆林教育界代表,93年我因愛情來到榆林,30年來親眼見證了這座城市從沙漠中崛起,如今提升國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更是成為陜西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我深感自豪。”省人大代表、榆林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教師張智芳表示,“今年報告是一個提振信心、鼓舞人心的好報告,特別其中提到要聚焦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榆林作為一個以煤化工為主要產業的化工能源基地,它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產生三廢問題,對我們生態及人體健康都產生了極大威脅。這也對我們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必須減少三廢的產生,并爭取對三廢進行高質化利用。”

談到如何落實報告中提出的“推動陜北地區能源革命轉型升級,加快榆林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建設”,張智芳表示,陜西省應該做好兩鏈融合、持續推進創新驅動。把握好秦創原、中科院兩大平臺,加大科研投入。積極推進榆林交通建設,縮短與省內外先進城市距離,吸引更多相關人才進駐榆林,推動榆林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陜西省綠色低碳發展已卓有成效,以榆林舉例,多年來的植樹造林工程已把沙漠變綠洲,環境改善、雨水涵養都非常好。未來的榆林不是工業養農業,而是雙碳目標與二氧化碳的轉化直接改善環境,保護生態。今后我也會持續努力,以己之能投身科研,為二氧化碳轉化及三廢處理貢獻自己的力量。”張智芳如是說。

(中國日報陜西記者站)

關鍵詞: 國家實驗室 陜西省政府 高端制造業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