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大山堅守37年,曹仲平:只為把快遞親手送到村民手中

時間:2023-01-25 06:37:37    來源:二三里客戶端    

黝黑的皮膚,農民身上特有的樸實,外加一身綠色的郵政服,準時、準確地投遞每一封郵件……曹仲平是贏湖鎮一名普通的鄉村投遞員。37年來,他從徒步送郵件到騎摩托車送包裹,再到后來的小貨車派送。每天往返路程將近50公里,走遍瀛湖鎮大部分村子,送過無數件信封包裹。

“那時候是1986年,我大概有19歲,畢業后我本想著去當兵活著當教師,但是在我們這個交通極為不便的地方,沒有人愿意留下來做郵遞員。最后我還是放棄了當兵當老師的想法,選擇留下當鄉村郵遞員。因為”談起從事郵遞員的初衷,曹仲平繼續回憶說道,那時候瀛湖這塊區域我負責的是嵐河區杜壩鄉,交通極為不便,鄉里到村里全是土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遍地,那時候的郵遞員職業真的很苦。


(資料圖)

曹仲平是鄉里唯一的投遞員,肩負鄉里各個單位及15個行政村的投遞任務。每天天還沒亮就要出門先到瀛湖鎮上,將郵件按照路線進行分撿,再歸類裝進郵包進行投遞。起初每天都是扛著四五十斤的郵包靠雙腿去跑。隨著電子時代的到來,書信和電報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包裹和網購商品,鄉村郵遞員的職責在不斷延伸,“郵包”也不斷加重,但曹仲平卻從未叫過苦、喊過累。后來有了自行車、摩托車甚至小貨車,需要送的東西就更多了,每天需要對負責片區包裹進行分類,在裝上車前還要規劃好路線,按距離從近到遠把單子排好,以免跑重復路線。一杯水,一袋干糧,一天的工作就這樣開始,等到一天的郵件送完,回到家時已經夜色漆黑。

把簡單的事情辦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辦好就是不平凡。

常年行走在瀛湖多個村子之間,曹仲平和當地各個村子的老百姓都特別熟悉。因為這里交通不方便的緣故,村民們去往鄉鎮來回路費可能就需要二三十塊錢,他深知住在山村里的鄉親們的不容易。所以有時誰家求他幫忙捎點東西,他都爽快地答應;也有人求他幫忙買東西,他也從不拒絕。代取的錢一分不差,代捎的東西一點不少,寧可自己搭點錢也要讓求他幫忙的人滿意。正是他的這份熱情與實誠,讓周圍的老百姓特別認可他。大家都知道他常常吃不上中午飯,總想留他在家吃一口。可無論誰留他,他都會婉言謝絕,不在老百姓家吃飯,曹仲平認為這是原則問題。

每一次投遞,曹仲平都恪盡職守、盡心盡力。投遞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地址寫得不詳細、收件人名字寫錯或者超重的情況,這給他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煩。按理說,這種郵件可以退回原地、拒絕派送。但他又反過來一想想,外面寄個東西過來不容易,寄的人、收的人都在等、都在盼,所以他會想盡各種辦法去查找收件人。為了一張址不詳的物件,他可能會多跑幾個村子一趟,親自將郵件送到收件人手中。

曹仲平告訴記者:印象最深的是派送一份錄取通知書,他一天從中午走到凌晨,雖然很累,但是看到孩子打開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一家人都激動的哭了,我覺得我所從事的這份工作很有意義。”

面對每一個郵件、每一戶收件的百姓,曹仲平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投遞的不僅僅是郵件,是大家對我的信任,更是這份工作的責任,所以37年來,無論大小件,我都是親手將他們交到客戶手里。”

從少年到青年,從青年到中年。現在的曹仲平已經56歲了,頭發兩鬢已經斑白。

談到未來打算時,記者從曹仲平眼神中看出了他對投遞工作的執著與熱愛,不舍得離開這份為之奉獻全部青春與熱血的崗位。曹仲平的兒子曹文權在談到此事時說道:“父親已經做郵遞員37年了,之前我一直很支持他,也跟著他跑過幾趟,一天下來真的很累,有時甚至一天忙的連飯都沒時間吃。所以近幾年來由于工作環境和崗位的特殊性讓他拉下了病根,所以我還是很希望他能退休下來。”

曹仲平真正做到了干一行,愛一行。一名普通的鄉村郵遞員,一個沒有正式編制的勞務工,堅守鄉村投遞工作37年如一日,在瀛湖鎮外的地方沒有多少人認識曹仲平,但是對瀛湖鎮很多人來說,他們和曹仲平熟的不能再熟了。如今57歲了,卻依然堅守在鄉村投遞一線,他用行動詮釋了敬業精神的真諦。

華商報記者 程斌 編輯 李晨晨

關鍵詞: 錄取通知書 不斷加重 印象最深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