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陜西大荔縣:不負農時不負春 大棚新春好“豐”景

時間:2023-01-31 21:29: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荔縣范家鎮井莊村棗農李建斌給冬棗樹掐芽。 王雯 攝


(資料圖片)

中新網西安1月31日電 (阿琳娜 黨宇杰)“我有兩座溫室大棚,最近正是掐棗芽的關鍵時期,耽誤不得,過年走親戚都是打個轉就趕緊往棚里趕。”陜西省大荔縣范家鎮井莊村棗農李建斌說道。

在李建斌的溫室大棚內,一棵棵棗樹已經吐出嫩綠的棗芽,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由于設施冬棗生長周期的特殊性,每年到這個時候,棚里的活就多了起來,一家人的春節大多時間是在棚里跟棗樹一起度過的。

大荔縣兩宜鎮櫻桃產業園的工人們正在授粉。 王雯 攝

近年來,大荔冬棗已成為當地特色農業的一張名片。范家鎮則以上市早、品質優而遠近聞名,最早5月份就能“搶鮮”上市,全鎮冬棗規模3.5萬畝,僅冬棗一項全鎮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萬元。鋤地、掐芽、拉枝……棗農們這個春節既忙碌又充實。

在大荔縣,春節期間像李建斌這樣忙活的人不在少數。范家鎮井莊村的棗農們忙著掐芽,南干村溫室大棚的油蟠桃花已經盛開。臨近的兩宜鎮的果農也是忙得不可開交,在該鎮400余畝的櫻桃產業園,近百個日光溫室大棚里,一簇簇潔白的櫻桃花競相綻放,散發著陣陣清香,工人們正忙著對櫻桃樹進行人工授粉。

據介紹,大荔縣近年來不斷聚力提升冬棗、櫻桃、鮮桃等特色果蔬農產品的科學管理水平,按照不同瓜果的生長時期對溫濕度、水肥等要素的要求,及時進行優化調控,設施農業的規模化、現代化、智慧化程度越來越高。同時,積極推進設施棚體的升級改造,提升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大荔縣兩宜鎮櫻桃產業園的工人們正在授粉。 王雯 攝

范家鎮辛村棗農張建平春節走親戚時,不停盯著手機看。張建平在外村承包土地建了一座溫室大棚種植冬棗,因為離家有一定距離,不能時刻守在地里,于是他在網上購買了一套智慧大棚管家,通過手機上安裝的APP與大棚里的傳感器通過網絡連接,打開手機能夠實時關注大棚里的溫度,根據溫度變化可以通過手機調整、升降、開關大棚風口,讓科技代替自己“跑路”管理,既減輕了勞動力還提升了效率。

像他這樣借助科技提升管理水平的案例還有很多,安仁鎮伏坡村給大棚裝空調提升棚內溫度、兩宜鎮東高城村給高石脆瓜溫室大棚鋪設地暖提升地溫……如同往年的春節一樣,大荔的許多農民早早就走出家門、扎進田間。

據介紹,設施農業是大荔縣農業產業發展的一大亮點,也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大荔縣也將持續鞏固發展特色產業,按照“一片一特色,鎮鎮有品牌”的思路,打造東北片高石脆瓜和冬棗聚集區、西北片設施果蔬聚集區、中部片冬棗聚集區、洛南片黃花菜和紅蘿卜聚集區等五大產業聚集區,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使產業鏈不斷向鄉村延伸,讓農民享受到產業發展的“紅利”。(完)

關鍵詞: 溫室大棚 設施農業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