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蹺,也叫高蹺秧歌,是一種流傳于全國各地的漢族民間舞蹈,亦指表演高蹺時使用的木棍。高蹺因舞蹈時雙腳踩踏木蹺而得名。說起高蹺愛好者,有一些熱血青年把高蹺當作非遺文化來精進傳承,王輝就是他們當中的一員。
正月里最熱鬧紅火的是社火,社火隊伍里最吸引觀眾的除鑼鼓表演外,就數高高在上的踩高蹺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西陽高蹺是秦都區高蹺發展及傳承的典型代表,每逢元宵節前,西陽社區的村民就會拿起自己的高蹺,開始練習。尤其是近些年,隨著村子拆遷后搬入小區內,小孩的高蹺傳承也成了王輝等人的重點關注。
“我們村子的高蹺傳承了近百年,僅我家,到我這一代已經是第四代高蹺傳承人了,而且我孩子現在也已經開始接受高蹺了,成為了第五代傳人。”王輝說,因為從他懂事起,他就與高蹺結下了不解之緣。此后,王輝便開始了自己的“高蹺”生涯。
王輝稱,西陽社區的高蹺之所以很有名,是因為踩高蹺是從百年前就在他們村子流行并流傳了下來。
“當時村上幾乎是每家每戶都有人會踩高蹺,尤其是一些年級較輕的小伙子,沒事都會來練習并熟悉高蹺走動時的要領。”王輝說,他們村子可以說是有著很深厚的高蹺文化,所以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十來歲的小孩喜歡,這樣其實也對他們高蹺的傳承有了“后備力量”。
據了解,高蹺從表演風格上分為“文蹺”和“武蹺”,文蹺重扭踩和情節表演;武蹺重炫技功夫。而西陽高蹺屬于“文蹺”,主要是以穩和表演為主,踩高蹺的人也是以裝扮戲曲中的人物形象展示為主,通過各類不同人物形象及服裝搭配,進行展演。
華商報記者從王輝處了解到,高蹺由于蹺身比較高,一般他們演出的高蹺蹺身高約2.2米,最高的可達2.6米左右,且演出路線復雜,一般都由年輕小伙裝扮,也有八九歲的孩子。
“我們的演出都是我們村的村民,因為各種原因,我們村的高蹺已經有很多年都沒有展演了,今年春節元宵節熱鬧非凡,我們的西陽高蹺也就再次重新‘復活’,將這種傳統文化通過我們的展示,讓更多的人所熟知和了解。”王輝說。
1月31日下午,在秦都區渭陽西路街道西陽社區的一片空地上,靠著墻邊擺放著高低不同的高蹺,不遠處正有幾名小孩在大人的陪伴下,開始學習鍛煉踩高蹺。
今年10歲的王睿孜穿上了幾天后要表演時所需的戲曲服裝,腳下踩著1米多高的高蹺正在空地處來回走動,讓自己熟悉高蹺,以便于后續參加展演。
王輝告訴華商報記者,他作為第四代高蹺傳承人,從小就開始學習高蹺,在他11歲的時候,開始了自己第一次的“登臺表演”。“當時自己小,加上踩高蹺確實很辛苦,但為了能在第二年繼續踩高蹺展演,自己當時是哭著堅持了下來。”王輝說起了自己踩高蹺的經歷。
他認為,踩高蹺不僅是需要喜歡,更多的還是需要勇氣、膽量,以及需要異于常人的意志力和堅持力。因為踩高蹺的蹺身最低都有60厘米高,最高可達近3米,如果沒有膽量和勇氣,一般人是不可能站起來的,同時一場展演從化妝開始到展演結束卸妝,需要大半天的時間,僅化妝就是很辛苦的,表演開始后,一般都會有一個多小時甚至幾個小時的走動,如果沒有堅強的意志力和堅持力,是不能完成整個展演的。
“我們村的高蹺傳承了百余年,正因為我們村的村民都有著相同的愛好,有著不服輸的那股勁,才讓我們更好的將高蹺保留了下來,并通過自己的努力發揚光大。”王輝說,傳統文化的高蹺作為非物質文化遺傳,總要有人去繼承,去傳承,在這個當中必須有人站出來,起到承接的關系,轉折點,而他便會盡自己的能力,將高蹺文化傳承下去。
據了解,西陽高蹺的歷史已有百年,正是因為一代代的傳承,才使得西陽高蹺成了每年春節元宵節展演的最大的亮點。也就是因為有了王輝這樣的高蹺愛好者,將高蹺這一美好的表演形式能夠完整地傳承下來、發揚光大。
華商報記者? 賈凡? 編輯 朱國敏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俄羅斯遠東航運集團(FESCO)發布消息稱,該集團首次組織從中國到莫斯科的電動汽車發貨,計劃從2月起使這一發貨定期化。運貨期限為14天。據悉,
2023-02-01 05:26
1月份共有20家上市公司披露GDR項目相關進展。其中,6家上市公司籌劃GDR項目,14家公司更新GDR項目狀態。受訪專家表示,受利好政策影響,去年已
2023-02-01 05:43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基金對科創板的配置比例已經接近8%。從場內ETF申贖情況看,科創類ETF呈現加速流入態勢。興業證券測算數據顯示,
2023-02-01 05:34
日前,各大快遞公司紛紛發布2022年度業績預告。其中,申通快遞(002468)扭虧為盈;德邦股份(603056)預計實現凈利潤6 4億元至6 7億元,同比增幅超
2023-02-01 05:44
進入2023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仍是監管“重頭戲”,多地證監局接連開出罰單。截至1月31日,年內因公司或公司相關責任人信披違法違規收到地方證
2023-02-01 05:41
中國銀保監會近日公布了2022年保險行業數據,保險行業共取得原保險保費收入46957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4 58%,保險金額增長12 63%,保險賠付支出同
2023-02-01 05:44
近日,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11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實施“創業齊魯十大推進行動”通知》,推動“創業齊魯·樂業山東”行動提檔升級,聚
2023-01-31 23:04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杜虹曉濟南報道山東省氣象臺于1月30日16時發布海上大風黃色和內陸大風藍色預警:受較強冷空氣影響,預計31日夜間開始,北
2023-01-31 22:43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沈童濟南報道1月31日,記者從山東省商務廳了解到,由山東省商務廳主辦,山東省老字號企業協會承辦,各市商務主管部門協辦
2023-01-31 22:45
去年臘月二十三起,青島陸續發放消費券,激發消費熱度。大年初二,山東歐盟招商團從上海出發,“出海”搶訂單。節后上班第一天,濟濰高速全線1
2023-01-31 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