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陜西省衛健委:其它情形生育子女的也可予以生育登記

時間:2023-02-03 21:23:59    來源:華商網    

近日,“全國多地非婚小孩可落戶”的消息引發網友熱議。為進一步優化生育服務,強化便民惠民服務,提高生育登記效率,此前,陜西省衛健委曾印發關于《陜西省生育登記服務管理辦法》的通知明確,夫妻生育子女的,應當在懷孕后至孩子出生六個月之內辦理生育登記。其它情形生育子女的,也可予以生育登記。


【資料圖】

生育登記憑證具有唯一性

《通知》中提到,生育登記可在登記人或夫妻一方單位、戶籍所在地或者居住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辦理。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可以委托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辦理生育登記。

登記機構完成生育登記服務后應當為登記人出具生育登記憑證。生育登記憑證是辦理機構為登記人辦理生育登記時出具的憑證,應當編號,編號由系統自動生成,在全省范圍內具有唯一性。開展生育登記工作現場辦理和網上辦理相結合,以網上辦理為主。登記人可登錄“健康陜西發布” 微信公眾號生育登記模塊申請網上辦理生育登記。

擬生育子女的夫妻,應持雙方身份證或戶口簿,到辦理機構或網上平臺填寫提交《陜西省生育登記表》。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持身份證或戶口簿,到辦理機構或網上平臺填寫提交《陜西省生育登記表》,抱養、收養人員憑收養證明辦理生育登記。登記人身份證或戶口簿可以調取電子證照的,免予提交。

不得強制要求登記人提供相關證明

登記人的婚育狀況由本人承諾,并承擔相關責任。登記機構可通過全員人口庫、生育信息登記系統進行查證,不得強制要求登記人提供相關證明。辦理機構無法核實登記人基本信息和婚育情況的,應根據其承諾在規定時限內辦理生育登記。

現場辦理生育登記的,登記機構應當即時辦理,并出具《陜西省生育登記憑證》;網上申請登記的,辦理機構應在登記人提交生育登記辦理資料后7個工作日內辦理生育登記,生成蓋有電子簽章的《陜西省生育登記憑證》,供相關部門調用或登記人下載使用 。

登記機構超過辦理時限未辦理生育登記的,登記人可向縣級衛生健康主管部門進行投訴,經核實后由縣級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對當事工作人 員給予通報批評。辦理機構應當及時將生育登記信息上傳生育登記系統。

可委托第三人代辦

陜西省生育登記信息、出生人口信息與陜西省全員人口信息系統共享。辦理機構應根據共享信息,主動采集尚末辦理生育登記人員的信息,并在與當事人核實后,做好登記工作。

辦理機構應將辦理生育登記的依據、時限、登記表樣、服務承諾等信息在網站、辦事場所進行公開。登記人因工作、身體等原因本人無法到辦理機構的,可委托第三人代辦,辦理機構按規定辦理。實施全流程網辦,實時查詢辦理進度和結果。推進電子證照應用和跨地區網上通辦。

登記人辦理生育登記時提供的信息不準確的,辦理機構核實后可依法更正。辦理機構工作人員在辦理生育登記過程中玩忽職守、徇私舞弊、刁難群眾的,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和機構負責人的法律責任。

戶籍或者居住地在陜西省行政區域內的公民生育登記,均適用本辦法。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生育登記取消結婚限制多省已推行

目前,已有多個省份不再將生育登記和婚姻狀況掛鉤,廣東省、湖南省等地出臺了類似規定,安徽省也已發布征求意見稿。

2022年8月,安徽衛健委制定《關于完善生育登記制度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登記時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持身份證或戶口簿;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持身份證或戶口簿,到辦理機構或網上平臺填寫提交《廣東省生育登記表》。

2022年6月,陜西省衛健委發布《陜西省生育登記服務管理辦法》,其中明確“夫妻生育子女的,應當在懷孕后至孩子出生六個月之內辦理生育登記。其他情形生育子女的,也可予以生育登記”。

2022年5月,湖南省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落實生育登記制度的通知》顯示,夫妻可在生育前進行生育登記,也可在生育后補登,其中雙方符合結婚登記條件非婚生育的,可在辦理結婚證后進行補登。提倡孕前或者孕早期三個月內辦理生育登記。

2022年3月15日,《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生育登記管理辦法》發布,5月,據健康廣東消息,地對辦理生育登記的登記主體作了拓展,延續了未婚生育人群可以辦理生育登記的規定;不限定登記主體的戶籍,在該省居住的外省戶籍人口均可辦理生育登記。

有關專家表示,這一政策的出臺主要是適應當前社會婚育的新特征,因為現在非婚生育的現象在增多,這一政策能夠保障這些人群更及時的享受生殖健康的服務,也可以動態監測出生數據的變化。未來在實行的過程中,建議出臺相關的配套制度,合理規避風險,讓該政策能夠良性的運行。

華商報記者 ?李琳

關鍵詞: 結婚登記 征求意見稿 登記制度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