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今日播報!陜西發現三千多年前聚落遺址,面積達300萬平方米

時間:2023-02-14 21:34:42    來源: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吳采倩)2月14日,新京報記者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人員對旬邑西頭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確認該遺址面積300萬平方米。其以商周時期遺存為主體,分布面積約200萬平方米,是迄今為止涇河流域發現規模最大的商周時期聚落之一。該遺址的發掘,對涇河流域先秦時期文化序列、區域聚落形態及周文化起源研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意義。


(資料圖片)

陜西旬邑西頭遺址航拍圖。圖片來源:陜西省考古研究院

陜西旬邑西頭遺址位于咸陽市旬邑縣張洪鎮,2018年至2022年,西北大學、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單位對該遺址進行持續考古發掘工作。考古人員先后發掘南頭、魚嘴坡、尖子、上廟、斜圳五個地點。發現仰韶、龍山、先周、西周、漢唐等各時期遺存,共發掘灰坑650余座,墓葬140座,陶窯、房址、灰溝等各類遺跡40余個,出土陶器、銅器、骨器、石器千余件。

通過區域性系統調查及考古勘探工作,確認西頭遺址面積300萬平方米,其中以商周時期遺存為主體,分布面積約200萬平方米,是迄今為止涇河流域發現規模最大的商周時期聚落之一。

在遺址西側區域發現夯土城墻、壕溝及道路遺跡。通過考古勘探與局部解剖可基本確認城址北、東、南三面城墻分布范圍,初步判斷城址面積約80萬平方米,城址的年代為西周早中期。西頭城址的確認為文獻記載的“豳”“京師”探索拓展了新路徑,也為西周王朝在涇河流域的統治方式研究提供了新例證。

在位于西周大型城址南城墻外側的南頭地點,考古人員發現了深穴式儲糧遺跡。考古專家表示:“大型儲糧坑的發現,進一步揭示了西頭遺址聚落的等級高和人口數量大的特點,為西周城址的聚落功能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西頭遺址上廟墓地發掘場景。圖片來源:陜西省考古研究院

上廟地點發現大量墓葬,墓地外圍確認面積超15萬平方米的大型圍溝,圍溝平面近三角形,北側、南側圍溝與城址東墻外壕溝相接,所見圍溝長度約1120米。通過出土遺物判斷,上廟墓地墓葬的年代主要集中在商末周初和西周早期。

值得關注的是,上廟墓地圍溝外東部發現甲字形大墓十余座,另有中小型墓葬百余座。西頭遺址圍溝墓地的發現為探索商周埋葬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M90墓道所見大量殉人的發現,為商末周初人群遷徙及周王室對涇河流域的控制方式等研究提供了十分難得的考古學材料。

考古專家介紹,西頭遺址的重要考古發現,為西頭遺址商周時期聚落布局、人群構成及社會變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貴的考古學材料,對涇河流域聚落演進與商周社會變遷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也為探索周文明起源與發展模式、尋找文獻所載“豳”與“京師”提供了一把關鍵鑰匙。

編輯 楊海 校對 劉越

關鍵詞: 萬平方米 分布面積 迄今為止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