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200余項目齊聚非遺大集 匠心、技藝“薈萃一堂”-環球通訊

時間:2023-02-18 20:35: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資料圖)

圖為剪紙展示。阿琳娜攝

中新網陜西榆林2月18日電 (李一璠 阿琳娜)地道的秦腔表演、精美的西秦刺繡、栩栩如生的石獅子……18日正在陜西榆林舉辦的首屆中國非遺保護年會非遺大集,匠心、手藝、美食、技藝“薈萃一堂”,讓民眾與非遺“零”距離接觸,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

此次非遺大集上,榆林市榆陽老街精心布局了4800平方米的非遺精品展館,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500多名非遺傳承人,203項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三秦街、河洛街、天府街、齊魯街特色街市別具一格,100多個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遺攤鋪依次排開。

圖為面塑展示。李一璠 攝

記者在非遺大集的三秦街看到,民眾正在聽陜北民歌,看鳳翔木版年畫,品味定邊道情皮影戲、安塞腰鼓……原汁原味的秦風秦韻撲面而來。河洛街則以河洛文化為線索,設置了具有唐宋韻味的“馬街書會”作為沉浸式體驗空間,在品酒、聽書的過程中穿越千年時光,體驗專屬于河南的氛圍。

天府街以茶館文化為依托,設置體現巴蜀文化的茶館作為沉浸式體驗空間,在品茶、看戲的悠閑氣氛中體現四川人的“巴適”生活,感受具有巴蜀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齊魯街以文房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重點,通過禮儀性展演項目,將齊魯風韻添存在生活中。

圖為活動現場。李一璠 攝

“‘非遺大集’是非遺人的盛會,是民眾近距離了解、體驗傳統文化的一次機遇。我也能和其他非遺傳承人一起交流技藝、探討想法,為以后的創作提供更多的思路。”參加非遺大集的西秦刺繡代表性傳承人李惠蓮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希望今后有更多這樣的交流機會。

用文化綴飾生活,用匠心觸動情懷,非遺大集營造“文化+科技”的沉浸式體驗,讓民眾可以在這里品各地非遺美食,見各地非遺風情,賞中國傳統技藝作品,購特色非遺產品,實現非遺與體驗場景的深度融合,沉浸式感受,共享非遺魅力。(完)

關鍵詞: 陜西榆林 薈萃一堂 西秦刺繡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