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滾動:發行“漢中旅游年票”帶動全域旅游發展

時間:2023-02-25 07:33:54    來源:華商網    

“近三年來,新冠疫情對旅游業造成巨大的影響,漢中市是旅游大市,旅游業受到的沖擊程度可想而知。”來自青聯界的漢中市政協委員楊帆多年來一直關注漢中旅游業的發展,這次“兩會”,他帶來了關于發行“漢中旅游年票”,帶動全域旅游,促進旅游業轉型發展的建議。

近幾年旅游年票在我國各地廣受歡迎,它的建立旨在對當地旅游業的整體宣傳和合力營銷方面起到一些促進作用,最終實現旅游目的地的整體抱團效益。旅游年票的發行,不僅為游客出游提供方便和實惠,也有利于盤活漢中當地旅游資源,有利于提振漢中旅游市場活力。

楊帆對漢中發行旅游年票提出了幾點想法和建議。


(資料圖片)

首先是以惠民促旅游業轉型發展。漢中旅游年票發行應本著讓利于民,覆蓋面廣的特點,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群眾購買旅游年票,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單位集體團購年票作為對職工的福利待遇,真正使漢中惠民旅游年票溫暖千家萬戶。

其次是引導更多景區參與進來。市縣兩級文旅部門應牽頭制定方案,爭取中省旅游發展資金項目的支持,給予景區門票讓利的補貼力度,從市場化的角度吸引更多景區能參與到其中。

最后,漢中旅游年票的定價應當廣泛征求民意,參考省內外各地成熟做法,發行價格應適合群眾的心理預期。同時以年票為載體,推動旅游產業由“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型升級。吸引更多游客來漢旅游,讓漢中最佳歷史文化魅力城市、中國最美油菜花海、“漢人老家”的美譽深入人心。

旅游年票對于助推漢中加快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促進、擴大本地旅游市場消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等也將具有很好促進作用。 華商報記者 韓丹

政協委員何耘:

大力發展漢中中藥產業

漢中市中藥材資源豐富,是中藥材的傳統主產地之一。中藥產業是漢中富民增收的傳統優勢產業,也是極具開發潛力的朝陽產業。

漢中市政協委員、民建漢中市委員會副主委兼秘書長何耘認為,近年來,漢中市中藥產業穩步壯大,呈逐年增長的良好勢頭,但漢中中藥產業發展也存在問題。

何耘建議:

首先要提速壯大產業。緊緊圍繞建設陜甘川毗鄰地區中醫藥生產交易和中醫治療康養中心、國家級中醫藥生產研發基地的目標,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體,龍頭拉動、園區示范,平臺支撐、科技引領,開放創新、協同融合的原則,突出“抓兩頭、帶中間”,著力在規范種植、鏈條延伸、園區建設、品牌塑造、服務體系、要素保障上求突破,因地制宜走出百姓富與生態美有機統一的具有漢中特色的中藥產業發展新路。

其次是抓規范種植,提升藥材品質。倡導“一縣一品”差異化發展,大力推廣以“漢八味”為代表的道地中藥材規范化、生態化種植,重點發展好林下種養殖。抓園區建設,加速產業集聚。利用漢中經開區區位優勢和基礎優勢,規劃建設高水平的中藥產業園區。同時,抓鏈條延伸,促進產業升級。加快打造中藥材高端產業鏈,構建集成、集約、集群發展新格局。抓品牌塑造,擴大對外影響。積極開展以“漢八味”為代表的漢中道地藥材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企業,提高中藥材包裝、倉儲等技術水平,不斷擴大品牌化效應。 華商報記者 韓丹

政協委員吳輝: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厚植城市綠色基底

生態文明建設是衡量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手段。通過針對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的亮點成效和困難挑戰開展的調研,漢中市政協委員、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吳輝在市政協六屆二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大會發言中,就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提出意見建議。

首先是堅持目標導向,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將生態文明建設相關指標納入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和考核評價體系。完善生態保護規劃體系,推動出臺土壤、噪聲污染防治等重點領域地方性法律法規。提升環境治理能力,建立全市統一的智慧環保綜合監管平臺。

其次要堅持問題導向,持續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深化空氣質量全面提升行動,持續鞏固清潔能源替代、重點區域涉氣污染源排查整治成效。加大聯合執法檢查力度,強化重點斷面水質管控,切實做好城鄉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等工作。深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治。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加強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因地制宜落實管控措施,保障農用地安全。

同時,堅持底線思維,系統推進生態環境治理。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動實現污染物排放與溫室氣體強度雙降。鞏固督察執法力度,圍繞危險廢物、重金屬污染和尾礦庫等重點領域,深入開展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持續開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完善生態環境信息公開和有獎舉報機制,廣泛凝聚社會力量,實現政府有為、市場有效、企業負責、社會行動的環境“良治”。 華商報記者 韓丹

政協委員李俠:

推動“農業+教育”雙向互動高質量發展

建設教育強國,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國家一些相關政策的出臺為教育+農業方式創建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提供了方向和依據。以建立大、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為抓手,通過農業+、教育+、科普+,促進教育和農業良性互利,對推動漢中農業高質量發展、教育高質量創建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漢中市政協委員李俠,是農業科技工作者。她提出,建立“農業+教育”雙向互動模式,推動整個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走深走實。目的是通過提高整個教育體系高質量發展,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雙向結合,在政策、資金、人才、農業故事的宣傳和品牌打造上,立足學研在漢中,把整個漢中農業教育實踐基地這個品牌創出來,來助推建立夯實農業發展基礎,促進農業又好又快發展。

李俠建議,把建立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基地作為打造“研學在漢中”重要展示窗口。制訂漢中市勞動教育基地提升方案、創建標準、評價體系、監管指標、長期發展規劃,因地制宜鼓勵涉農主體和現代農業園區創建一批高質量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把創建教育基地作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統籌教育、科普、文旅上的發展資金。鼓勵涉農人員講好漢中農業故事、農產品故事。對創建好的示范基地在資金、項目申報、后續發展上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 華商報記者 韓丹

關鍵詞: 旅游年票 政協委員 勞動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