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全球熱訊:消化內鏡新設備∣陜北首臺電子小腸鏡在延安市人民醫院投入使用

時間:2023-02-27 16:31:43    來源:延安市人民醫院    

消化內鏡新設備

陜北首臺電子小腸鏡

在延安市人民醫院投入使用


(資料圖)

2月20日,延安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通過新引進的奧林巴斯單氣囊小腸鏡為一位小腸疾病患者順利完成我院首例小腸鏡檢查,填補了陜北地區小腸鏡檢查技術的空白,標志著我院消化內科團隊在內鏡檢查技術方面實現新突破。

今年66歲的周大娘(化名)正是這項新技術的受益者。不久前,周大娘因臍周疼痛3月,伴有大便異常,在多個醫院行胃鏡、結腸鏡、全腹部CT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雖多次治療,但療效欠佳,故來我院消化內科尋求治療。消化內科郭星副主任醫師詳細詢問患者病史及外院既往化驗檢查后,與李明泉主任一起為患者進行了仔細查體,交流討論后考慮是小腸病變引起,為進一步明確疾病診斷,決定為患者進行電子小腸鏡檢查。2月20日,郭星副主任醫師在我院手術麻醉科的協助下順利完成了該例患者的小腸鏡檢查。小腸鏡結果提示:回盲末段變形明顯,黏膜充血,腔外粘連,根據檢查結果給予相應治療,效果明顯。

消化道作為惡性腫瘤的好發部位,其病變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重視,目前普遍開展的胃鏡和結腸鏡檢查可以覆蓋上、下消化道,而作為中消化道的小腸,由于走行迂回曲折,使其成為常規胃鏡和結腸鏡檢查的盲區,雖然膠囊內鏡可以到達,但并不能對病變部位進行病理學檢查及鏡下微創治療,而小腸鏡的出現,開辟了小腸疾病檢查的全新領域。它不僅可以對小腸進行直視觀察,及時發現病灶,更加有利于小腸出血性疾病、良惡性腫瘤等疾病的診斷,實現檢查與治療的同步,是小腸病變檢查治療的利器。

其適應癥主要包括:

01

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特別是經多種檢查都不能明確病因的患者。

02

累積消化道多部位的病灶,比如克羅恩病、腸結核等等。

03

小腸造影有可疑病灶,需要做活檢確診的病人。

04

慢性腹痛(特別是臍周疼痛)、腹瀉、消瘦等,經x線鋇餐檢查、胃鏡和腸鏡檢查沒有發現異常,懷疑有小腸器質性病變的患者。

05

多發性息肉癥候群的患者。

06

懷疑有小腸良惡性腫瘤的患者。

07

懷疑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征的患者。

近年來,小腸疾病的發現率及發生率都在升高,此項技術的創新開展,打通了消化道的最后一個“盲區”的同時,實現了內鏡下的全消化道檢查、診斷和治療,極大地提高了我院消化內科診療技術水平,尤其小腸疑難疾病的診治能力得到了質的飛躍,使周邊地區的小腸疾病患者能得到及時的確診和治療,縮短住院時間,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的痛苦。

end

關鍵詞: 消化內科 小腸鏡檢查 惡性腫瘤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