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凡人故事|從“小白”變藝術團帶頭人,帶著80多位退休老人抱團養老

時間:2023-03-04 23:19:12    來源:二三里資訊    

三月的安康,春風和煦,明媚的陽光透過斑駁的樹影,空氣中夾雜著花草的清香。每天下午兩點半,在漢濱區江北街道張溝橋社區老年服務中心外的廣場上,總能傳來韻律悠揚的聲音,循聲望去,原來是一群年均60歲以上的退休大爺大媽們用手中的樂器湊響出動聽的聲音,演奏出“老有所樂”的新方式。

藝術“小白”變藝術團“帶頭人”

劉軍今年60歲,是一位鐵路退休工人,2014年退休后慢慢開始了她的藝術生活,從合唱到舞蹈編排,包括安康非遺文化采蓮船等都是她的拿手好活。目前她是辛福家園藝術團,星月合唱團兩個藝術團的負責人,每天下午兩點半到四點,劉軍都會出現在小區老年服務中心外的廣場上,和四五十個團員一起,大家排排節目或是互相學習新的舞蹈和樂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月3日,記者見到劉軍時,她正在指揮團員們排練合唱,老人們精神飽滿地排成排,在指導老師的口令下,整齊又深情地唱著歌,吸引了很多人圍觀。“我最近在學薩克斯,掌握的還不是很好,準備在老年大學里報班好好學一下。”排練間隙劉軍對記者說。

據劉軍說,在她退休后,母親就患了重病離不開人,無論她走到哪里都要帶著母親,后來她在參加老年大學的過程中慢慢建立自己的團隊,團隊里的人除了互相學習還會相互照顧,每次當她參加活動時,團友們都會幫她照顧母親。

為了讓自己學到更多東西,為了給團隊分享更多,這九年來,劉軍一直不斷地在學習,不管是老年大學、社區、還是鐵路文化宮,只要提供免費的學習,她都會報名。9年時間,她從一個不懂音樂、音符樂理知識的“小白”,變成能夠輕松駕馭管樂、弦樂的演奏者。不僅如此,她還學習并取得了一些專業的資格證,教別的老年人一起娛樂起來。

娛樂又養生成為老年人抱團養老的歸宿

在劉軍組組建了團隊后,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兩個團隊合計有80余位退休成員。年齡從五十多歲到七十歲的都有。“我們團隊的人都很有才,有的會說相聲小品、有的會唱獨角戲、有的會脫口秀,吹拉彈奏什么人都不缺,不管什么時候需要排節目,都是自告奮勇的上臺,我一直覺得很榮幸,我們一起學習娛樂,生活很輕松。”劉軍對記者說。

劉軍組建樂團的初心非常淳樸,她希望把退休后的老年人集中到一起學習,通過娛樂交友,讓老年人不孤單;通過活動,讓老年人在舞臺表演上展現他們的英姿,找到生活的樂趣,為老年人尋找精神歸宿;通過團隊互助,來實現抱團養老,誰家有困難,大家都能伸出援手幫一把,為孩子減輕負擔,為社會減輕負擔。

古人云:樂者,藥也。對于中老年人參與藝術娛樂的好處,劉軍表示,不論是唱歌、演奏樂器還是排練舞蹈節目,都是需要腦力和體力的,這樣不僅娛樂了自己還能強身健體。劉軍的精神氣和活力狀態也能讓人感受到多年來這些文娛活動帶給她的好處,她說:“我做這些事最大的收獲就是快樂,我每天都是快樂的,你看我心寬體胖,哪怕遇到點事兒,和他們一起聊一聊,玩一玩,也就過去了。”

據劉軍說,她的老伴也是一位退休人員,以前總是窩在家里,后來受她鼓勵也參與到團隊里,現如今兩人帶著小孫子一起參加活動。“他會拉二胡,我就勸他一起玩,現在也是老成員,我們孫子每天和我們一起,耳濡目染,有時候也調皮拉拉二胡,就算是從小感染一下傳統文化吧。”劉軍欣慰道。

弘揚傳統文化,傳播正能量

就在剛過去不久的元宵節,他們的藝術團排練的兩個節目入選上臺,通過舞臺劇演繹了在黨的領導下,紅軍保家衛國、人民安居樂業的故事,還有融合創新的采蓮船表演,都贏得了不錯的反響。劉軍表示,每到過年過節,只要哪里需要,他們就會去義務演出。“我們去老年大學學習是免費的,現在就要義務為別人服務,什么事都計較錢,那不會快樂,反正只要有時間,我們都會去。”

“我們表演的內容比較多,在傳統文化這一塊,我們雖然沒有專業的精通,但是我們在創新,把傳統的文化融入新的表演元素,就像把大秧歌、舞蹈融入到采蓮船里,觀眾看起來會更有意思,這也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揚。”劉軍說。

劉軍表示,他們不光經常參加單位、社區、政府的演出,還經常去養老院、幼兒園、社區、農村義務演出,也會參加社區組織的文明公益活動,或者自發組織向山區的學校或是困難家庭進行捐助。團友之間,相互學習幫助,也會經常組織出游活動,大家一起領略美好生活。

張溝橋社區書記張鵬表示,“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老年人對娛樂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大,社區也在不斷拓寬老年人的活動范圍,開展了更多的文化、健身和娛樂活動,讓老年人老有所樂。”

華商報記者 程斌 編輯 劉青

關鍵詞: 老年大學 傳統文化 老年服務中心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