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一節一物|驚蟄,擊鼓傳春聲

時間:2023-03-06 09:23:31    來源:西安發布    

2023年3月6日

4時36分02秒

我們迎來


(資料圖)

驚蟄節氣

“初驚蟄。

鵓鳩鳴怒,綠楊風急?!?/strong>

時至三月,春雷始鳴

隱伏許久的閃雷撕破天空

也拉開了仲春的序幕

在這個天地作響

萬物聲動的日子

西安發布“一節一物”

年度系列策劃

帶您聆聽千年古都的聲音

了解節氣與文物

城市與歷史的故事

↓↓↓

微雨眾卉新

一雷驚蟄始

響雷,是驚蟄節氣的重要特征。漢代王充《論衡》記載,雷神形如力士,左手引連鼓,右手推椎擊打,發出隆隆雷聲。驚蟄這天,雷神揮椎扣擊連鼓,頓時春雷大作,驚醒地上萬物,人們聽到雷聲就知道春天已經到來。

我國古代常以鼓聲擬作雷聲?!吨芏Y》卷四十《揮人》篇中記載:“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笨梢姰敃r的鼓匠選擇在驚蟄當天“蒙鼓皮”,這既是順應天時,也是以此為節點,拉開一年中的奮斗序幕。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國形成了內涵博大而精深的鼓文化。鼓也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性元素,緊緊伴隨著祖輩,從遠古的蠻荒一步步走向文明。

在西安,傳統的鼓

隨著綿長歲月

成為城市符號

也于悠遠時光中

“聲聲不息”

↓↓↓

聞天鼓

西安市鐘鼓樓博物館

作為古都西安的標志

位于市中心的西安鼓樓

是中國古代遺留下來的

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鼓樓之一

其建于明太祖朱元璋

洪武十三年(1380年)

樓上原有巨鼓一面

每日擊鼓報時,故稱“鼓樓”

西安鼓樓上的聞天鼓

用整張優質牛皮蒙制而成

高1.8米,鼓面直徑2.83米

鼓腹直徑3.43米,重1.5 噸

上有泡釘1996個

寓意1996年重制而成

聞天鼓聲音渾厚響亮

重槌之下,聲達十里

這面大鼓還在1997年

成功申報了

“大世界吉尼斯紀錄”

亦是人類邁入21世紀的象征

節氣鼓

西安市鐘鼓樓博物館

除了博物館陳列展示的

石鼓、仗鼓、八角鼓等

不同類型的鼓

在西安鼓樓一層

回廊南北兩側還設有

二十四面鼓高1.75米

鼓座與鼓面重達200公斤的

二十四節氣鼓

其依次矗立,氣勢雄壯

西安鼓樂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坐鼓在唐代被稱為羯鼓

是演奏坐樂的首鼓

這面坐鼓是西安市目前唯一的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西安鼓樂的主要表演樂器

現收藏于六大百年老社之一的

東倉鼓樂社

東倉鼓樂社的這面坐鼓

自明代流傳至今

由當時的鼓匠純手工打造

鼓上繪有龍飾花紋

龍眼鑲兩顆藍寶石

鼓聲純正,工藝極為精湛

源于唐代燕樂的西安鼓樂

傳承千余年

至今仍保持著相當完整的

曲目、譜式、結構

樂器及演奏形式

被譽為“中國古代音樂活化石”

其曲目豐富、內容廣泛

調式風格多異、曲式結構復雜龐大

如今,通過東倉鼓樂社

傳承人的現代演繹

西安鼓樂爆紅于網絡

被全國網友稱作

“來自唐朝的交響樂”

陣陣鼓聲

喚醒了人們對非遺文化的關注

奏響了千年古都的時代新樂章

春雷乍響

萬物生長

蟄伏的動物和植物

正在蘇醒

四時有序

鼓角傳聲

人間芳華由靜轉動

人生亦有其時

驚蟄天氣前后,西安氣溫回升明顯,古今交匯,春和景明。(攝影 :西安發布029攝影公社成員@清和。)

把生活視為一方土地

勤勤懇懇,致力不怠

精耕細作,定有收獲

這是在和煦的春光里

你我始終都確信的事

策劃:劉振 陳穎丨統籌:左海茹 韓東辰 陳楓丨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陳克 實習生 王可心?楚惠捷|視頻制作:周偉 王珊 實習生 張博文 周瑞豐|海報制作:張亞嵐?鐘佳慧丨編輯:黨美容丨校對:王軍望丨審核:李明真|部分圖片由受訪博物館及東倉鼓樂社提供??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編:程雨萌)

關鍵詞: 西安鼓樂 中國古代 千年古都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