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天天微資訊!留存城市情懷與記憶 老菜場 舊廠房 小巷子上演“變形計”

時間:2023-03-23 08:25:21    來源:西安發布    

老菜場市井文化創意街區一角。 (記者 劉曉云 攝)

星光德必易園讓老舊廠房煥新蛻變。 (受訪者供圖)

“建設掌”燈箱為老巷子添活力。 (記者 王旭東 攝)


(資料圖)

曾經的老菜場,改造后變身文化創意街區;過去破舊不堪的老廠房,打造出一幢幢生態化辦公空間;原來有些老舊的巷子,經過“微更新”后煥發新氣象……結合城市更新行動,近年來,西安市不斷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隨著民生短板不斷補齊,地標建筑不斷涌現,城市建設持續煥發新活力,大大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騰籠換鳥” 讓老菜場充滿人氣和煙火氣

喝一杯香甜的奶茶,吃一頓溫暖的火鍋,在精致的咖啡店門口歇會兒腳,再到環城公園逛一逛,這是西安市民馬晶在老菜場市井文化創意街區度過的一個下午。

能買菜、能遛彎、能聚會、還能打卡,有文藝范兒、更有煙火氣。近年來,通過持續性的“微更新、輕改造”,位于碑林區建國門里東南城墻腳下的老菜場市井文化創意街區已逐漸成為西安市一處必去的網紅新地標。

3月20日14時許,記者溜達至此發現,老菜場市井文化創意街區有街頭藝人深情開唱,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駐足欣賞。街邊,各色咖啡館、小酒吧、特色民宿等時尚元素隨處可見,市民們在這里享受著難得的悠閑時光。

據了解,老菜場市井文化創意街區城市更新項目是以西安平絨廠、秦嶺航空電器廠及周邊老舊建筑物圍繞的建國門綜合市場,實施的“微更新、輕改造”項目。在保留原建筑外立面及主體建筑結構前提下,項目將老舊工業空間騰退再利用,通過對舊建筑群進行因地制宜的改造升級和空間功能轉型,構建起來的一個多功能、多業態,極具老西安市井文化特色的文商旅聚集區。

“改造后的老菜場,告別了臟亂差,充滿煙火氣。這里的菜、肉、水果很新鮮,價格便宜,想要啥都能買到,生活很方便。”信義巷七號院居民馮民中說,老菜場解決周邊居民的“菜籃子”問題,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環境、提高了生活品質,持續提升著周邊市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如今的老菜場飽含著原始的城市歷史、更新鮮的城市面貌與更接地氣的市井文化,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商家落戶。”在老菜場經營女裝店的95后商家曹晨磊說,老菜場管理嚴格,每天有專人打掃,出門每隔50米便有一個垃圾桶,環境衛生很好……街區氛圍濃厚,多元素文化、多樣化業態、多客層消費需求,為大家帶來了全新的生活體驗。

“過氣”老廠房 經過包裝設計迎來“新生”

充滿時光印記的老廠房,歷經創意改造,化身創意園區,吸引集結了眾多企業入駐……公園南路上,那座格外引人注目的白色現代簡約建筑就是星光德必易園。

3月21日下午,記者走進星光德必易園看到,綠植茂密的園區環境、充滿時尚感的城市會客廳、3米高的360°造型魚缸,以及配套齊全的水吧臺、咖啡館等,釋放出年輕力磁場。誰能想到,這里曾是碑林科技產業園臨公園南路的一棟老廠房。

“在保留老廠房整體結構和框架的前提下,我們通過脫胎換骨的設計升級,進一步完善了原建筑內外部空間功能,更好地滿足企業的辦公需求。”上海德必集團西安星光項目執行總經理孫敬文說,星光德必易園是上海德必集團在西安乃至西北地區的首發項目,以科創、文創優質企業為主要目標客戶群的創意園區,定位為西安數字文化創新中心。

作為西安遞出的又一張城市“微更新”改造名片,星光德必易園讓曾經暗淡的老舊廠房煥新蛻變,并通過數字文化創新內核的驅動,迸發出勃勃生機。據孫敬文介紹,目前,園區已入駐一批優質企業,包含新媒體、廣告設計、高新技術等。未來,園區將繼續完善服務體系落地,開展企業交流會等社群活動,幫助園區有意向的企業進行跨城市合作,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老舊廠房開發改造是建設城市更新實踐區的重要一環。近年來,蓮湖區對轄區內的老舊廠房進行統籌規劃再開發,讓老舊的廠房“華麗轉身”。在蓮湖區大慶智路板塊暨數字出海產業園項目現場,昔日老廠房已變成造型獨特的新式建筑街區和展廳。隨著項目穩步推進,通過改造升級和新建建筑相結合的方式,昔日老廠房正孕育著新的生機和活力。

據介紹,大慶智路板塊承擔著未來大西安城西發展新核心和經濟增長極的使命,是蓮湖區實施高質量項目推進年的主陣地。大慶智路板塊東到環城西路,西至漢城路,南到團結路,北接隴海線,總規劃用地約12000余畝。去年9月,火車西站范圍內一期243畝土地已完成移交;目前,西電集團提前移交的380畝土地已進入騰遷掃尾階段。通過改造利用西電集團老舊廠房,蓮湖區實施的數字出海產業園項目主體工程已完成,預計2023年3月底將建成投用。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大慶智路的規劃展示窗口、招商引資窗口和項目推介窗口。

“建設掌”燈箱 為老巷子注入新鮮活力

“之前一到晚上我都不出門,怕看不清楚路。”家住新城區建設巷的王奶奶高興地說,自從巷子有了美觀大方的“建設掌”燈箱,老舊小巷也跟著變新、變漂亮了,“真沒想到,社區把這個事兒辦得這么好”。

據了解,建設巷是新城區解放門街道東大院社區所轄的一條老舊街巷。因缺乏醒目道路標識,部分箱子里沒有路燈,一度讓住在這里的居民生活出行非常不便。為改善這一情況,街道和社區聯合“城事合伙人”成員單位——歐亞學院艾德藝術設計學院、西安市路燈管理局共同研討、考察、設計更新方案。以建設巷居民種植的仙人掌為靈感,歐亞學院師生設計出仙人掌主題標識,并因地制宜地運用到安全警示、停車指示、地點標志之中,讓老街小巷煥發出新的活力。經過多日連夜安裝調試,路燈管理局工作人員用溫暖的燈光照亮了居民們的回家路。

老街微更新不僅完善了老城區基礎設施建設,也為老舊小區注入新鮮活力。據了解,解放門街道將繼續以居民需求為導向,聯合企業、高校等多方力量,通過微更新對公共空間和設施進行功能完善,不斷提高轄區居民的生活品質,讓他們住得更加安心、舒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采訪中,記者了解到,2023年西安市碑林區城市更新領導小組將策劃包裝15個城市更新片區(項目)。結合全區項目實際,今年碑林區計劃推動崇仁坊、測繪路、草場坡3個城市更新片區,擬投資約116.4億元。

圍繞優化“三軸、三帶、四區、五核”空間布局,蓮湖區將完成延長石油精密西區棚改、西十里鋪村城改、西儀102棚改等3個項目、1558戶群眾回遷安置等工作。

聚焦“老城提品質、新區提能級”工作目標,為城市更新擦亮城區“幸福底色”,2023年新城區策劃包裝的6大片區已完成片區摸底測算工作;試點啟動的東元西路44號院、蘇寧易購廣場、悅薈廣場和紅會巷4個項目,擬投資約14億元。

一個個老舊廠房、老舊街區經過精心定位、重新打造,化腐朽為神奇,既留存著城市情懷和美好記憶,又是彰顯現代氣息的城市新名片。隨著一個個城市更新項目相繼落成,西安的城市功能將更加完備,城市品質將持續攀升。隨著一個個民生愿景從規劃變身“幸福實景”,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將有更多更具象的表達。

發軔遠航

讓市民在城市更新中感受古城歷史文化魅力

老城區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特別是作為擁有豐富歷史文化資源的老城區,如何處理新與舊、拆與留、改與建的關系,是城市更新過程中需要回答的重要課題。

帶著這一問題,記者采訪了陜西省決咨委專家組組長石英。“城市更新是有章法的,我們的城市管理者是適度超前的,有眼光,有遠瞻,有規劃,有設計。”石英說,生活在西安這座城市,市民可以發現身邊的公園、綠地等休閑的地方越來越多,城市的美感有了很大的提升,居民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石英說,近年來,西安的發展日新月異,城市更新已經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城市更新過程中,不是簡單的維修和改善,而是需要城市管理者的綜合考量,不僅要考慮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還要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著眼于未來,讓城市因生活而美好。

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既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也是區別于其他城市的重要特質。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擁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城市更新中,要與傳統文化相銜接,加強歷史文化保護,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保護文物,保留漢風唐韻,留住城市傳統文化特色,不僅要讓居民、游客體驗到城市更新后的便利,還要讓市民感受到歷史文化的魅力。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曉云? 責編 閆含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