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鄉村振興|助推全域旅游發展!中壩村非遺文化這樣傳承~

時間:2023-04-04 07:27:24    來源:二三里資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石泉縣后柳鎮中壩村位于縣城以南23公里,地處后柳水鄉與中壩大峽谷旅游景區之間。近年來中壩村充分挖掘本土非遺傳統文化,打造一村一品,塑造形成“中壩作坊小鎮”示范亮點。

4月3日,記者實地走進中壩村,據了解,中壩村依托中壩作坊小鎮地域優勢,根據匠心獨具,傾力規劃出一心三區總體格局,通過兩期項目建設,建成一個綜合服務中心,形成以中壩公社客棧、星空樹屋民宿、巴少山寨美食部落、濱河燒烤吧、停車場、演藝廣場的全鏈條綜合服務大中心;建成以原始村落中壩村七十二作坊非遺農耕文化體驗為核心的文化綜合園,圍繞七十二作坊建成集研學團建、休閑運動、水上娛樂、房車露營為一體的運動休閑研學區。

通過塑造非遺文化亮點, 進一步培育秦巴文化、本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技藝,將作坊小鎮72個門面建成以傳承、展示、體驗、銷售等30余項非遺項目產品為主的綜合景區。著力塑造原始村落的非遺農耕文化體驗為亮點,圍繞當地豆腐、麻花、茶葉、鼓氣饃、古法榨油、芝麻糖、踏糍粑、扎染、活字印刷等不同業態的“非遺”手工作坊,形成具有陜南民俗特色的四條街坊。

小鎮還根據業態需求四季常態化舉辦漢水庖湯會,庖湯會以陜南千年民俗活動“殺豬菜”提升演變而成,庖湯會旅游文化活動中將庖湯宴席、酒禮迎客、說菜待客、酒歌敬客等民俗文化展示出來,增添拳王爭霸賽、唱花鼓、駕彩船、打連錢、舞龍燈、燒火獅、篝火會等地方特色民間文化展演項目,增強了庖湯會非遺文化的觀賞性和互動性,庖湯會活動也被授予“省級非物質保護項目”。

“手藝是我父親教的,編了25年,以前我是種地的農民,現在他們把我請過來在這里編草鞋。”小鎮內,皇叔草鞋店的朱金富正低頭忙碌著,盡管今年已經70歲,但朱金富每天可以完成兩雙草鞋的編織。“一雙30元,主要是當地人還有游客經常會來買,而且我在這里主要是教學生,有時候學生研學到我這里,我就把手藝教給他們。”朱金富說道。

據陜西巴人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國盛介紹,近年來,小鎮以現有非遺體驗、游學研學、旅游度假、團建拓展、文創開發等功能進一步創新農旅融合發展模式,實現文化促旅游、旅游提經濟的新思路,達到旅游康養人群“食”之綠色健康、“居”之環境優美的發展新方向。讓游客參與體驗農耕文化和非遺文化,同時帶動內需消費,拓寬就地群眾創業就業增收,實現景區、集體、農戶“三方”共贏,為非遺文化助推全縣高質量旅游發展奠定了基礎。

據了解,經過近幾年不斷的探索和發展,中壩村榮獲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陜西省省級衛生村、省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示范村、安康市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村和鄉村振興示范村等榮譽稱號。2022年中壩作坊小鎮入選“全國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優選項目名錄”“非遺旅游小鎮”,同時也是陜西省非遺體驗旅游精品線路,多所大、中、小學學生研學實踐和寫生基地。

華商報記者 程斌 編輯 吳寧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