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全球快播:“俑動中華 泉潤臨潼” 全國34家網絡媒體記者走進臨潼

時間:2023-04-05 08:32:26    來源:紅網    

編者按:由陜西省委網信辦、陜西省祭陵辦主辦,西部網承辦的“中華文明凝心鑄魂之旅”2023全國網絡媒體主題采訪活動4月3日啟動。來自全國34家網絡媒體的記者,將沿陜西文脈傳承創新示范方向,到西安、延安多地進行為期4天的采訪報道,講述陜西歷史和當代故事,匯聚文化力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言娟 西安報道

4月3日下午,“中華文明凝心鑄魂之旅”2023全國網絡媒體主題采訪活動走進臨潼,了解近年來臨潼文旅發展的成績,探尋陜西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臨潼密碼”。

臨潼,“一個傾國傾城的地方”,正全力塑造“俑(秦始皇陵兵馬俑)動中華 泉(華清池御溫泉)潤臨潼”城市品牌新形象,是國家重大戰略和陜西、西安十四五規劃,都賦予了臨潼更高定位,是大西安“北跨”“東拓”“擁河”發展的重要承載地。近年來,臨潼區聚力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放大“山、宮、城、寨、站、河”六位一體文化旅游核心區整體效應,全面構筑以秦兵馬俑為依托的“東翼”,建設兵馬俑文旅度假區,以秦東陵為依托的“西翼”,建設秦東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一體兩翼”文旅產業發展新格局,打造世界級文化旅游景區和度假區、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核心板塊。

從考古發掘中感觸歷史

日前,從2009年開始的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的多項重要考古成果剛剛向世人公布。采訪團到達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一號坑時,在開放修復室和資料整理區里,看到數百件陶俑、陶馬等正在進行修復。

(講解員向采訪團成員詳細介紹兵馬俑一號坑的情況)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由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秦始皇陵考古遺址公園(麗山園)兩部分組成,聞名于世的兵馬俑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均位于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新建開放的銅車馬博物館,以及百戲俑坑、文官俑坑則位于秦始皇陵考古遺址公園(麗山園)。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田靜接受采訪團記者們集中采訪。)

秦兵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帝陵園外圍的一組大型陪葬坑,其中一號坑面積最大,達14260平方米。2009年至2022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對一號坑進行第三次發掘,發掘面積約430平方米,目前取得多項新發現和新認識。此次考古發掘出兵俑佩戴青銅劍的真實狀態,80公分左右的青銅劍腰間斜跨,是兵俑常備武器?!稇饑摺でG軻刺秦王》中記載,荊軻行刺秦王時,秦王的第一反應是繞著柱子逃跑。那么,秦王為什么不拔劍防衛呢?本次新出土的青銅劍給出了一種可能的答案——因為青銅劍太長了,掛在腰間,直接從身前拔劍,背展長度不夠,劍拔不出來。

彩繪陶俑也是此次發掘的一大收獲,發掘出土的多件彩繪殘件顏色鮮活,經過現場搶救性保護和實驗室持續保濕修復,已經有部分彩繪俑殘件在現場展示。特別是新發現的一件軍官俑,雖然彩繪顏料已脫落,與壓在陶俑上的土塊粘連,文保團隊創新研發附網膜回貼法,整條手臂的彩繪有望得到完整修復。

此次新發現還有漆面的盾牌、三捆青銅箭、一把炭化的弓弩,讓秦代“遠射兵器”的真實面貌也變得清晰起來。

截至目前,共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馬16匹;戰車4乘、鼓2處、鼓槌1處、漆盾1處、籠箙3處;兵器柲多處、弓弩箭箙多處;車馬器、兵器、生產工具等,共計千余件(組)。

體驗文旅演繹的創新綻放

此次采訪團的50多名記者先后觀看了《復活的軍團》和《長恨歌》兩大文藝節目。

(《復活的軍團》全體演員登臺答謝。西部網供圖)

《復活的軍團》是中國首部實景沉浸式多媒體戰爭史詩大劇,由著名導演金鐵木先生執導,演員陣容186人,依托先進的舞美技術生動講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封平民家書里的主人公黑夫和驚于公元前223年秦滅楚之戰中的真實歷史故事。行走在劇場里,移步換景,層層遞進,歷史就在身邊重演,身臨其境,韻味悠長。

(《長恨歌》演出畫面。西部網供圖)

《長恨歌》是以楊貴妃、李隆基的愛情故事為主線,以震撼的舞臺效果、結合聲、光、電等技術優勢,以勢造情,以舞訴情,在故事的原發地——驪山腳下再現大唐盛世的愛情故事。萬星閃爍的夢幻驪山、熊熊燃燒的湖面火海、滾滾而下的森林霧瀑、精致華麗的舞美妝造……作為文旅融合的典范,舞劇《長恨歌》實現了讓“真山真水真歷史”為我所用和歷史文化深度挖掘的突破,并且借助現代科技和藝術表現手段,實現了常改常新、常演常新、久演不衰。

(《長恨歌》負責人和部分演員在后臺接受采訪。)

長恨歌藝術團藝術總監執行導演薛雷凱介紹,《長恨歌》舞劇每年都會進行精細化調整,比如對視頻、音樂等素材的調整,或是把部分經典片段往更高水平提升改造。“《長恨歌》在這17年里真的是常演常新,一直在向精品路線上發展。每年我們都會收集總結觀眾的反饋聲音、演員的親身感受、或是在演出過程中發現的失誤點,對演出不斷地改良?!?/p>

除了以上兩場演出外,臨潼區還有一部反映西安事變的《12·12》的演藝產品正在參與爭創國家文旅演藝標準。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