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千年紙韻!漢中制造|今頭條

時間:2023-04-15 15:28:03    來源:漢中旅游    

“這個地方的設置可以體驗造紙,讓現代人們感受到中國古代的紙到底是怎么被造出來,我覺得這樣一個實際體驗會比較好地去直觀了解這個故事。”4月3日,由陜西省委宣傳部、省委外辦(省政府港澳辦)、省委臺辦共同組織的“同根祭初祖 同心筑夢園”境外媒體采訪團走進“朱鹮源鄉”——漢中洋縣,臺灣東森新媒體記者蔡儀潔在蔡倫紙文化博物館親身體驗古法造紙時說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圖為蔡倫紙文化博物館

4月10日,記者走進蔡倫紙文化博物館,該館位于蔡倫墓祠景區之中,館內展出不同時期的造紙遺址圖片、造紙工具及紙張樣品。據記載,洋縣龍亭蔡倫墓祠是中國古代造紙發明家蔡倫的長眠之地,祠內古柏參天,千年漢桂郁郁蔥蔥,四月春光,清幽的空氣中彌散著濃烈的“漢代氣息”。

▲圖為蔡倫祠大殿前左方的鐘樓,右方的鼓樓,

是典型古代“左鐘右鼓”建筑風格

“按照1900多年前蔡倫造紙的工藝,通過對構樹皮進行浸泡、蒸、切料、搗漿制絮、抄撈等一系列工序,再現蔡倫紙,我只想守好這世代相傳的技藝,也想讓更多民眾了解、體驗,為這千年的紙文化鮮活存世而獻力,是我一生的心愿。”洋縣蔡倫紙文化博物館館長馬永旗向記者介紹,蔡倫紙文化博物館于2002年開館,建筑秉承漢代樣式,建有構紙原料(構皮)儲存坊、漚料坊、除雜坊、碓坊、切料坊、抄紙坊、焙紙坊等手工造紙作坊,作坊內工匠演示著浸泡、揉攘、切碎、舂搗、抄紙、晾曬等關鍵工序,做出1900多年前的“蔡倫紙”,再現造紙歷史全景。

▲圖為馬永旗正在演示造紙技藝

54歲的馬永旗出生于紙匠世家,他介紹,他的祖輩傳承造紙技藝,有責任繼承好手工造紙的技藝,更想通過創辦紙文化博物館作為傳播傳統文化的載體,還原蔡倫造紙流程,使孩童、游客、外國友人等零距離感受古法造紙的魅力,唯愿1900余年前的蔡倫紙“長存”。

▲圖為游客正在體驗晾曬技藝

“一手捏著一個角,一手緩慢地向下拉,慢慢揭下來,再用棕刷上下平展地刷貼在火墻上。”馬永旗邊示范邊向記者講解著晾曬工藝,他還介紹,構皮紙因原料天然、纖維長、韌性好、不易生蟲等特點,常用于書畫作品、古籍修復等。同時,游客還一起體驗著搗漿制絮、抄撈等工序,感受有著千年智慧的手工造紙流程。

▲圖為構樹皮進行浸泡、蒸等一系列工序使用的設備

“曾有俄羅斯的朋友遠道而來看我演示造紙技藝,邀請我有空時去他的家鄉展示蔡倫紙的制作,我一直記得這個‘跨國之約’,未來也打算多走出去,展示傳統文化的魅力?!瘪R永旗說道,身為紙匠的自己將做好每張紙,同時也要傳承傳播好蔡倫造紙技藝,向世界展示凝在這一張蔡倫紙中的古老中國智慧。

▲圖為工作人員演示用碓反復捶打構樹皮

據了解,蔡倫墓祠景區占地三十多畝,祠區有拜殿、獻殿、蔡侯祠、東西配殿、樂樓等清代歇山式建筑,在墓區有石人、石羊、石馬等翁仲,有明、清碑碣多通肪單檐歇山頂方型祭亭。通過圖文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蔡倫的一生以及造紙術的演變過程。1957年,蔡倫墓祠被列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級文保單位。今天的蔡倫墓祠景區已成集中國古代造紙文明展示、古建、園林與文物保護于一體的文旅勝地。

更多漢中旅游資訊、油菜花節線路

活動信息可掃碼進入“游漢中”

“油菜花節一圖游”瀏覽查詢!

???

安全提示

1.游覽觀光或參與活動時,注意個人防護,規范佩戴口罩,安全文明出行,健康綠色旅游;

2.出游前,提前查詢天氣和了解道路交通狀況,關注景區開閉園情況,合理規劃出游行程;

3.參觀游覽時,嚴格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規定,戶外旅游注意防火避災,不在野草較多、樹葉堆積等易燃物聚集地或有防火提示的地方吸煙、燒烤或者使用明火;

4.選擇正規景區游覽觀光,看清警示標識,注意自身安全,不到未開發景區、景區未開放區域和存在安全隱患的區域游玩;

5.游覽途中如遇到惡劣天氣或突發險情,要保持冷靜,服從當地政府、景區工作人員管理安排,并及時進行自救、互救,快速有序撤離危險區域。

編輯 | 校對:王秋月

責編:王丹宇

審核:金璐

技術支持:漢中網卓

投稿請點這里:叮咚~您有一份征稿啟事,請查收→

平臺投稿郵箱:1378230611@qq.com

小編微信號:huangfujiangnan

點贊點在看,小游都喜歡!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