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旅游、民宿、美食 藍田縣打造眾多IP助力鄉村振興

時間:2023-05-25 17:16:33    來源:華商網    

5月24日,西安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在藍田縣組織舉行西安市“走進和美鄉村”系列新聞發布活動,藍田縣就近年來鄉村發展成果作了展示。

農旅融合刷新“藍田記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遠是連山,近是麥田,藍天與翠山相映,花海又為景色添了粉黛,藍田縣的這片網紅花海,已經多次火爆“出圈”。

5月24日上午10時許,華商報記者來到位于藍田縣峪口村的藍田蕎麥嶺·和美鄉村示范區,除連片的千畝蕎麥花海外,還有美術館、酒館、美食街等配套設施,裝修風格處處透露著新潮和文藝的氣息,現場也有許多駐足拍照的游客。

“我有幾年沒來過藍田了,這幾天聽孩子說藍田這兒的蕎麥花開了,所以就想著帶老伴來看看,沒想到這一來就給了我驚喜。”游客黨先生說,在他的記憶里,藍田縣村里的山路是又小又泥濘,沒想到這次來,山路已擴成了柏油路,路邊還有各種現代化的建筑,“藍田的發展真是太快了,越來越好了。”他感嘆道。

對于游客眼中的變化,藍田縣委副書記趙剛介紹,從2021年開始,藍田縣就依托當地特色農業和自然資源優勢,將蕎麥嶺田園綜合體規劃為“一嶺、一廊、一村”,即蕎麥嶺、峪口溪和峪口街中央休閑廊道、峪口村的布局。此后,又立足于景點特色融入文化,建設了蕎酒館、蕎宴館、蕎咖館、蕎麥故事館、藍·美術館和游客服務中心、藍田廚房美食街等配套設施,將原本的鄉村打造成了藍田縣文旅的一張名片。

除景點外,藍田縣小寨鎮董嶺村里的民宿,也刷新了人們對于農村住宅的認知……全屋的落地窗、庭院內的泳池、山中枯木改造的創意家具,這些前衛的裝修風格,出現在藍田縣山腳下的小村里。

董嶺村村委介紹,近年來村集體收回150套閑置老房子,由村集體統一招商開發成了民宿建筑,此后村集體又通過一系列獎優罰劣的政策,發動村民將民宿打造成了支柱產業。

“民宿剛建成不久,就吸引了許多文化圈和影視圈的游客,在他們的影響下,又有更多的游客知道了村里的民宿,現在我們村的民宿可以說很紅火了。”董嶺村村委說,目前全村已發展民宿26套,形成民宿集群3處,年經營收入96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210萬元,“全村經營性資產已由最初的每股1000元增加到每股30萬元,累計為群眾分紅180萬元,許多年輕人也回到了家鄉。”他說。

鄉村振興以來,農民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明顯改善,為了紀念這一改變,藍田縣湯峪鎮河東村發動村民,共同建設了具有時代記憶的新農村,記者看到,村內除有用綠色酒瓶建成的新式建筑外,還保存了此前的房屋用作博物景點。

用“藍田美味”走好鄉村振興

作為著名的“中國廚師之鄉”“陜菜之鄉”,藍田縣于2021年9月成立了藍田廚師學校,進一步將美食這張名片擦亮。

記者來到學校時,正值學生們的實訓時間,切菜、顛勺、西點樣樣出彩。藍田廚師學校招生就業辦公室主任趙亞妮介紹,這些孩子們的年齡最大不過十五六歲,“我們學校原本是藍田縣職業教育中心的中餐烹飪專業,但藍田的廚師自古就很出名,再加上縣政府要將這個名片打造得更亮些,我們的學校也就應運而生了。”她介紹,學校作為一所純公辦的職業高中,采取“2+1”模式,即2年在校學習,1年在外實習,學生在校的學費和材料費均由藍田縣承擔。

“雖然我們學校最大的學生才二年級,但各大五星級酒店已經把我們的學生預訂了,學生們根本不愁就業。”副校長張存福自豪地說,他們要做的就是培養好好下一代藍田廚師,“讓藍田勺勺攪香世界。”他說。

美味離不開農業,普化鎮作為藍田的農業重鎮,通過發展產業大棚等技術,已建成兩個、占地萬畝的花椒基地,并建立了占地450畝、以圣女果為主導產業,輻射帶動周邊5個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園區。據當地負責人介紹,僅現代化農業產業園區的年產值,已達300萬元,其中集體經濟收入就達60萬元,已經吸引了120名農戶前往就業。

77歲的侯女士是普化鎮楸樹廟村土生土長的村民,村民院子旁不遠就是連片的葡萄大棚,“葡萄這兩年的收成都好得很,賣得也快,村民的口袋是越來越鼓了。”她笑著告訴記者,她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原先農民都是靠天吃飯,一旱一澇就沒收成了,現在大棚一搭,果子就不愁長不出來。果子賺錢,國家還給我們老年人發錢,孫子在縣里上學也不貴,好得都不像啥咧。”

華商報記者 王煜鑫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