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統萬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式開園_天天短訊

時間:2023-06-06 10:37:03    來源:新民晚報    


(資料圖片)

統萬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式開園

新民晚報訊(記者 姜燕)歷經5年多的規劃建設和精心籌備,6月6日,統萬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式開園。統萬城是唯一留存的匈奴族可考都城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百處大遺址之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圖源榆林文旅微信公眾號(下同)

統萬城是十六國時期匈奴后裔赫連勃勃建立大夏國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遺址,建造于1600年前,位于今陜西省靖邊縣紅統界鎮白城則村。因其城墻呈白色,當地人又稱之為“白城子”。

遺址分為外廓城、東城、西城三部分,外廓城面積比東西兩城面積略大。東西兩城略呈長方形。城的四隅都有突出城外的平面呈長方形或方形墩臺,高出城垣,西南隅墩為角樓基座,高達26.67米。西城四面各有城門,其中西門甕城宛然尚存。東西兩城共有馬面49座,城垣、隅墩、馬面、基座都為石英砂、黏土、生石灰等混合施夯板筑而成,夯層清晰,規整、致密,夯層厚為15-20厘米。該城堅可礪刃,雖歷經1600多年的風雨侵蝕,殘垣斷壁仍神韻猶存,清晰可辨,實屬罕見。

統萬城遺存文物有陶器、瓷器、石器、墓志、青銅器、金銀器、玉器、琉璃器、骨器、木器、貝器等多種類別器物,其中有能代表大夏國歷史身份的“大夏真興”錢幣、濃郁的宗教色彩和胡風因素的北朝時期粟特人壁畫墓、珍貴稀少的唐代石棺、光可鑒人的唐代銅鏡、技藝高超可透光的五代定窯白釉碗等,器物年代從大夏一直持續到元代,數量多、等級高、制作精美。

作為大夏國輝煌記憶的承載者,作為我國歷史上北方少數民族的碰撞、交流和融合的見證者,和草原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統萬城遺址展現著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遺產的無限魅力,被譽為陜西“第十四朝古都”。

統萬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自2017年開始建設,2022年9月對外開放試運營,是歷史探秘、文化打卡和考古研學絕佳打卡地,自試運營以來累計接待游客5萬余人次。統萬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一座以遺址歷史格局為主軸線,涵蓋文物保護、文化展示、旅游觀光、生態涵養、城鄉統籌等業態。2022年12月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2023年5月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

統萬城遺址無論從歷史學、考古學、民族學、人類學還是古代政治經濟、文化藝術、軍事防衛、城市建設和自然環境變遷等方面都極具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是毛烏素沙漠生態環境變遷,以及人與自然如何協調發展的歷史見證,更是草原文化與農耕文化相互滲透交融的典范例證。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