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全球微資訊!麥收進度已超三成

時間:2023-06-08 12:19:07    來源:西安日報    

麥收進度已超三成

當下正是農事最忙的時節

經兩天晾曬

6月7日


(相關資料圖)

我市迎來首個收割高峰日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

截至6月7日16時

當日收獲小麥26.92萬畝

全市已收獲小麥65.64萬畝

占應收面積的30.7%

6月6日,王曲街道中江兆村麥田里的部分麥子已收割完畢。?

全市總體仍以沿山地區小麥收割作業為主。其中,進度較快的是藍田縣17.8萬畝、鄠邑區15.66萬畝、周至縣9.29萬畝、長安區7.37萬畝、臨潼區5.71萬畝、西咸新區4.3萬畝,高陵區、閻良區零星成熟田塊開始收割。全市油菜收獲面積5.05萬畝,占應收面積的84.2%,臨潼、鄠邑、周至、閻良、高陵、高新、灞橋7個區縣已收獲完畢。

進入“三夏”以來,全市農業農村系統積極應對,爭分奪秒“龍口奪糧”,組織千名干部包聯一線,在鎮街、村組,現場解決“三夏”期間的難點、堵點、卡點問題,夏收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

精準調度農機,助力夏糧顆粒歸倉。借助農機智慧化平臺及西安農情監測系統,對全市及周邊地市農機具實施動態跟蹤調度。在農機運輸供需對接方面,發放跨區作業證1820個。今年,全市投入各類農機具7.8萬余臺(件),其中拖拉機1.4萬余臺,小麥聯合收割機4000余臺,免耕播種機7700余臺。6月6日,全市投入收獲機具3819臺,調度返回我市小麥聯合收割機1022臺。

將收割回來的小麥進行烘干,緩解陰雨天曬糧難問題。今年,市級財政緊急下撥專項資金492.64萬元,采購65臺移動烘干設備,目前全市烘干機數量達到144臺,日烘干能力提升至8914.5噸。

連日來,千名干部還在一線指導區縣、鎮街、村組協調機關大院、農村廣場、房前屋后空地及閑置廠房等室內外可利用空間,全面開放廣場、閑置戲樓、企業院落、糧庫、村內道路等場所,提供晾曬場地。全市首批204.09萬平方米晾曬場地已確定。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密切關注天氣情況,根據區域、品種、成熟度、田管等情況,精準研判最佳收割時機,提前調配機具,科學組織搶收搶種。

麥浪滾滾 搶收不停

6月6日,西安天氣晴朗,我市各涉農區縣抓緊收獲小麥,西安“三夏”工作穩步推進。

專家地頭把“麥” 群眾喜

臨潼區是西安最大的糧食主產區。當日12時許,臨潼區代王街道安二組的麥田里,兩輛聯合收割機正在巨大的轟隆隆聲中忙著夏收。

看著一粒粒小麥從收割機輸送帶“流入”運麥車廂,站在地頭的村民楊小利高興地招呼工人喝茶休憩。

當日15時,在長安區大兆街道中兆村,一望無際的麥田,正在收割的聯合收割機轟鳴聲響徹田野……

在農機搶收的同時,西安市農技人員正深入一線開展技術指導。他們的職責是全面開展小麥成熟期研判,分區域制定小麥收獲時間,為各地精準收獲提供依據。

在將麥仁搓到手心后,農技專家張選厚指著一粒粒麥子告訴大家:“小麥含水量在30%以下,比如咱這把麥子,那就要及時收獲;遇見晚熟小麥,含水量比較高的,要根據氣象條件,等達到收獲標準后再收。”

“太好了!就怕收早了影響麥子品質,咱們農技專家現場一查看一分析,我們心里就有底了!”中兆村村民李社民說。

“我們正千方百計組織群眾戰‘三夏’,對成熟區域抓緊組織農戶搶晴搶收、及時晾曬。”市農技中心農技站站長楊美悅說,對于低洼積水區域,他們會組織村鎮及時調用挖掘機,組織群眾開渠排水,抓緊晾墑,以便及時收割。

據了解,根據農業部門“三夏”工作動員部署,目前全市涉農區縣、開發區農技、農機專家和黨員干部千余人,已經下沉到鎮街、村組,深入至田間地頭,把“麥”問診、包抓指導,多管齊下全方面護航今年“三夏”工作。

為方便群眾晾曬,各區(縣)、開發區“三夏”指揮部組織各鎮(街)、村組全面開放廣場、閑置戲樓、企業院落、糧庫、村內道路等場所,積極倡導群眾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房頂、街道等各類場地,及時晾曬新收的小麥,確保顆粒歸倉。

農機顯“身手” 群眾樂

看著在自家麥田里來回穿梭的收割機,鄠邑區蔣村鎮柳泉村村民叢養任高興地說:“好天氣,農機開到田間地頭,現代化機械保夏收,方便又高效!”

幫叢養任收麥的閆弘道是鄠邑區騰盛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農機手。“我是看到調度指揮中心發布的調度信息趕回來的。”接過叢養任遞來的水喝了一口后,閆弘道說,在農機群,大家非常關注調度信息。看到“需求”,大家不但相互告知,而且會迅速響應,第一時間投入全市“三夏”忙時。

為全力保障夏糧顆粒歸倉,我市農機、農技部門密切配合。在全市農機部門的通力協作下,我市利用3天時間調度到645臺機具。在一封名為《致參加2023年“三夏”作業農機手的一封信》中,西安市農機總站鄭重承諾,全市12部“三夏”小麥機收保障電話24小時開通,對農機手遇到的困難,可以隨時幫助協調解決。

與此同時,我市已在高速路口設立30個綠色通道,43個農機跨區作業服務接待站,52個維修及配件供應點,為當地作業及外來開展跨區作業的農機手提供作業信息、交通指導、配件購買、簡易醫療等全方位服務,讓他們全身心投入西安“三夏”大會戰。

統一部署協同作戰 群眾安

和往年有所不同,今年5月底小麥成熟之際,西安遇到的連陰雨,為今年“三夏”工作帶來壓力和挑戰。

為積極應對這一形勢,我市及時成立西安市“三夏”作戰指揮部,統籌指揮全市“三夏”各項工作,提前研判、對接、調度,積極協調各方力量,全力以赴開展“三夏”工作。

在三夏作戰指揮部,記者看到大屏上全市小麥成熟時間圖、全市小麥收獲進度圖、機具調度圖、收種統計圖等“三夏”工作主要數據應有盡有、清楚明晰。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當前我市213.65萬畝小麥,自沿山區縣,由南向北逐步進入成熟收獲期。根據氣象部門發布的信息,6月5日-13日西安市以多云到晴天氣為主,長時間晴好天氣對小麥大面積收獲晾曬十分有利,便于開展夏收農事活動。

在全力開展夏收工作的同時,農技人員已開始宣傳夏種玉米適墑適期播種技術,積極引導群眾在小麥收獲后抓緊播種,力爭將玉米播在高產期,通過夯實玉米高產基礎,全面實現“夏糧顆粒歸倉、秋糧種足種好”目標。

目前,這些實用服務信息已經通過廣大農技人員、街辦工作人員、村組干部為群眾送到地頭傳到耳邊,讓科學收獲、科學耕種更有保障。

日夜兼程 他們奔忙在田間地頭

6月6日晚9時許,鄠邑區祖庵街道梁莊村的麥地里,2臺履帶式收割機仍在忙碌地穿梭。

燈光刺破黑夜,收割機將一粒粒小麥收進腹倉;運糧的貨車靜候在田埂上,一車裝滿就接力運送出去,忙碌如白晝。

“麥子拉回家,今晚就能睡個好覺了。”站在田埂上的梁莊村村民李阿姨告訴記者,眼看著近兩畝的小麥全部收完,她懸著的心才放下了。

6月6日晚9點,在鄠邑區祖庵街道梁莊村的麥地里履帶式收割機正在工作。

外地農機手助力 全區約500臺收割機作業

“從早上7點到現在,我們已連續作業了14個小時,收割了80多畝地。”在梁莊村收割現場,來自四川涼州的農機手陳盛建告訴記者,因土地松軟,工作效率較平日略低,但只要“不停歇”,通過“人努力”能補回來。

據悉,為解決本地履帶式收割機數量不足的問題,6月2日,鄠邑區發布“三夏”大會戰農機作業優惠政策,通過一次性油料補貼、補助作業費和免費食宿,歡迎農機手到鄠邑區的田地里收獲。

“目前全區有來自四川、河南、甘肅等外地援助的收割機約200臺。”當晚還在地頭值守的鄠邑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嚴煥燁告訴記者,算上本地原有和動員返鄉的,當前鄠邑區約有500臺收割機同步投入使用。他們將通過加強組織協調,暢通信息,做好配套服務等措施,確保全區小麥顆粒歸倉。

烘干機不停 23萬余平方米曬場就位

6日,天氣晴好。鄠邑區渭豐街道大張路上,家家戶戶都在晾曬小麥,房前屋后、村委會的院子里……所有平整的地方,都被利用了起來。

據了解,為方便群眾晾曬小麥,鄠邑區灃京工業園和各街道已累計摸排閑置廠房、村組道路23萬余平方米,助力夏糧晾曬收儲。

在位于澇店街道北馬營村的“三夏”糧食烘干服務點,記者看到,烘干機轟隆作響,鏟車來回穿梭……待烘干的小麥通過進料口被輸送進烘干塔,再被送出時,已變成了“干麥”。“理論上,這臺烘干機一天可以烘干60噸小麥,近期小麥濕度大,設備24小時運轉,一天可以烘干50噸小麥。”據鄠邑區農業機械管理站站長樊瑞介紹,為便于夏糧收儲,鄠邑區在全區設立的5處“三夏”糧食烘干服務點,目前已免費為群眾烘干糧食約400噸。

志愿服務不缺位 辛苦也值得

沿途經過四五個村莊,記者發現,田間地頭、鄉間小道隨處可見身穿紅馬甲的“三夏”農機志愿者的身影。

金色的麥田里,“志愿紅”星星點點異常醒目。他們進田送餐、送水、送防暑藥品等,讓農機手們安心夏收。

在石佛寺村收割現場,志愿者彭艷告訴記者:“夏收爭分奪秒搶時間,農機手們非常辛苦,有的甚至顧不上吃頓飽飯……我們盡微薄之力,為他們送去飯菜,讓他們騰出更多的時間去收割……一天跑上七八個點,雖然辛苦,但很值得。”

據悉,今年鄠邑區有600多名志愿服務隊員深入田間地頭,通過“點對點”對接,提供“一站式”服務。他們發放“三夏”農機化生產服務手冊,及時對接、調度外來跨區作業人員,幫忙提供維修、應急事件處理等保障工作。據統計,截至6月7日凌晨,鄠邑區小麥收割面積已達8萬多畝。隨著“三夏”工作穩步推進,鄠邑區正全力確保夏糧顆粒歸倉。

趁晴收割,不誤播種。麥收之后,余下街道安善坊村的百畝田間,一輛多功能玉米精播機已開足馬力開始播種。伴隨機器轟鳴,一粒粒希望的種子被植入松軟的土地……

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閆珅?駱妍?閆鑫

圖: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李欣?閆鑫?通訊員 查朝陽

編輯:小璐

審核:彭城、文岳

出品:西安報業傳媒集團

西安報業·西安日報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摘編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