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生態引領 打造綠色水利新圖景

時間:2023-06-19 14:29:35    來源:漢中視聽    

黃金峽水利樞紐


(相關資料圖)

初夏,秦嶺南麓洋縣境內的黃金峽水利樞紐即將迎來下閘蓄水。全長1908米的“生態魚道”橫穿大壩,即將全面建成,大壩蓄水后,洄游產卵的魚兒將通過魚道穿越大壩進入漢江上游。

黃金峽水利樞紐是引漢濟渭的“龍頭”水源工程。區域生物資源豐富,環境敏感點眾多,為守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引漢濟渭工程在設計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建設與保護相結合,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魚寶寶的月子會所”

黃金峽魚類增殖放流站

“考慮到魚類洄游產卵的需求,在黃金峽水利樞紐設計之初,我們就專門設計了一條生態魚道,幫助它們穿越大壩洄游產卵。”據黃金峽分公司工程管理部工作人員介紹,魚道設有5個出魚口,內部建有“柵格板”和41個“休息室”。“‘柵格板’能減緩水的流速,讓魚類更省力地洄游,如果游累了,還可以在‘休息室’里歇口氣再繼續,確保它們能夠順利‘回家’繁衍下一代。”

黃金峽水利樞紐過壩魚道

生態魚道只是黃金峽水利樞紐生態環保方面的其中一項措施。各類活蹦亂跳的小魚都在黃金峽魚類增殖站里經過精心的養育,這里不光是魚類的“產房”,還是魚寶寶的“月子會所”。

距離黃金峽水利樞紐生態魚道不遠處,有一個占地67畝、被生態環境部譽為“亞洲最高標準”的黃金峽魚類增殖放流站。“魚類在一二號廠房產卵后,孵化至1至2公分的魚苗,成魚后經野外仿生魚池馴化,放流漢江自然水體,可促進水域內自然魚類資源的有效恢復。”黃金峽魚類增殖站現場負責人介紹,“這也是引漢濟渭工程生態環保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工繁育魚苗

根據漢江生態系統的實際,黃金峽魚類增殖站選擇合適的青魚、草魚等10多種魚類進行人工繁育、增殖放流,每年可繁育各類魚苗65萬尾。在選取繁育放流的魚種時,工作人員還會進行科學配比,不僅搭配好食草魚、食肉魚的比例,還會選取專門食用水藻的魚類,用來凈化水質,防止水體富營養化。

“人工增殖放流可促進水域內自然魚類資源的有效恢復,同時也為秦嶺區域、漢江流域棲息的朱鹮、白鷺、白鶴等珍稀鳥類,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有助于維護區域生態多樣性。”增殖站負責人解釋道。

黃金峽魚類增殖放流站內景

與此同時,黃金峽魚類增殖放流站還創新使用“魚肥水-水澆菜-菜凈水-水養魚”的綠色可持續循環型零排放的魚菜共生系統。魚排出的糞便經過分解、過濾后變為蔬菜的綠色肥料,經蔬菜吸收營養,凈化后的水循環養魚,讓蔬菜和魚兒在潺潺流水間和諧共生。近兩年來,已經相繼在庫區放流46.5萬尾魚苗,為莽莽秦嶺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

“水利工程建設融入生態基因”

在黃金峽水利樞紐建設階段,引漢濟渭公司高標準建設了砂石料加工系統廢水處理站,廢水經濃縮沉淀罐處理后,清澈透明,實現循環利用。

砂石料加工系統廢水處理站

“處理廢水采用‘平流沉淀+PAC/PAM+濃縮沉淀罐’處理工藝,廢水經初級沉淀后、進入濃縮沉淀罐,經混凝、絮凝、沉淀等多道工序的‘錘煉’后,可實現廢水到清水的完美轉變。”省引漢濟渭公司移民環保部工作人員介紹,處理后的清水全部回用于生產及場地、道路灑水降塵,實現了廢水零排放、水循環利用,做活了水利工程的“綠色文章”。

砂石加工系統廢水處理前后對比

不僅如此,在黃金峽水利樞紐工區和生活營區,引漢濟渭公司還分別采用了“平流沉淀池+PAC/PAM+活性炭過濾”涌水處理工藝、MBR膜生物反應技術生活污水處理工藝對廢水進行處理,將處理后干凈清澈的中水同樣全部回用于道路噴灑降塵和綠化。

黃金峽邊坡生態修復工程

針對黃金峽水利樞紐邊坡生態修復“措施少、效果差、維護難”等特點,引漢濟渭公司同相關科研單位、院校展開合作,積極開展邊坡修復試驗試點工作。采取CBS植被砼生態恢復技術,對黃金峽大壩壩肩進行了生態恢復,春風吹過后,郁郁蔥蔥的植被將與大壩相互輝映,成為生態水利工程的典范。

無人機不定期巡航監測施工環保

環保及水質高清全景攝像頭實現全工區覆蓋,24小時實時監控無死角;“朱鹮無人機中隊”高空拍照、現場取水分析,突擊巡查環保措施落實情況;“天眼”環保監控工程在環境敏感點安裝70多組高清全景式攝像頭,實現全工區無死角實時遠程環保管理;落實環保建設“三同時”制度,持續健全完善管理機制,落實環保責任……黃金峽水利樞紐以打造綠色工程、生態工程為己任,在建設過程中,全面落實各項環保、水保措施,以實際行動踐行青山常在、綠水長流、建設生態引漢濟渭的初心。

不久的將來,漢水北去潤關中之日,碧波蕩漾,朱鹮起舞,黃金峽水利樞紐在收獲詩畫美景的同時,也能依托綠色生態環境,實現水利工程的多元發展。

編輯:王航?王涵

責任編輯:黨剛

主編:霍蓉

審核:彭健? 楊柳

總監制:程建軍

廣告投放熱線:18691660091

平臺投稿郵箱:2199450967@qq.com

微信公眾號

由漢中廣播電視臺運營

一鍵關注

了解最新漢中資訊

↓↓↓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