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世界球精選!西安萬壽路貝斯特中藥材專業市場見聞:中藥材一日三價 中小貿易商不敢囤貨呼吁價格回歸正常

時間:2023-06-28 06:16:28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殷高峰 賀王娟

今年以來中藥材價格指數不斷創下新高,頻頻引起市場關注。


(相關資料圖)

西安萬壽路貝斯特中藥材專業市場是當地較大的中藥材市場。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實地走訪該市場發現,在熱火朝天的漲價潮中,處于中藥材交易末端的中小貿易市場交易冷清,價格的飚漲讓中小貿易商不敢輕易囤貨。一方面,持續攀升的價格讓他們望而卻步;另一方面,作為中小貿易商在采購方面缺乏話語權,貨源往往被大戶收走。

一位從事中藥材行業十幾年的老板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的行情是以往十幾年都沒有經歷過的。對于中藥材價格飚漲,作為一線的從業人員感到很困惑,希望中藥材價格早點回歸正常。

為何今年以來中藥材價格持續攀升?中藥價格還會漲多久?如何推動中藥產業供應鏈良性發展?

走訪所見:

中小貿易市場交易冷清

不斷上漲的中藥材價格給藥材生意帶來了較大影響。

岳先生是西安萬壽路貝斯特中藥材專業市場一家藥行的老板,他說:“市場上冷冷清清的,都沒什么人。藥材雖然漲價了,但對于行業末端環節來說,進貨的價格也在漲,并沒有帶來什么收益。反而由于價格太高,藥材不好賣了。”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黨參在前年的價格是每公斤40元左右,去年漲到了每公斤80元左右,今年一下子就暴漲到每公斤190元左右。

據亳州市中藥飲片產業促進會發布的報告,今年以來,我國中藥材價格猛增,部分中藥材出現了一日三價的情況。截至6月16日,中藥材綜合200市場價格指數已漲至3537.85點,月漲幅為12.07%,創歷史新高。其中,當歸市場價格突破140元/千克,近一月漲幅高達75%;三七和白術的月漲幅也超過60%。2022年天然牛黃價格是50萬元/千克至60萬元/千克,而近期天然牛黃的市場價格已突破120萬元/千克。

對于當前中藥材價格過快上漲的情況,廣東省醫藥行業協會的情況報告稱,希望政府可以組織與引導協會、企業單位共建中藥材監控及預警機制和方案,如面對突發事件幫助企業做好戰略儲備保供等措施,穩定中藥材市場態勢。

江蘇省醫藥行業協會中藥飲片專委會也在情況報告中稱,希望國家能盡快出臺相關措施,遏制游資惡意炒作中藥材。

“希望盡快研究和推出中藥期貨品種,從中長期平抑價格。”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趙喜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小貿易商之惑:

為啥進不到貨

岳先生在年前沒有補貨黨參,他當時認為過完年價格可能會降下來,但沒想到年后價格卻一路上漲。

“目前黨參已經漲到每公斤170元左右,質量好的甚至要每公斤200元。現在店里已經沒有黨參存貨,有客戶要的話,只能從同行那里按照市場價調貨。”岳先生如是說。

和岳先生不同的是,王先生的店里還有一些黨參。“但數量不多了,就剩下這些。”王先生指著存貨說,這兩袋質量好點,其中一袋每公斤賣190元左右,另一袋每公斤賣160元左右。但賣完之后,按照目前的情況,也很難去進貨了。

王先生告訴記者,據他了解的情況,目前產地的價格已經到了每公斤190元左右,有的甚至高于目前的市場售價。他說:“都是藥廠或者大戶在收貨,這個價格我們沒辦法進貨。”

“今年中藥價格上漲主要緣于天氣原因,惡劣天氣下預期中藥產能可能受到影響,所以部分藥商囤貨,造成價格上漲。”趙喜龍表示。

“我所經營的藥材中,差不多90%的藥材最近都漲了價,十幾年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岳先生表示,以前因為天氣等因素部分小品種藥材漲價,比如牡丹皮由于生長周期較長,有時會出現價格波動,但大品種很少出現大的價格波動。

亳州市中藥飲片產業促進會發布的報告分析稱,中藥材價格猛漲,有可能是多環節參與囤貨炒作、市場價格周期循環、下游消費需求復蘇、中藥材種植困難、供應鏈短缺、藥材質量標準提升等因素所致。

藥企破局:

布局中藥材種植基地

在業內看來,集采背景下,中藥材價格飆漲給藥企帶來的挑戰主要是成本壓力上升導致盈利能力下降。那么,中醫藥領域的藥企是如何應對中藥材漲價的呢?

“公司在發展初期,就非常重視上游原料的產業布局,在不同時期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等多種模式開展原料基地建設。”盤龍藥業副總經理、董秘吳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如在甘肅慶陽花池縣種植了黃芪、板藍根等藥材18000余畝,在陜西寶雞市眉縣太白山區域擁有重樓、盤龍七、扣子七、竹根七、白毛七等秦嶺道地珍貴藥材基地5000余畝,同時在陜西商洛市柞水縣區域建有野生撫育10萬余畝華中五味子產業化示范基地和2000余畝金銀花等藥材種植基地。

吳杰表示,基地的建設不僅解決了藥材質量穩定問題,滿足了公司生產經營所需,減小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同時有力助推地域產業扶貧和鄉村振興工作。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以嶺藥業、千金藥業、振東制藥等上市藥企均積極布局中藥材種植基地。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