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陜南平利縣是怎么成為百萬網民賽博老家的?

時間:2023-08-15 11:39:00    來源:騰訊網    

差不多每隔幾天,平利縣芍藥谷景區外的某處,你總能見到沿著鄉鎮道路一字排開站著不少人,他們帶著無人機,長槍短炮以及各種手持攝影裝備,在路邊埋頭認真闖作。

因為到的晚了,就會錯失觀看云海的時間,所以他們大多在早晨八點之前就已經趕到此處,然后開始沿著護欄內側尋找最佳拍攝位置,對著鏡頭擺出不同的pose,就為了拍出自己滿意的視頻。

最快是在早晨九點多,最晚是在當天下午,網民們就會從手機另一端,看到配著《向云端》或者其它BGM的平利縣云海。


(資料圖)

■ 圖片來源:抖音@光的身影

我們無法確切考究中國10.76億網民每天上網都會看到什么,但能從短視頻的點贊數量上看到,這段位于雷家坡村上面或者景區附近的山溝云海景觀,至少斬獲了成千上百萬網民的心。

毋庸置疑,這里已經成為到安康之后不可錯過的打卡地之一。

■ 圖片來源:抖音@故里

又或者在某些時候可以這么講,它的知名度甚至超越了其所在地的平利縣或者安康本身,很多人在觀看這些視頻的時候,大數據甚至會順手給你匹配大家都在搜“安康屬于哪個省”或者“平利縣在哪”的詞條。

即使沒有親臨現場,以觀云海,但這絲毫不影響網民隔著手機屏幕面前發出艷羨的神情,在當地人眼中的平常甚至無味的場景,經過網民的層層濾鏡加持之后,變成了另一番模樣:雨過天晴之后的云海被視為令人心旌搖曳的迷人仙境;路邊稍顯破敗的屋子配上眼前的山川云海,被稱作云邊小賣部;蹲在房屋前洗臉的大姨,就著云海,被看做是在下界還有土地的神仙;就連荷鋤大爺,在線鋤地的日常操作,也被譽為是在天庭藥田里料理仙植的雜役弟子。?

■ 圖片來源:抖音@拾光

聚攏在平利縣云海視頻評論區的觀看者們身份復雜,僅從評論區留言能看到有做絕句或者律詩的中年文青,有正背負著二十萬外債處在人生低谷的失敗者,有看著云海趁機表白的浪漫主義者,有建議趁機做民宿的精明生意人,也有看完云海之后下定決心一定要去現場眼見為實的行動主義者……

對于一些人來講,平利縣的云海或許只是生活的調節劑,它吸引文青,吸引旅游愛好者,吸引攝影師;但對活躍在評論區的另一群人來講,這里又成了身在外地的打工者們通往老家生活的入口。

是的,沒看這些短視頻的人,不敢相信,安康的這座小縣城——平利縣(至少是芍藥谷景區周邊)會在今年或者更早時候變成百萬網民的“賽博老家”,或者嚴格來說,是之一。

■?圖片來源:抖音@拾光

盡管從IP地址來看,人們來自于全國不同地方——比如四川、江蘇或者貴州——盡管許多人也可能不知道平利縣到底在哪,但在由5G信號串聯起來的互聯網上,當他們看到關于平利縣的短視頻內容時,總會想起有關于在老家時候的一切。

觸發這一切的開關,可能是平利縣天邊的流云,可能是山坡上吃草的牛羊,可能是那所破敗的老屋也可能是田間勞作的人——這些場景或多或少曾與自己生活過的老家有一絲重合。

在此之前,有關于平利縣的短視頻內容在網上其實并不多見。

人們對于平利縣最開始的印象是來自于新聞報道,比如平利縣盛產絞股藍,它的年收入是多少——多數情況來自于政府網站的消息。又或者直到2020年,平利縣才退出貧困縣序列以及這里是最美鄉村縣。

而人們在網上能看到有關于平利縣的短視頻,一大部分是來自于為數不多的環游中國的自駕游博主們。

在短視頻里,自駕車主們舉起手中的手機,用略帶疲憊的語氣,套用同一套文案來介紹自己眼前看到的平利縣城,內容主要包括描述縣城的地理位置——是重慶、陜西、湖北三省交界之處,描述這里的人文歷史——比如這里是女媧故里。而視頻所拍攝的畫面多數是走馬觀花的縣城景象以及并不誘人但大體上稱得上特色的飲食。

之后他們又馬不停蹄的駕車離開,本質上講,平利在他們的旅行中,與其他縣城并無不同。或者所有關于縣城的描述都是套著同樣——比如地理位置、人文歷史、飲食特色——的殼子。

這些短視頻底下的評論寥寥無幾,往往一經發布,就立即被其它海量視頻所淹沒。

■ 圖片來源:抖音@你壓我腿毛了

其余的一部分,則是得益于短視頻平臺的興起之后,來自于本地人對縣城的拍攝觀察與記錄。

相比于途經此處的游人,縣城生活在本地人的手機鏡頭下——拋開了歷史人文、產業、縣城面積的宏觀層面——更加的柔軟細致,顯得更為感性,比如描述縣城大小,會用騎車從東到西幾分鐘來形容,平利人的早餐吃的是什么,古早時候關于縣城某處的舊照片……

這些零零碎碎的普通場景,往往會引發當地成百上千人的共同記憶。

如果觀察互聯網尤其是短視頻上本地人對于縣城生活的描述,就可以發現一個現象,即縣城大抵算是對城市生活的一種平替。

在縣城認知中,城市生活并非一種系統的生活概念,而是被抽離簡化成一個個具象化的東西,在這里摩天輪或者游樂場可以是城市的象征,下沉到縣域的連鎖飲品店是城市的象征,KTV是城市的象征,巨大的廣場也是城市的一種象征……

■ 圖片來源:抖音@印象平利

值得說明的一點是,雖然這里面充滿了對城市的認知誤差,但這些平替卻又是能夠輕易給生活在此的人快速帶來滿足感,縣城即便沒有肯德基麥當勞,但有不知名的漢堡店;沒有大型商超,但有購物市場;沒有大雁塔,但縣城里有五峰塔……另外諸如生活在縣城的一些不便利之處,則統統用小城有煙火氣或者大城市只有夢想,小城卻有生活之類的文案一筆帶過。

就像平利當地的一位短視頻博主拍攝的某一期視頻的文案,概括起來無非就是兩個意思:第一是縣城雖然沒有地鐵,但好在它本身不大;第二是縣城的熱鬧,看起來充滿令人流連的煙火氣。

但實際上,從數據來看平利縣的人口數量一直處于減少狀態,這或許也是中國多數縣城所面臨的主要現狀——時代浪潮的沖刷之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走出鄉土,去經濟更好的地區謀生。

故土難離早已不再是時代的主流,時代的主流是流動。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七普流動人口為3.76億人,從鄉村到城鎮,從城鎮再到城市,處在流動之中的他們往往面目模糊,活在統計數字里,處在主流敘事外。

■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人口外流的同時,一些村落也在逐漸消失,比如從2012到2022年,十年時間,平利縣行政村數量從190個減少到137個。而整個安康,十年時間里,行政村數量從2247減少到了1673個。

網上還有一個說法是,中國有十億人沒坐過飛機,七億人沒坐過高鐵。很多人第一次乘坐飛機、高鐵或者是別的遠途交通工具的背后,是去往他鄉謀生,自此故鄉就從常住地變成了一個短暫的歇腳點。

一個人與故鄉的聯系,從常年生活在此變成了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回來,然后在短暫假期結束之后,又匆忙離去。

從這方面講,平利縣能成為賽博老家之一,其實也并不難理解。

■?圖片來源:抖音@拾光

麥克盧漢講,媒介即人的延伸。那些連接著土壤的短視頻一方面拓展人們的視野,也在賽博空間里連接上了離開家鄉的那部分群體。

那些幾乎雷同的生活場景,總會擊中身在外地的打工人。平常被包裹的詩意與失意,全都會因為視頻某個場景被觸發,變成視頻下方評論區的留言。他們總是熱衷于在關于平利縣的視頻底下,像是自說自話一般,在評論區發出自己老家的照片。

從IP地址看,有人是安徽的,有人是江蘇的,有人是甘肅的……天南海北留言的人,大家說的是同一件事——故鄉,同時每一個照片的背后,都是一個離開故鄉在城市謀生的人。

像是1300多萬人口的西安,到處都是打工人,他們是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開鎖師傅,洗頭小妹、油潑面館老板以及梳著油頭的銷售……你隨處可見,但又記不清他們具體長什么樣。

人們來城市最大的目標,就是想以后活成一個城里人,但殘酷的現實是有一部分最后還是只能回到鄉村,像是努力一圈之后,又再次回到原點。

網上曾經有一個煽情的雞湯文案是“如果城市里的生活讓你感到疲憊,那就回村里,因為老家真的是一個很治愈的地方”,實際上這并非是真實的鄉村生活。它顯得太過文青,以至于像是留守鄉村多年之后的一種自我安慰。就像某一年冬季我因為有事回老家,在村口的路上遇到騎著三輪摩托車的瘸叔,我們站在深重的霧霾里,瘸叔熱情地露著黃牙跟我講,多回來昂,還是咱農村的空氣好,水質也好。

在平利的短視頻下,除過一眾想念老家的評論中,偶爾也會看到一些不同的留言——小時候舉著火把走十幾里山路去念書,好不容易從山溝溝里爬出來,現在你又跟我講這些?

如果你也在短視頻上認真看過大量鄉村視頻,就會發現一個特征——有錢了,鄉下才是凈土,沒錢鄉下盡是土。那些熱門的鄉土短視頻內容,總與衣錦還鄉有關——改造舊房,按照心中所想的蓋一座大院子,養花種草,突出一個悠閑。

就像我同事梁先生所講的那樣,很多人對于田園生活的想象,不是種地,不是務農,說到底是地主夢。

■?圖片來源:抖音@拾光

而對于大部分在城市疲于奔命,但又不想重復老家乏味辛苦生活的普通人來講,也就只能在忙碌生活的空閑間隙盯著這些視頻,讓思緒短暫的飄蕩回老家。

就像縣城生活是對城市生活的平替一樣,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那些評論之中,故鄉其實也早已經被抽離出來,變成手機相冊中的一張張照片,故鄉上空漂浮的云團、晚霞與夕陽、路邊搖尾巴的土狗、被風搖動的樹葉,衰敗的老屋、廚房外煙囪里飄出的煙霧……

盡管這些照片是老家真實生活的一瞬間,但同時這些場景又因為固定而顯得失真。人們所展示出的永遠是以前,就像人們在評論下講,很想回到以前在老家跟著一堆小孩吵吵鬧鬧的童年。所對應的是眼下鄉村的凋敝與永不回頭的時光。

每個人的故鄉都有一輪圓月,每個人的故鄉又都在淪陷,曾經的鄉村圖景,正電光火石般,飛馳電掣的離人們遠去。調查顯示,過去三十年,中國平均每一天有100個自然村落消失。

在這個時候,無論是平利縣的云海視頻,或者是視頻下的評論,本質來講,其實都是觀察鄉村的眾多樣本之一,它在浩瀚的互聯網中,在故鄉與城市之間構建一條信息紐帶,它算法推薦,被人們所發現,然后反復觀看,最終又變成懷念故鄉的載具,變成人們聯系起故鄉的一個錨點。

短視頻中的平利縣當然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網民的賽博老家,它只是上億流動人群中,百萬網民眼里一個短暫的停留點。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