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民警足浴店毆打殘疾人,為何九個月后才“全面調查”?

時間:2023-08-29 13:39:22    來源:騰訊網    


【資料圖】

近日,“陜西商洛車管所一民警酒后在足浴店毆打殘疾工作人員”一事引發網友廣泛關注。據華商報此前報道,2022年11月12日晚,陜西商洛某洗腳城內一名喝了酒的客人在店內將一名工作人員打倒在地后猛踹,被打工作人員宋某系智力殘疾人士,而打人者身份系商洛市交警支隊車管所正式在編民警。事發后,宋某被診斷為右尺骨骨折,外傷性頭疼。而宋某家屬稱,“一個故意傷害案,拖了9個月,至今還沒結果。”

民警酒后毆打智殘人士?雙方身份一經曝光,便引發關注與熱議。眾所周知,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守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是人民警察的基本職業道德。作為公職人員知法犯法,酒后毆打智殘人員,可謂錯上加錯,既突破了人民警察的職業底線,也挑戰了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據媒體報道,事件發生后,宋某就報了警,如今九個月過去了卻還在進行傷情鑒定,而打人者只是被“停止執行職務”,目前仍在商洛市車管所在崗工作。可就在事件引發熱議后,8月28日,商洛市公安局發布情況通報稱:已成立工作組對案件辦理情況進行全面調查。雖說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但事發九個月后如今才來回應,很難不讓人聯想是迫于輿論的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涉事民警在接受采訪時稱,對方因其身份原因有些不依不饒。作為公職人員,理應接受全社會的監督,做錯了事就應該承擔應有的后果,企圖“小事化了”這樣的心態,既是對受害者權益的漠視,也是對自身違法行為存在一定的僥幸心理。而當初相關部門是否對事件進行了詳細調查?打人者喝酒等情況是否違反了公安部門關于飲酒的相關規定?最終處理結果又是什么依據?這樣的疑問并非當事人或公眾“不依不饒”,而是事件的處理、當事人權益的維護不能“不清不楚”。

無論如何,事件已重新啟動調查,希望當地相關部門務必拿出實事求是的態度,秉公處理,以詳實可信的調查結果回應公眾的關切,維護受害者的合法權益,既是給當事人以及家屬一個合理的交代,同時也滿足人民群眾對于公平正義的期待。

上游新聞評論員 龍春暉

編輯:康磊

責編:李洋

審核:陳旭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