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秦嶺鎮安鸚鵡溝,不忍心家園落滿灰塵,主人常回家打掃廢棄的老房

時間:2022-03-18 19:28:03    來源:騰訊網    

時光、歲月,往昔的繁華,確實讓人心生感動、唏噓不已。一棟老房子,從季節性有人居住,到最終被荒蕪廢棄,中間只需要三五年、十來年的時光。

秦嶺山中廢棄的這些老房子,位置都十分偏僻,往往藏在密林叢中、山溝深處。由于所處的自然環境很好,如果能夠提供基本的水、電、暖,其實是十分宜居的。

背后是陡峭的山體,長滿了各類斛、櫟樹種。樹林里,居住著很多羞澀卻頑皮的小生命,松鼠、山雀。當然,也有成群的野豬,或者偶爾出現的黑熊。老房邊上被翠竹環繞著,春天的時候,房前屋后的桃樹、杏樹、李子樹,會競相綻放、次第芬芳。

而此刻,只有寂靜孤獨的老屋。大門左邊,斜放著一根木棍和一根竹竿,主人偶爾回來的時候,必是用它們打掉屋檐下的蜘蛛網。大門右邊,是一把自制的竹掃帚,地上的落葉,臺階上的塵土,雖然明知打掃不打掃并無區別,但誰忍心家園落滿灰塵?

大門上,還有一把金色的舊鎖。這把鎖,鎖了有多久?如今,鑰匙捏在誰手里?拿著鑰匙的人,會不會想這里,或者在夢里回到家來?這是一串沒有答案的追問。

院子邊的枯樹枝上,幾只山雀警覺地注視著來客,偶爾發出幾聲清脆的啼鳴,撲騰騰向遠處飛去。這是鸚鵡溝中能看到的唯一活物。

工業社會里,鳥獸都成了精,受到嚴格保護。可誰能想到,在曾經的農業社會,它們都是這樣的角色。一半糧食,甚至七成糧食,都被它們吃掉了?不遠處,山體近乎垂直,只在山腳,開墾出了幾塊地來。多少代了,秦嶺人就在這樣的環境中世代生存。

鸚鵡溝不缺石頭,房屋的房頂多是石板瓦,而這戶人家大門口的臺階,也是石頭砌成的。先鋪上一些碎石頭,然后把條狀的青石慢慢安放上去,放平穩了踩嚴實了,就成了供主人出入上下的臺階。

老屋側墻上,掛著一個正方形的木框,因為沒有秦嶺山中的生活經驗,不知道它的具體用處是啥。不過,既然能有這樣的待遇,想必也是生活的必需吧。一件物品,游客看到的和主人看到的是完全兩個概念,對于主人來說,這一切都是生活。

繞到老屋后面去,菜地里稀稀拉拉還長著些菜苗,大概是蘿卜苗吧。屋檐下堆放的木頭,還沒有被劈成一截一截的柴禾。房子的后面很干凈,只有一面黃土墻。屋頂的瓦片長滿了青苔,不過青苔黃黃瘦瘦的,長勢并不好。

站在鸚鵡溝往前看,不遠處還有兩棟房子,會不會還住著人,我們下一個圖集揭秘。

關鍵詞: 農業社會 一根竹竿 都是這樣的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