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咸陽阻擊戰:解放軍一個師頂住馬步芳一個軍,殲敵兩千自損兩百

時間:2022-03-29 12:50:48    來源:騰訊網    

1949年初,三大戰略決戰相繼結束,解放軍徹底扭轉了局勢,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蔣家王朝已命不久矣。

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發起了陜中戰役,解放了以西安為中心的廣大地區。解放大西北成為一野的最主要任務,為配合作戰,華北野戰軍的第18、19兵團被劃歸到彭老總麾下,正積極準備從山西入陜作戰。

見我軍勢大,時任國民黨西安綏靖公署主任的胡宗南不得不為自己考慮退路,他命令麾下部隊退守秦嶺一線,背靠漢中,打算實在頂不住我軍進攻的時候就順勢撤入四川。

胡宗南這么一搞,可急壞了同在西北的馬家軍。青海馬步芳、寧夏馬鴻逵都是坐鎮一方魚肉鄉里的大軍閥,胡宗南如果撤進四川,僅憑他們本部力量,顯然是擋不住解放軍的。為了保住自己的部隊和權勢,此前習于保存實力的二馬也是下了狠心,他們向國民黨軍統帥部建議,只要胡宗南不撤退,自己愿意全力配合,出兵反攻配合胡宗南,奪回西安,保住陜西。

此前向來不怎么聽話的地方軍閥愿意為了黨國大業出兵出力,蔣介石焉有不許之理。他電令胡宗南,要他與馬步芳馬鴻逵好好配合,恢復西安。胡宗南不敢違逆老蔣指示,只得暫時改變向南撤退的部署,計劃在十八十九兵團入陜前發起一次瘋狂反撲,奪回西安。

此次出兵援陜,關乎自己今后還能否獨掌一省軍政大權,因此馬步芳和馬鴻逵也的確是下足了本錢。馬步芳麾下部隊是隴東兵團,由他兒子馬繼援任司令官,下轄82軍、129軍;馬鴻逵的麾下部隊是寧夏兵團,也由兒子馬敦靜任司令,下轄11軍、128軍。兩個兵團加起來9萬多人,由馬繼援統一指揮,準備東進入陜,先取咸陽,再圖西安。

胡宗南、馬家軍步步緊逼,而此時十八、十九兵團還未能全部入陜參戰,我軍兵力處于劣勢,此時與敵決戰顯然不是上策。為此,彭老總決定暫時后撤,誘敵深入,待十八十九兵團趕到再與敵決戰。

當然,西安肯定是不能輕易放棄的,彭老總給擔任十八兵團先頭部隊的61軍軍長韋杰下了死命令,要他星夜趕路向西安集結,并以一個師趕到咸陽,構筑工事阻擊敵人。

韋杰把在咸陽阻擊馬家軍的任務交給了181師長王誠漢。6月11日上午,王誠漢帶著181師的全體指戰員,一路風塵仆仆終于在敵軍之前趕到了咸陽。他的具體任務是,堅守咸陽10—15天,確保咸陽與西安的安全,掩護主力部隊集結與展開。

在和各團營長、政委查看咸陽周邊地形后,王誠漢師長命令541團守城北、543團守城西、542團守城東,另外配屬的548團則分守外圍各據點。

前來進攻咸陽的是馬繼援的82軍,他任命190師師長馬振武為前線總指揮,統一指揮190師、248師和騎兵第8旅奪取咸陽。

12日下午,馬家軍騎兵第8旅的先頭部隊與我軍一個偵察班相遇,我軍寡不敵眾,8人犧牲,4人負傷。但他們的犧牲是值得的,為剛剛進入陣地的我軍贏來了非常寶貴的準備時間。傍晚18時,82軍騎兵旅進抵咸陽郊外,咸陽阻擊戰正式打響。

181師在此之前并沒有和馬家軍的騎兵交過手,不過從兄弟部隊口中,知道這支部隊戰斗力還是很強悍的。為了擋住這股來勢洶洶的敵人,第十八兵團司令員周士第、副司令員王新亭和參謀長陳漫遠趕到咸陽前線視察部隊,我軍將士士氣大振。

針對馬家軍騎兵的進攻特點,我軍決定組織三道防線抵御進攻。力氣大會用刀的戰士人手一把攻打太原時繳獲的日軍戰刀組成第一線,第二線布置沖鋒槍卡賓槍等火力,第三線是輕重機槍。敵軍騎兵進攻的時候,首先是第三線的輕重機槍開火遠距離給敵軍造成殺傷,等敵人再近一點,就輪到沖鋒槍卡賓槍發威。經過兩輪火力掃射后,敵軍的密度就小了很多,剩下的第一線戰士們先是投出手榴彈,然后就提著大刀與敵軍展開白刃戰。

這是戰術是我第一野戰軍和馬家軍長期交戰摸索出來的一套極為有效的戰術,在此種戰術下,敵軍付出了巨大傷亡。不過馬家軍戰斗力也確實不容小覷,當天還是被搶走了一些陣地。然而,他們還沒來得及高興,等到晚上,我軍又發揮近戰夜戰的特長,組織軍力把陣地全部奪了回來。

戰斗進行到14日上午,馬繼援見我軍防守得滴水不漏,且我華北部隊正源源不斷往咸陽增援,自感繼續打下去占不到便宜,就率領部隊撤退了。

在此次咸陽阻擊戰中,181師連夜行軍,終于在敵軍之前趕到陣地,在倉促防御的情況下列陣抵抗強敵,本來打得應該很艱難。然而,憑借著181師將士們的頑強奮戰,最終卻取得了殲敵2000,俘虜29,自身僅傷亡200余人的輝煌戰果,還涌現出了閻觀朝、鄭國俊、魏海東等戰斗英雄。

正是這些戰士們的英勇奮戰,才能在短短時間內掃清蔣介石匪幫,建立新中國。

感謝您的閱讀,敬請關注!

關鍵詞: 咸陽阻擊戰 先頭部隊 統一指揮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