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熱圖 > 正文

電力及公用事業行業:經濟回暖拉動用電量增速加快,3月同比增長5.9%-動態點評

時間:2023-04-25 11:01:38    來源:長城證券    

事件:近日中電聯、國家統計局、國家能源局發布電力消費及能源生產情況。

2023年1-3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2120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

分產業看,1-3月,第一產業用電量26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7%;第二產業用電量1381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2%,其中工業用電量1360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4%;第三產業用電量369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1%;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342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2%。分地區看,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全社會用電量分別為9479、4049、6441和1234億千瓦時,增速分別為2.5%、2.0%、6.4%和3.0%。分省份看,除貴州、江西、湖北、湖南和北京外,其他省份全社會用電量實現正增長,有16個省份全社會用電量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前五名依次為:寧夏(14.6%)、青海(12.2%)、甘肅(10.9%)、西藏(10.3%)、內蒙古(9.0%)。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3年3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736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9%。分產業看,第一、二、工業、三產業用電量增速分別為17.1%、6.4%、6.5%和14.0%;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下降5.7%。分地區看,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分別為5.7%、4.3%、7.4%和5.4%。分省份看,28個省份全社會用電量實現正增長,前五名依次為:西藏(36.6%)、廣西(15.8%)、甘肅(13.5%)、吉林(12.0%)、海南(12.0%)。

2023年3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7.0%,比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位于較高景氣區間,表明我國企業生產經營總體情況繼續好轉。其中,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9%,比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高于臨界點,制造業保持擴張態勢;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8.2%,比上月上升1.9個百分點,高于臨界點,非制造業恢復發展步伐加快。

2023年1-3月全國發電量1992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1%。3月份,發電量670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2%,增速比1—2月份放緩3.8個百分點,日均發電216.2億千瓦時。分品種看,3月份,火電由升轉降,核電增速放緩,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增速不同程度加快或由降轉升。其中,火電同比下降5.7%,1—2月份為增長4.3%;水電增長19.8%,比1—2月份加快11.6個百分點;核電增長2.2%,比1—2月份放緩7.4個百分點;風電增長23.8%,1—2月份為下降7.6%;太陽能發電增長16.8%,比1—2月份加快10.3個百分點。

截至2023年3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26.2億千瓦,同比增長9.1%。其中,風電裝機容量約3.8億千瓦,同比增長11.7%;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4.3億千瓦,同比增長33.7%。分電源看,火電裝機量13.40億千瓦,同比增長3.0%;水電4.16億千瓦,同比增長5.4%;核電5676萬千瓦,同比增長4.3%;風電3.76億千瓦,同比增長11.7%;太陽能4.26億千瓦,同比增長33.7%。

2023年1-3月份,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5900萬千瓦,同比增加2726萬千瓦,風光新增裝機占比達74.68%。其中,水電271萬千瓦、火電805萬千瓦、核電119萬千瓦、風電104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3366萬千瓦,火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分別比上年同期多投產224、3、250、2045萬千瓦,水電比上年同期少投產72萬千瓦。

2023年1-3月份,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868小時,比上年同期減少31小時。其中,火電1097小時,同比減少18小時;水電544小時,同比減少92小時;核電1864小時,同比增加17小時;風電615小時,同比增加61小時;太陽能發電303小時,同比增加3小時。

投資建議:隨著光伏組件及風電主機成本下行,今年新能源裝機規模將保持高增長態勢,并網和消納帶來的壓力將進一步提高新型電力系統的系統成本,疊加電力供需結構持續偏緊,我們維持十四五電價將持續溫和上漲的觀點。

火電:近期煤炭庫存量增加,燃料成本價格松動,疊加煤炭長協及進口增長,整體用煤價格有望下降,目前各地保持燃煤電價上浮20%政策,輔助服務市場及容量電價政策逐步成熟,將為火電企業帶來更明確的盈利機制和較大業績彈性。推薦標的:國電電力,華電國際,相關標的:華潤電力(H)。

水電:多條流域梯級電站形成的聯合調度效應,在一定程度上可減緩極端天氣帶來的來水不及預期的不利情況,同時雅礱江、瀾滄江及長江流域的“水風光一體化“建設加速,其互補效應將提升水電板塊業績。推薦標的:國投電力、長江電力、川投能源,相關標的:黔源電力、桂冠電力。

新能源:發電量占比持續提高、系統調節分攤成本增加,帶來市場電價下行壓力,對上游產業鏈成本下降的高預期也為新能源建設帶來一定風險。有待更明晰的成本傳導機制及綠證、環境價值政策的出臺,優質綠電運營商將更具競爭力和成長性。推薦標的:中閩能源、三峽能源、芯能科技、浙江新能、江蘇新能,相關標的:龍源電力。

儲能:發電側通過配儲的方式保障項目收益率,電網側及用戶側的獨立儲能則可利用峰谷價差套利及為市場提供輔助服務。同時經濟性高、調用機制成熟、裝機規模占總儲能86%(截至2021年底)的抽水蓄能電站盈利空間也將不斷提升。推薦標的:南網儲能。

核電:“雙碳“目標下最佳基荷能源,行業有望持續穩健發展。推薦標的:中國核電,中國廣核。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下行風險、政策執行情況不及預期、用電量需求下滑、裝機量不及預期、來水/風不及預期、市場電電價不及預期。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