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侃見財經
今年三月份,董明珠在接受央視財經采訪時,對多元化轉型的又一次表態。
(相關資料圖)
雖然董明珠對的多元化轉型抱以肯定的態度,但從財報上的數據來看,的多元化還是難言成功。
根據最新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的第一大營收業務仍來自空調業務,空調業務的營收高達1348.59億,占總營收的比例高達71.36%,而被寄予厚望的綠色能源、生活電器和智能裝備業務,2022年營收分別為47.01億、45.68億和4.32億,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2.49%、2.42%和0.23%,三項業務的營收占比依舊不高。
多元化轉型,一直是近幾年來被討論得最多的話題,畢竟如今整個空調行業都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增長瓶頸,只有多元化轉型成功,才有可能打開新的增長空間。實際上,近年來在多元化上做出過不少的努力,不過從最新的財報來看,目前仍以空調業務為主導,而多元化轉型依舊“收效甚微”。
作為家電三巨頭之一,在海爾、美的都已經完成多元化轉型的背景下,為何的多元化轉型如此吃力?面對競爭越發激烈的家電市場,多元化轉型已經落后的,還能迎頭趕上嗎?
業績增速放緩
4月28日的深夜,幾乎是在最后一刻才披露了2022年的財報和2023年的一季報。
財報披露的時間放得這么晚,的這份財報自然也不會好看到哪里去。根據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實現營收為1901.51億,同比增長0.26%;實現凈利潤為245.07億,同比增長6.26%,營收已經是在“原地踏步”了。
如果說全年的業績還算說得過去,那么單季度業績就不是那么樂觀了。2022年第四季度,實現營收為418.07億,同比大幅下滑了16.58%,單季度營收下滑的速度創出了自2020年一季度以來的新低;實現凈利潤為62.02億,同比也是大幅下滑了16.4%,營收和凈利潤“雙降”,表現足可以用糟糕兩個字來形容。
此外,從最新的一季報來看,今年一季度實現為356.92億,同比微增0.44%;實現凈利潤為41.09億,同比增長2.64%,營收和凈利潤的增速都不算高,近兩個季度的業績增長明顯放緩,增長瓶頸已經出現。
除了營收和凈利潤之外,的各項數據都有所下滑。在經營數據方面,今年一季度的存貨周轉天數為137.89天,和去年四季度的104.41天相比增加超過30天;一季度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和存貨周轉率分別為40.86天和0.65次,而去年四季度這兩項數據分別為27.3天和0.81次,數據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負債數據方面,今年一季度的負債總額為2777.62億,資產負債率為72.22%;而在去年同期,的總負債為2327.01億,資產負債率為69.74%,今年一季度的負債總額和資產負債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還有2022年的分紅計劃。根據公告顯示,2022年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0元,合計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56.14億元,占同期歸母凈利潤的比例為22.91%,且不送紅股、不進行資本公積轉增股本,在此之前,市場普遍預期的分紅規模為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20元,現在明顯不及預期。
整體而言,的這份財報實在是乏善可陳。
多元化轉型困局難解
除了業績表現不佳之外,的業務發展情況同樣也不樂觀。
按照產品來進行分類,目前的業務分為空調、其他業務、工業制品、綠色能源、生活電器以及其他六大類,其中空調仍是最主要的業務,其2022年實現營收為1348.59億,占收入的比例為71.36%,其次這是其他業務,2022年實現營收為358.23億,占收入的比例為18.39%,而剩下的4項占總營收的比例僅在10%左右。
從目前來看,高度依賴空調業務的情況仍沒有好轉,這種情況其實蘊藏著巨大的風險。
根據《中央空調市場》統計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中央空調市場下滑2.96%,整個空調行業已經出現了非常明顯的“觸頂”跡象,而且在樓市探底、民間投資觀望、工程進度放緩、缺貨嚴重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下,未來空調行業復蘇的前景并不樂觀,對于高度依賴空調業務的而言,行業邁入下行周期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
實際上,也并非不知道高度依賴空調業務背后的風險。早在2012年,就已經開始探索多元化轉型,其先是成立了自動化辦公室,開始向自動化方向探索,一年后由自主研發的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開始小規模外銷;同時,還宣布啟用“大松”品牌,作為其小家電的獨立品牌,開始大力推動小家電業務的發展。
當下,的多元化轉型主要分為三個方向:消費品業務、智能裝備業務以及新能源業務。
不過,這三個方向的多元化轉型都不算順利。以新能源方向為例,2016年董明珠想要通過收購珠海銀隆切入新能源領域,但因股東反對,這起收購以失敗告終,最終董明珠不得不以個人名義投資了銀隆;而在后來的發展中,珠海銀隆與董明珠又爆發了股權紛爭,雖然最終成功將珠海銀隆收歸旗下,但珠海銀隆的發展卻逐漸掉隊。
回看最近幾年在多元化方面的探索,其實大方向的判斷上并沒有錯誤,但和海爾以及美的都傾向于直接收購外部企業不同,更喜歡通過自主研發的方式去開拓新的業務。從財報來看,2023年一季度的商譽不過16.59億,遠低于美的集團的287.31億和海爾智家的233.8億,很顯然對于外部收購有較大的抵觸情緒,但也是因為過于信賴自主研發,才導致了多元化的掉隊。
渠道“生變”,護城河變窄?
如果說多元化乏力是長期存在的問題,那么線下渠道的變化或許更值得我們去關注。
2022年,曾多次因為線下渠道的相關消息沖上熱搜,特別是在2022年8月,網上甚至傳出了“停止對河北經銷商供貨”的傳聞,董明珠也因此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一度引發媒體和投資者的熱議。
作為家電三巨頭之一,線下渠道一直是最大的護城河,其之所以能有如今的體量,離不開經銷商的支持。
在2006年,為進一步擁抱供應商,在進行史上最大股權改制時,格力集團還向經銷商團隊聯手成立的河北京海擔保投資有限公司轉讓了10%的股份,而也因此和三萬家經銷商牢牢捆綁在了一起。
不過,隨著渠道的改革,近年來出現了經銷商出走的情況,而其最為核心的護城河也在減弱。據媒體報道,2020年,原山東格力銷售總監苗培成立新公司,投奔美的;今年6月,格力經銷商渠道聯盟京海互聯也大幅減持了1.1億股的股份;此外,許多的渠道代理也選擇轉投飛利浦,的線下渠道“生變”。
不可否認,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線上渠道的重要性已經逐漸和線下渠道持平,而美的集團更是憑借著線上渠道對實現了反超;但對于而言,雖然近年來持續發力線上渠道,董明珠甚至親自下場,但線下渠道仍是營收的大頭,據賽迪研究院報告,2021年格力線上渠道收入占比僅在13%至14%左右,明顯低于行業平均值52.9%。
對于而言,大家或許能夠容忍其多元化的緩慢,但線下渠道這個核心護城河的變化卻是難以忍受的。從股價來看,截至4月28日收盤,股價報收39.31元/股,總市值為2215億;雖然近期股價已經有所回升,但相較于2020年的最高點62.79元/股相比仍跌去了37%,市值則蒸發超過了1300億。
當下,一邊面臨著多元化轉型乏力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另一邊隨著渠道的改革,曾經倚重的線下渠道又出現了明顯的“裂痕”,再加上其自身也已經出現了增長瓶頸,所以董明珠必須盡快解決格力的多元化問題。
關鍵詞:
上一篇:全球微速訊:3000余家企業參展!兩大品牌展會將在西海岸新區舉辦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5月1日19時20分,上海外灘濱水區客流瞬時峰值達7 6萬人,當日累計總客流67萬人次,均創“五一”客流歷史新
2023-05-02 12:34
今天上午,“深地一號”的超深井——順北10斜井放噴點火成功。據了解,順北10斜井已經鉆探完畢,井深8591米
2023-05-02 11:36
預計5月2日至6日,我國中東部地區將出現大范圍強降雨和強對流天氣。華東、華中將出現今年以來最強降雨。湖
2023-05-02 10:35
據國鐵集團消息,今日預計發送旅客1645萬人次,計劃開行旅客列車11548列。5月1日,全國鐵路共發送旅客1682
2023-05-02 09:25
恒指開盤漲1 15%,恒生科技指數漲1 73%。騰訊控股、美團漲約2%。小鵬汽車漲3 6%,比亞迪(002594)漲1 27%。
2023-05-02 09:43
昨天(5月1日)上午,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設計井深超亞洲紀錄的“深地一號”躍進3-3井,在塔里木盆地正式
2023-05-02 09:46
比亞迪(002594)股份:4月新能源汽車銷量21 03萬輛,去年同期10 6萬輛;本年累計銷量76 24萬輛,同比增長94 30%。
2023-05-02 08:37
當地時間5月1日,為期4天的2023年網絡峰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開幕。作為世界重要的科技盛會,網絡峰會今年首
2023-05-02 08:25
美股三大股指小幅收跌,截至收盤,標普500(161125)指數跌1 61點,跌幅0 04%,報4167 87點。道瓊斯工業平均
2023-05-02 07:26
商務部消息,5月1日,全國消費市場節日氣氛濃厚,人氣高漲,銷售旺盛;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價格基本穩定。
2023-05-02 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