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要聞速遞:曲靖陸良:醫療事業發展譜新篇

時間:2022-11-03 21:29:02    來源:云南網    


(資料圖片)

十年來,曲靖市陸良縣統籌推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斷優化醫療衛生資源服務供給,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群眾從患病找“赤腳醫生”到享受家庭醫生上門服務、從看病遠、看病難到就近就便就醫,全縣人民的健康基石不斷夯實。

“老人家起來活動的時候,一定要攙扶好,關節不要外旋,幫她拍拍背,促進她的痰液排出,飲食上給她吃點清淡的。”在三岔河鎮衛生院,剛做完股骨頭置換手術不足48小時的85歲患者在醫生、護士的協助下,開始了下地走路,三岔河鎮中心衛生院外科醫生劉橋春邊攙扶患者邊告知患者家屬注意事項。

由于患者年齡較大,并且具有心肺功能不全、高血壓等基礎疾病,股骨頭置換手術對患者本人具有很大的挑戰,更考驗衛生院的綜合醫療水平。三岔河鎮中心衛生院外科科長劉橋春介紹:“這屬于四級手術,術前經過我們衛生院內科會診、功能科檢查以及麻醉等相關科室的協作,手術非常順利,術后得到康復科治療,讓這位80多歲的患者能快速恢復,這要放在過去,鄉鎮衛生院是不具備條件和水平做四級手術的。”

看到老人逐漸康復,家屬的擔心逐漸放下,對醫生、護士滿是感激,患者家屬王桃仙說:“老人年紀比較大,去外面做手術不方便照顧,在家門口就把手術成功做了,幫我們節省了很多開支,也省了很多事。”

據外科科長劉橋春介紹,十多年前,陸良縣三岔河鎮衛生院外科只能做微小創傷及簡單的手術,現在他們科室能開展乳腺包塊切除、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等,屬于綜合性外科,每年開展的三四級手術就有50多臺。

十年來,三岔河鎮醫療技術和醫療服務水平得到飛速發展,先后投資了1500萬元,不斷完善醫院功能分區,加強醫院人才隊伍建設,配備了CT、彩色多普勒超聲儀、康復、理療等醫療器材,具備門急診、綜合內科、兒科、婦產科、外科、康復科、醫學影像科、醫學檢驗科等12個業務科室,是一家集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康復為一體的基層綜合二級醫院,為群眾在家門口看病提供了便捷、舒適的醫療環境。三岔河鎮衛生院院長張會波說:“過去十年是三岔河鎮衛生院發展的高速期,衛生院從過去僅能診治感冒頭痛、腹痛腹瀉等簡單疾病,發展到現在能提供24小時急診急救,能診治150種以上的疾病,具備開展三四級手術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十年前年接診人次不到8萬,今年接診人次達到28萬,基本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常見病多發病不出鎮的目標。”

在全面提升診療水平的同時,三岔河鎮還著力與市縣級衛生機構建立醫共體聯合機制,建立心腦血管救助站,并不斷建設規范化的村衛生室,廣泛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定期對老、幼、婦、殘等人群進行健康管理,解決群眾看病就醫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三岔河衛生院家庭醫生簽約辦公室主任劉竹飛說:“我們建立了52個家庭醫生簽約團隊,167名家庭醫生對轄區重點人群,包括孕產婦、兒童、老年人還有慢性病患者、脫貧戶共3.4萬人進行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開通了優先轉診、綠色通道,極大降低了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致殘率、死亡率。”

三岔河鎮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只是陸良縣基層醫療衛生體系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十年間,陸良縣將醫療衛生事業作為民生大事,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著力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面加快健康陸良建設,率先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基層醫療機構晉級達標工作,引進優質醫療資源,全面履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職能,醫療質量、服務水平持續增強,2022年人均預期壽命超過76歲,全縣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23%,緊密型醫共體核心指標穩步上升,縣域內就診率持續穩定在90%以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首診占比達66.15%。

云南網通訊員桑俊燕史延波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