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全球熱聞】聚焦全災種、對標大應急!云南森林消防打好應急保障“組合拳”

時間:2022-11-24 21:27:18    來源:云南網    

今年8月,參與撲救重慶森林火災的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先進事跡在網上刷屏,萬人空巷送別“最可愛的人”的場景感動了無數人;10月下旬,總隊又千里馳援廣西火場,歷經十天十夜取得七戰七捷。探尋這支“王牌之師”的制勝密碼,我們管中窺豹,可以從總隊抓任務中應急保障能力提升中找到答案。都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轉制4年來,面對“全災種”“大應急”的使命要求和隊伍“常態應急、全時備勤、全域機動”的任務特點,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開啟了從保障理念、保障模式、保障人才培養上一場全新的變革。

來一場保障理念和力量體系的重塑變革


(資料圖片)

“古城中隊,現拉動你單位抗洪搶險中應急保障要素抽組情況……”9月17日,麗江陰雨綿綿,總隊作戰值班室正通過一體化平臺向古城中隊中隊長楊名下達指令。只見中隊指戰員聞令即動,保障人員有條不紊、物資攜帶齊全、情況處置得當,受到總隊機關的好評。然而,回想起轉制之初時的一次拉動經歷,楊名記憶猶新。2019年初,在支隊組織的一次季度考核中,這個先進中隊遭遇了滑鐵盧。當時,中隊編攜配裝落實不到位,對困難預想不充分,缺東少西,反應遲鈍。“地方保障越來越好了,我想著沒必要帶這么多……”中隊司務長試圖解釋,話沒說完,考官當頭棒喝:“如果去救人還需要別人保障,那跟被救對象有什么區別,到底是你去救別人,還是別人來救你?”考官的反問頓時讓司務長紅了臉。其實,當初持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

森林消防應急車輛分隊采取“以老帶新”的復訓模式,全程實戰化訓練 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供圖

“編制少了,任務重了,應急保障從思維理念、力量機制上都要實現重塑變革,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總隊保障部副部長兼后勤處處長王曉軍介紹,隨著職能任務的拓展,應急保障工作的力量組織、任務特點、地域條件都發生了變化。森林消防隊伍行動多是“集團作戰”,建制保障任務十分繁重,特別是撲救重特大森林火災,參戰力量多元、配屬成分復雜、支援關系多變,保障協同難度大、要求高,尤其任務地域多為偏遠山區、原始林區,有的甚至是無人區,無法完全實施社會化保障。“執行地震、洪澇等重特大災害救援任務,災區沒有社會資源可依托,隊伍不僅要搞好自我保障,還要竭盡所能救助災區群眾”王曉軍說。

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開展后勤保障能力比武 覃啟程攝

對于職業化的救援隊伍而言,保障力不僅事關戰斗力,也事關生存力。“如果后勤保障跟不上,不要說完成任務,可能連基本生存都是大問題。”曾參與指揮哀牢山失聯人員搜救任務的昆明支隊支隊長李孝忠介紹,這次任務中,友鄰單位由于后勤保障不到位,造成人員失溫、體力不支,中途不得不把任務移交森林消防隊伍完成。當時,總隊特勤大隊攜帶了充足帳篷、氣墊、鴨絨被、雨衣、大衣等個人物資,以及腎上腺素、卷式擔架等急救物資,有效應對了強降雨、溫差大的極端天氣,為友鄰隊伍防雨保暖及后續出現人員失溫等突發情況提供了緊急救助保障。

任務拓展急需改變保障理念,問題倒逼急需破除固化思維。大家愈發意識到,作為遂行全災種、大應急救援任務的國家隊、專業隊,必須首先立足自我保障,這項功能不能退化,反而應進一步增強。為此,總隊、支隊層面,一方面先從“統”的工作開始,將應急保障指揮機制納入作戰指揮體系一并謀劃、一并建設,立足現有編制,根據不同災種規范編攜配裝,抽組精干人員建齊配強戰勤指揮、裝備物資、醫療救護和運輸維修“四組”保障力量。另一方面,總隊保障部指導大理支隊大理中隊進行應急保障裝備器材物資“箱組化、模塊化、清單化”建設試點工作并在基層全面推廣,通過“事前清單”“模塊裝載”“體系運行”,區分不同任務,按照“專用適儲、通用少儲、市場補儲”原則,優化更新儲備結構、品種和規模,落實“分區存放、模塊組合、設定標識、方便攜運、定人定位”要求,合理設計移動物資庫存儲空間,有效實施伴隨保障,同時,通過不定時組織保障全要素網上作業和拉動演練,提高隊伍應急保障水平。

打一套任務中多方聯動保障的“組合拳”

今年5月,一場以某地發生7.0級地震為模擬背景的航空輸送演練在普洱機場緊張進行。如何快速托運救援裝備是此次演練的重點環節。普洱支隊思茅中隊中隊長王思龍說,他們協調機場公安采取“消防救援人員優先通道+設置專用安檢通道相結合”的方式,中隊45名指戰員不到15分鐘順利通過了安檢,300多件裝備,托運用時不到20分鐘。

這次成功演練,得益于總隊各級建立的聯合保障機制。轉制以來,總隊加強協調,理順森林消防隊伍和地方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在森林火災“防”“救”“保”上的職責,與應急、林草、航空護林站等單位建立“5+2”共商共享、聯備聯動機制,構建情況收集、形勢研判、攜裝巡護、聯合演練、聯動保障于一體的綜合防控體系,每當森林防火期和汛期,分別派出干部骨干參與省、市森林防滅火指揮部、防汛抗旱指揮部聯合值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森林防滅火“云南模式”。

森林消防員開展跨區域航空投送演練陳勝瑤攝

保山支隊隆陽中隊指導員喻鑫介紹,在2020年迪慶州香格里拉經濟開發區3·29火場撲救的第4天,中隊深入林區腹地處置懸崖火點,如果單純依靠人力給他們運送給養物資,需要攀爬穿越5座高山,來回得八九個小時,耗時費力,安全隱患大。總隊協調南方航空護林總站利用一架直升機,將食物、飲用水等物資裝載在一個軟體吊囊內,飛到預定位置上空后實施拋投,這是轉制后總隊協調空投給養物資的第一次成功范例。

據總隊應急保障部后勤處助理員段證科介紹,總隊還與航空、鐵路、交運等運輸集團和順豐、京東等物流公司保持緊密聯系,與駐地大型超市、加油站、修理廠、醫院、銀行等9個行業領域簽訂了應急保障協議,不斷拓寬機動投送保障渠道,健全完善物資供應、維護搶修、技術保障、聯合演練等機制,加快形成平時互通、戰時聯動的保障格局,融合保障成效在跨區增援滅火作戰、赴廣西跨省靠前駐防和野外駐訓等急難險重任務中得到檢驗提升。

總隊滅火救援指揮部副部長兼作訓處處長王磊介紹,在麗江石頭鄉4·23九天八夜滅火作戰中,總隊協調地方及時成立九河鄉、石頭鄉南北兩個給養物資配送總站,靈活采取“機動車+直升機+騾馬+人力”等方式,送盒飯、自熱食品、水果和功能飲料等共計2萬余份。

此外,總隊各級注重在任務一線加強與消防救援隊伍和軍隊的保障協同。在今年玉龍縣黎明鄉3·15火場,協調消防救援隊伍利用大功率消防水車為森林消防隊伍接力輸水,在鄉村房屋與林緣地帶交界處開展增濕降溫作業;武警云南總隊機動第二支隊數百名官兵運送給養物資,肩扛手提小白桶,為森林消防隊伍持續提供水源。

“必要情況下,社會各界和群眾力量也能為我們隊伍保障工作匯聚磅礴力量。”總隊政治部助理員張凡兵回憶,今年8月增援重慶滅火行動中,總隊因勢利導,結合當地人多、路熟、熱情高的優勢,協調地方靈活采取“摩托車+越野車+人力”等方式,及時精準將食品、防暑藥品、消暑湯、冷水、冰塊、電池、油料等補充送到滅火一線,森林消防指戰員第一次在火場吃上了冰棍,相關新聞視頻受到廣大網友點贊。

走一條“一專多能”復合型保障人才培養之路

“食材邊角料未合理利用存在浪費扣3分、帳篷固定繩不牢固扣2分,轉運傷員沒有輕抬輕放扣2分……”8月下旬,大理支隊2022年“火焰藍”滅火專業技能比武在蒼山腳下如火如荼舉行,裁判人員正在對野外炊事、帳篷搭設、戰傷救護等應急保障科目完成情況進行評分,這是該支隊加強保障人員崗位練兵的重要途徑。

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開展后勤保障能力比武 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供圖

“保障之要,要在得人。”大理支隊保障科副科長楊秋明介紹,隊伍轉制后,保障人員大幅壓減,沒有按原部隊體制定編定崗,但對標消防救援職業化標準,保障人員首先還是戰斗員,這就要求素質要更全面、更過硬,擔負的職責要多于一般救援人員。因此,總隊各級加大了對保障人員“一專更精、多能一體”的培養力度。總隊《2022年保障專業消防員“一專多能”培訓方案》中要求,保障消防員在熟練掌握本專業業務技能的基礎上,結合技能關聯性和任務急需,設定1至3項“多能”培養目標,逐步推進保障專業消防員由“專才”向“全才”轉變。

“送出去學,請進來教”。總隊保障部連續4年聘請高級廚師,面對面指導面點制作、伙食調劑、烹飪技術。保山支隊、麗江支隊結合駕駛員緊缺實際,在總隊集中選人駕訓基礎上,選派入職前有駕駛證的消防員集中到地方駕校“回爐”強訓,并利用季度駕駛員復訓等時機,拉到野外山林地開展長途駕駛訓練,經培訓考核合格后補充到駕駛員崗位。普洱支隊聯合120緊急救援中心培訓打造的首批“院前急救小組”,在增援重慶滅火任務中準確預判、有效處置部分指戰員出現的惡心、腹瀉、中暑等征兆。截至目前,全總隊具備2項及以上保障專業技能的消防員占保障專業消防員總數的38%。

此外,總隊各級立足云南高山林區實戰背景,探索解決任務中遠程投送難、物資籌措難、熱食保障難、緊急救治難等瓶頸問題,通過惡劣天候磨礪,情景處置摔打,隊伍“衣、食、住、行、醫、修、聯”能力得到有效檢驗。今年6月下旬,總隊在楚雄州元謀縣金沙江水域舉行“云森·2022”抗洪搶險演練,期間同步開展全保障要素演練。每餐利用炊事車、給養單元等精心保障“5菜1湯1水果1牛奶”,每日提供姜湯、銀耳雪梨羹、綠豆湯等御寒避暑輔助餐品,適時組織火鍋和燒烤晚宴,錘煉了炊事員保障能力,指戰員在野外吃得營養、訓得盡心。

邀請紅十字會教官來隊現場教學 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供圖

“既要練在平時,也要在實戰中學習提高”,針對2021年遂行北移野生亞洲象監測任務初期暴露出的經驗不足、監測難度大等實際,總隊安排所有無人機操作手實戰輪訓,既擴大了參加任務面,又保證了監測任務不間斷。那次連續116天的守護,總隊監測任務分隊被外界稱之為“守護人像平安的空中之眼”。監測任務分隊負責人楊翔宇介紹,他們還利用輪換間隙,探索總結陌生環境要素偵察和無人機托舉起降、電池快速降溫充電、多機協同偵測、乘車動中操控及復雜條件通信組網的技法、操法、戰法,以戰領訓、以訓促戰。“在之后滅火救援行動中,總隊無人機在空中偵察、跟蹤定位、紅外熱成像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總隊率先運用的無人機720度全景影像圖技術,為聯指科學指揮決策提供了翔實數據”,楊翔宇自豪地說。

融合創新、精準高效!轉制改革4年來,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著眼隊伍任務特點,堅持保障先行,積極構建應急保障新體系。年均投入70余萬元為基層配發更新給養物資、防護被裝和宿營裝備,落實車場日、裝備維修保養日等制度,組織應急保障物資“三化”運行、“車場日”組織實施等現場示范,開展“院前急救”能力培訓和航空、鐵路機動投送聯合演練,先后與運輸集團、物流公司和大型超市、加油站、修理廠、醫院、銀行等深化保障合作,加強保障崗位“一專多能、一能多級”培養力度,通過多領域、深層次實踐探索不斷夯實隊伍保障能力。

云南網記者期俊軍通訊員沈東陽馬杰璋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