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全球獨家】區域性國際物流樞紐呼之欲出!昆明市出臺“十四五”物流規劃

時間:2022-11-29 10:27:36    來源:云南網    

近日,《昆明市“十四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出臺,提出將重點從物流樞紐、跨境物流、市場主體、智慧物流、冷鏈物流、航空物流、電商物流、城鄉物流、綠色物流、應急物流以及供應鏈物流等十一個領域,加快構建昆明市現代物流運行體系。這對昆明市現代物流業提質增效,提升物流業內生動力和產業競爭力,促進該市現代產業體系的形成,對于該市培育發展新動能、擴大對外開放新空間,具有重要意義。

《規劃》提出,至2025年,昆明市將基本建成區域性國際物流樞紐城市,現代物流業對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的支撐作用大幅強化,物流樞紐集聚效應大幅提高,物流企業服務水平大幅躍升,社會物流成本系統性下降。至2035年,昆明市將培育形成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周邊經濟圈的世界級物流樞紐經濟產業集群,發展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供應鏈資源配置中心和高水平開放的全球商貿供應鏈樞紐。


(相關資料圖)

構建“樞紐+集聚區+中心+通道”物流格局

《規劃》明確,昆明市將綜合考慮資源分布、區位條件及商品物資流向,以樞紐為物流支點,以戰略交通線為物流通道,優化整合現有貨運場站和物流節點設施資源,形成“樞紐+集聚區+中心+通道”的“652011”現代物流空間布局體系。“652011”代表著6個物流樞紐、5個物流聚集區、20個物流中心及11條物流通道。

其中,11條物流通道中,5條為國內物流通道,分別連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和“西藏自治區”,助推“滇中崛起、沿邊開放、滇東北開發、滇西一體化”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加速形成;6條為國際物流通道,分別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建設銜接“中老泰”和“中越”的2條國際物流通道和“中緬”和“孟中印緬”的4條國際物流通道,積極參與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全面提升昆明西向開放合作的層次和水平。

強化物流樞紐建設,構建聯運物流網

有關專家指出,當前,昆明市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較遲緩,重大存量物流基礎設施規模不足,具有公益屬性的集疏運設施缺乏整體性配套等。

《規劃》對上述問題提出了相應舉措。如,要推進多式聯運建設及運營示范,加快鐵路沿線物流樞紐節點網絡建設,加強與港口、機場、公路貨運站聯動發展,構建以昆明為核心的全省“一中心、三支點、四通道”多式聯運物流網,加快補齊昆明—大理—瑞麗、昆明—玉溪—普洱—磨憨、昆明—曲靖/昭通、昆明—彌勒/蒙自—河口(昆明—開遠—文山/硯山—富寧)四大多式聯運主通道設施短板,推進省內外城際班列、國際班列運營示范工程建設。

此外,還將推動昆明、昭通、瀘州港口開展物流合作,連通長江航道,發展公鐵水多式聯運。借助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國際、國內、省內三級航線網絡,培育陸空多式聯運。加強昆明南站貨運設施改造升級,強化接卸貨、存儲、轉運等物流功能,助力云花、云珍出滇,打造云南高鐵物流服務品牌。

培育物流市場主體,激發經濟發展活力

相關人士認為,昆明市屬國有龍頭物流企業培育力度不足,存在同類型物流基礎設施重復建設、企業惡性競爭等現象。

針對這一問題,根據《規劃》,在當前物流市場整體“小、散、弱”的背景下,亟需加大對市屬國有龍頭物流企業的培育力度,并將培育路徑向國際物流、冷鏈物流、航空物流、智慧物流等細分領域拓展,向縣區層級深化,為搶抓物流業發展黃金機遇期提供堅實保障。

具體來說,昆明市將組建市屬物流龍頭企業,進一步盤活整合全市優質物流資源;遴選3—5戶綜合實力強、整合能力高的百億級物流(供應鏈)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引進1—2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優質物流企業落戶昆明;聚焦跨境物流、智慧物流、冷鏈物流、航空物流、城市配送等細分領域,培育5—10戶理念新穎、商業模式特色鮮明、規模發展迅速的中小型“專精特新”物流企業。

提高供應鏈集成水平,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面對昆明市物流業與重點產業的融合發展水平并不高的問題,《規劃》提出了三項產業融合發展工程,分別為物流業與制造業、高原特色都市現代農業、商貿業。特別對于后兩者來說,要完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充分利用昆明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契機,加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針對花卉(呈貢、晉寧)、蔬菜(呈貢、晉寧)、雪蓮果(石林)、特色食品(宜良)、肉類(尋甸)、高原林果(富民)等生鮮農產品主產區和昆明野生菌交易集聚區布局建設一批適應不同農產品儲運需求的產地預冷、保鮮及銷地冷藏、冷凍設施,有效滿足高原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需求。

云南網記者張雁群見習記者彭少杰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