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涉及生命健康等多個民生領域!云南印發《行動方案》
為貫徹落實《云南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促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和支撐作用,云南省科學技術廳近日印發《云南省民生科技創新工程行動方案(2022—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資料圖】
網頁截圖
圍繞民生熱點、難點
以科技創新為先導
《行動方案》主要明確了哪些內容?
跟隨小布往下看
主要目標
到2025年,圍繞人民群眾最為關心的人口健康、資源環境、公共安全、生態保護等民生領域,組織實施20項重大科技項目,著力突破50項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關鍵技術,構建高效的民生科技創新體系。
重點任務
(一)組織實施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科技創新與應用示范
針對人民群眾最為關心的生命健康問題,圍繞健康云南建設戰略需求,在重大疾病防治、應對人口老齡化、婦女兒童及殘疾人健康、提升少數民族地區醫療水平等方面,以傳染病防治技術體系建設和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為抓手,突破關鍵技術,加強疾病防治技術普及推廣和臨床新技術新產品轉化應用,加快轉變健康領域發展方式,大幅提升重大疾病預防診療水平和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設健康云南奠定堅實基礎。
1.加強傳染性疾病防控體系與診療技術的應用研究
加強新型冠狀病毒、艾滋病毒、肝炎病毒、登革病毒等病原體的診斷技術和產品研發,構建新發、突發及重大傳染病監測、預警、診療技術體系。基于宿主因素和病原分子診斷技術,開展病原體治療中的治療方案和預后評價,加大傳染病疫苗、創新藥物等產品研發,開展蛋白與多肽藥物、抗體藥物、噬菌體技術等研究。加強結核病菌等耐藥規律研究,開展耐藥細菌尤其是超級耐藥細菌的自動化、高通量、廉價、快速、便攜化病原診斷技術和耐藥表型診斷技術研究。
2.建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與干預應用技術體系
聚焦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對其病因、發病機制及新型危險因素開展研究,加強疾病預警、預防和藥物靶點研發;加大疾病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研究,開展篩查早診、臨床診療、預防干預、康復、健康管理等關鍵技術研究,加強有效降低疾病的致殘率和死亡率的新型診療方案、適宜技術的研發和推廣;開展生物治療、靶向治療、異種器官移植、微生物組調節等領域的關鍵技術研究,加強新型診療方法、產品的研發和推廣。
3.加強中醫(民族醫)特色專科領域研究
加強防治重大、難治、罕見疾病和新發、突發傳染性疾病等中醫藥臨床研究;推進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代謝性疾病、骨科疾病、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領域中西醫協同治療研究。
4.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健康技術研究
建立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健康關鍵因素監測和預警體系;加大孕前和圍產期保健、產前篩查、產前診斷與遺傳咨詢及新生兒疾病篩查研究與科普教育;建立基于遺傳診斷、篩查等的綜合性婦幼健康檢測評價體系;開展致聾、致盲性疾病早期診斷和篩查方法研發;推進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老齡服務發展的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和應用示范。
5.大人群檢測與主動健康技術體系研究
推進傳染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腫瘤等病程為主的個人主動健康監測云平臺建設;建立大數據挖掘分析、措施評價新算法模型,構建多模態、多通道數據融合技術,支持疾病多維度動態立體可視化表達與管理決策。
(二)組織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科技創新與應用示范
緊緊圍繞爭當生態文明排頭兵建設戰略目標,針對科技支撐系統治污、精準治污、科學治污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以及推進生產綠色轉型,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動力不足,生態安全有待進一步加強等問題,加大生態文明領域科技創新力度,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綠色低碳發展關鍵技術研究,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促進我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為全面建成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奠定良好基礎。
1.組織實施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科技示范
(1)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與自然生態監管技術體系。開展高黎貢山、香格里拉、哀牢山—無量山、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等生物多樣性豐富地區創建國家公園的基礎性研究工作;開展云南珍稀瀕危特有動植物、極小種群物種、旗艦物種和指示物種調查與瀕危評估;開展湖泊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恢復技術研究;開展滇西北高山峽谷、山地、熱帶森林生態屏障區、干熱河谷區,滇東南石漠化區、高原湖泊生態保護與修復關鍵技術攻關、集成和應用示范;加快全省生態保護區“空天地”一體化智能監測關鍵技術研發;構建云南省生物多樣性大數據平臺;建立健全生物環境安全評估與監管技術支撐體系;推進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國家實驗室平臺建設。
(2)加快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技術研發。加快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技術投入與工程示范,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開展林業碳匯技術集成與示范;對森林碳匯扶貧的功能、潛力、路徑、挑戰、模式及其益貧機制等進行探索研究。
(3)構建生態安全科技創新體系。加強典型流域生態安全系統研究,實現復合污染情況下有機、毒害污染物的快速篩查和污染排放溯源,開展毒害污染物在線監測、篩查、溯源、預警一體化智能技術及裝備研究;推進構建新型環境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消毒副產物、抗性基因、微塑料、藻毒素、藥品和個人護理品、全氟化合物和納米材料等)生態安全評估體系及區域基準與管控標準;開展重金屬高背景異常區與人口健康相關性研究。
2.組織推進大氣和水生態環境治理科技創新與示范
(1)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研究與示范。加強重點區域空氣污染源實時動態監控技術研究;開展臭氧污染成因與防控技術研發;加強細顆粒物與臭氧協同控制技術、主要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治理技術研發與示范。
(2)加強九大高原湖泊及重點流域保護治理科技創新與示范。強化高原深水湖泊系統保護與綜合治理科學研究,推進高原深水湖泊水生態環境風險識別和生態調控綜合技術研究;研發高原湖泊內源污染控制、高原湖泊藻華風險預警、集成面源污染防控等技術并應用示范;開展水生態環境基準研究,研發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綜合治理和生態功能提升技術;開展重點流域新型污染物篩查及溯源研究。
3.開展土壤和固體廢棄物生態環境治理科技創新與示范
(1)開展土壤重金屬及塑料污染防治研究與應用示范。深入開展工業污染場地周邊污染土壤、歷史遺留尾礦庫、廢棄礦山以及有色金屬“采選冶”等造成的小流域土壤污染發生機制及其生態風險評估方法研究;加強塑料污染防治技術研發。
(2)開展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深入推進大宗固廢(含磷石膏)、典型工業固廢、高碳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和危廢處理處置技術研發及集成示范。
4.推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應用
(1)支持綠色制造產業核心技術研發。圍繞制約節能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和裝備,在節煤、節電、余能回收利用、高效儲能、智能控制、頁巖氣等領域加大研發和示范力度,研發節能環保產業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朗肯循環等余熱高效利用、高耗能行業節能新工藝等節能技術;研發新能源裝備核心裝備部件制造、并網、智能電網調度和運維管理等關鍵技術;在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等領域,加大多污染以及溫室氣體協同處置等技術研發推廣。
(2)加快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關鍵技術研發。加快應用先進節能低碳技術裝備,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擴大新能源應用比例;推進清潔高效燃燒、太陽能預熱制冷、非穩態余熱回收及飽和蒸汽發電、低品位余熱余壓回收利用、清潔能源利用等技術的突破。
(3)鼓勵支撐工業綠色發展的共性技術研發。重點突破產品輕量化、模塊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綠色設計共性技術,研發推廣高性能、輕量化、綠色環保的新材料,突破廢舊金屬、廢塑料等產品智能分選與高值利用、固體廢物精細拆解與清潔再生、生態資源保護等關鍵產業化技術,開展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綠色評價技術研究。
(三)組織實施公共安全科技創新與應用示范
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安全問題,圍繞平安云南建設戰略需求,重點開展自然災害防災減災、安全生產、消防救援等領域的關鍵技術研究和應用示范,推進公共安全突發事件預防控制、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等關鍵技術的持續創新,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自然災害防御水平明顯提升,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提升各族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1.加強重點行業安全生產科技創新
(1)開展重點行業安全生產事故防范及應急處置技術研發與示范。以危險化學品、煤礦、非煤礦山、交通等為重點,組織開展安全生產事故監測預警、風險分級防控技術研究,開發事故報警、應急救援、安全疏導等技術與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安全生產監測預警與事故應急處置技術體系,為重點行業的安全生產提供技術支撐。
(2)加強供水安全與應急處置技術的研發與示范。針對云南地震高烈度,城鄉供水受自然災害及人類活動影響產生的供水安全問題,圍繞取水、水質、供水及用水相關的安全、預警及應急技術問題開展研究并形成應用示范。
(3)開展火災防控與滅火救援等新技術研究。開展居民區火災探測報警系統、重點單位監控網絡、城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監控網絡管理系統、滅火搶險救援應急處置等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開展山地光伏和建筑光伏電站、新能源電動汽車換能站等新業態火災風險及消防安全關鍵技術研究;開展森林草原及林地交界域建筑火災防控、監測預警及應急處置等技術研究,開展城市與森林火災自動監控、報警、滅火搶險救援等應急處理技術研究,提高城市和森林火災防控能力。開展山岳、水域救援技術研究,提高特殊地形地貌的消防救援人員救助能力。開展傳統村鎮和連片建筑群火災防控技術研究及應用示范。
2.組織實施自然災害防災減災技術集成與應用示范
(1)氣象災害風險管控技術研究及示范。開展云南氣象干旱、暴雨洪澇災害時空演變特征、發生機理及其未來變化趨勢預估研究;云南氣象干旱、暴雨洪澇致災因子監測、預報、預測技術研究;云南氣象干旱及暴雨洪澇災害動態定量化風險預警、評估技術研究;云南氣象干旱、暴雨洪澇災害風險防范技術及應用研究,支撐云南氣象災害風險管理業務,提升云南氣象災害風險防范能力。
(2)開展云南重大地震災害及其災害鏈綜合風險評估技術研究與應用。提升云南的防范化解重大地震災害風險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安全需要。開展云南強震孕震構造環境區劃研究,對人口稠密區、新區(城市)活動斷層關鍵區段進行探察,完成重點區域活動斷裂風險評估;構建云南地區三維速度模型和地震預報數值模型,對重點區域進行地震危險性預測,探索深源流體地球化學觀測在地震危險性識別中的應用研究;分析地震災害致死性因素,進行地震致死性關鍵參數反演、地震災害風險區劃和精細化人員傷亡風險評估;建立地震滑坡次生災害定量評估模型,開展地震滑坡次生災害損失預評估;提出地震危險區社區防災減災和面向決策支撐的數字化應急模式,完成云南重大地震災害風險綜合分析和區劃,編制系列災害風險等級圖,開發強震災害風險查詢平臺。構建不同環境下重特大地震災害救援模型,進一步提升應急救援效率。
(3)開展重大地質災害成災機理及風險管控技術研究示范,開展重大地質災害特征、崩滑流鏈式災害發生規律、成災機制與演化機理研究,推進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的重大地質災害調查識別監測體系,開展重大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防治技術研究,進行典型地區地質災害預測模型研究與示范,提升地質災害臨災預警和快速處置能力。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記者王建通訊員姚成報道本報濟南訊制造業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主戰場。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了解到,我省政企銀服協同發力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
2022-11-30 07:52
□記者王原實習生陸佳慧報道本報濟南11月29日訊今天,省教育廳發布公告,就《關于進一步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評聘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2022-11-30 07:30
昌邑市大力推進光伏、風電開發,“綠電”占比逐步提高,綠色產業迎來發展契機渤海之濱崛起“綠電城”□記者楊學瑩都鎮強通訊員王魯兵11月14日
2022-11-30 07:47
財政組合拳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省級科技創新發展資金連續3年每年增10%◆1—10月全省制造業留抵退稅474 3億元□記者趙小菊通訊員胡增基報道
2022-11-30 07:33
今冬最強寒潮來襲,我省充分準備積極應對,用行動之“暖”御天氣之“寒”抵御寒潮,筑牢溫暖防線圖①:11月28日,出海作業漁船紛紛返航停靠到
2022-11-30 07:39
生蠔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海鮮食品,它可以起到很不錯的功效與作用,深受人們的喜歡。生蠔一般都會用生蠔刀打開,如果沒有生蠔刀,也可以用
2022-11-29 18:50
養生壺燒水是不是容易壞是很多友友好奇的,畢竟養生壺作為時下最受人們歡迎的家用電器,人們除了用其煲湯,煎藥外,最為常見的就是拿它來燒水
2022-11-29 18:31
養生壺燒開水要不要蓋蓋子是很多友友好奇的,畢竟養生壺作為時下最受人們歡迎的家用電器,人們除了用其煲湯,煎藥外,最為常見的就是拿它來燒
2022-11-29 18:33
鵝絨被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被子,它的重量是比較輕薄的,保溫效果比較好,可以起到很不錯的防寒作用。鵝絨被一般是可以用烘干機烘干的,正
2022-11-29 18:44
英語四六級因為疫情原因參加不了考試不算缺考,四六級因為疫情無法參加考試可以申請退費,學生需要將自己退費申請以及相關個人證明提交至學院
2022-11-29 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