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天天熱點!富民縣:“三個聚焦”強產業 科技賦能促發展

時間:2022-12-04 12:26:49    來源:云南網    


【資料圖】

富民縣聚焦特色資源,強化黨建引領,深化科技賦能搭建產業孵化平臺,通過強化組織保障、引培科技人才、打造特色產業,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聚焦保障強組織,凝聚發展合力。健全工作機制。成立縣級科技創新領導協調小組,及時研究涉及科技創新的重大問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確保財政科技支出只增不減。將科技項目納入有關部門年度績效考核,開展科技改革措施落實情況跟蹤評估和督查考核,形成創新創效強大合力。強化陣地建設。建成富民縣科技館,實施中國流動科技館區域常態化巡展項目,開展日常科普宣傳教育。建立富民縣企業自主研發項目備案制度,今年來完成企業自主研發項目備案25個,研發投入經費6600余萬元。強化服務保障。積極深入企業開展宣傳動員和跟蹤上門服務,服務高新技術企業的申報認定和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申報,截至目前,全縣25家企業獲得高新技術企業新認定,21家企業獲進入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多渠道整合資金,經費補助科技企業開展研發,近年來共申請省市縣各類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補助、研發投入補助等經費1100余萬元。

聚焦人才抓引育,激發內生動力。外引專家團隊。通過實施人才回引計劃、開發“富民人才”信息移動平臺、開展“五華-富民人才一體化發展合作”等,積極引導和鼓勵科技人員將科技、人才、信息、成果、管理等現代生產要素導入生產一線,組織昆明理工大學教師等科技特派員到中民村、阿納宰村2個出列貧困村開展科技服務工作。以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建設為契機,引進省農業科學院組建水果、蔬菜、花卉等11個專家服務團隊,與富民縣15個共建示范基地簽約開展技術服務工作,有效解決特色產業發展重要環節的關鍵技術問題。內培實用人才。出臺《富民縣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22-2026)》,實施“黎陽牌”系列重點人才和重要人才培養載體的命名及授牌授證,結合“萬名人才興萬村”,培育縣內專業技術人才5698名、高技能人才756名,培養重點人才128人,打造省市縣級各類人才培養載體69個。今年來,6戶企業榮獲市級科技特派員稱號,5戶企業8人獲得省級科技特派員稱號。

聚焦優勢謀發展,打造特色產業。高原特色農業挑起鄉村振興“大梁”。利用優良的生態資源優勢、生物多樣性優勢及有機農業自然優勢,以綠色為主導,以創新為驅動,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大秀山生態精品蘋果基地引進培育國內外新特優品種,推廣應用蘋果矮化、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生物防治及智能化管理、產品溯源等綠色高效栽培技術,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被農業農村部、云南省農業農村廳、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等部門列為“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示范點”。款莊膠泥土大米種植基地以“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模式發展“稻魚”產業,“豐禾牌”膠泥土粳米先后獲得中國名特優商品認證、全國優質漁米粳米組銀獎、云南省高原特色有機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研究與應用試驗示范基地殊榮,并于今年9月入圍中科航天鄉村振興甄選計劃。人工智能育種釋放養殖新動能。引進云南昆洲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五萬頭智能原種豬場項目,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運營,并與四川農業大學合作,開展基因組育種、智慧養殖和人工智能表型組等相關研究,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出欄5萬頭以上種豬,基于良好的基因產出的原種豬可以輻射全省36萬頭二元母豬進而帶動930萬頭三元肥豬,可至少間接為社會創造10個億以上的價值,將成為全國首個“數字孿生”育種場,人工智能育種示范場,云南省首個全方位開展基因組育種的數字化智能豬場。綠色“鈦”產業匯聚“財富密碼”。富民縣依托豐富的鈦礦資源優勢,在鈦白粉生產及精深加工產業鏈上下功夫,聚集了5家規模以上鈦產業企業,2021年實現產值16.55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20%。以技術創新助推企業發展,支持東昊鈦業進行技術改造,在廠區不擴的前提下,實現產能總體翻一番,完成年產6萬噸高檔金紅石鈦白粉目標。同時,推動化工產業向新材料產業轉型,將廢水廢料中回收提取的新材料鈦酸鋰變廢為寶,用于新能源汽車鈦酸鋰電池的負極材料,目前富民縣正推進投資3.4億元的年產2萬噸鈦酸鋰項目建設,投產后預計增加工業產值20億元。

富民縣委組織部供稿

關鍵詞: 富民縣  科技賦能促發展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