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當前通訊!云南昭通: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技術標準應用成效顯著

時間:2022-12-15 19:40:00    來源:云南網    


(相關資料圖)

記者12月15日從昭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昭通地方標準推薦的技術性誘、燈誘等綠色防控技術已在昭通全市大面推廣應用,草地貪夜蛾蟲害得到有效控制,為害損失率控制在1%以下,在國家規定的糧食作物病蟲害為害損失允許水平以下。

草地貪夜蛾是世界性重大玉米害蟲,2019年首次入侵我國,當年即導致全國20余省區近600萬畝玉米受害。昭通地處云貴川烏蒙山腹地,地形地貌極其復雜,玉米是昭通第一大糧食作物,該蟲入侵昭通三年來,每年蟲害面積均在20萬畝以上。草地貪夜蛾危害形勢嚴峻,防控任務十分艱巨。

2020-2021年,云南大學、昭通學院聯合在昭通11縣區設置70余個監測點開展發生遷移規律研究,在大關、彝良開展越冬技術研究,在巧家、彝良開展草地貪夜蛾綜合防控試驗示范,11縣市區植保技術人員參與項目實施。基本摸清了草地貪夜蛾在昭通的遷移危害規律、發生特點,提出了成套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編寫完成“草地貪夜蛾監測技術規程”“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規程”兩項昭通市地方標準,經昭通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專家評審后發布。

2022年,項目組在昭陽區盤河、蘇甲、舊圃,彝良縣角奎、洛澤河、龍街等6個鄉鎮41個村推廣應用草地貪夜蛾標準化監測和防控技術應用示范5萬畝。結果顯示草地貪夜蛾蟲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昭陽區、彝良縣發生危害面積分別為總面積的0.23%,0.72%,總體危害程度為偏輕發生。

兩項昭通市地方標準,為昭通草地貪夜蛾防控提供了關鍵科學依據和防控規范,為打贏草地貪夜蛾殲滅戰,助力昭通玉米產業安全,提供了技術支撐。

云南網記者 謝毅 通訊員 羅燕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