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綠春:“鱘”出“水中”致富路

時間:2023-01-11 16:30:56    來源:云南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走進云南綠春縣大興鎮老邊村委會哥德養殖場,連片魚池與青山綠水美景相映成趣、美不勝收,清澈的山泉水緩緩流過波光粼粼的池塘,一尾尾鱘魚在池塘里怡然暢游。魚池邊,馬者德夫婦正忙著給鱘魚投料喂食、清理魚池、查看鱘魚生長,現場忙碌而有序。

今年40歲的馬者德,充分利用當地植被豐茂、水質優良的資源優勢發展鱘魚人工養殖,走出了一條“水中”致富路,目前,第一批養殖成功的鱘魚已上市出售。

鱘魚營養價值非常高,全身無刺,肉質鮮嫩,渾身都是寶,但對水質、水含氧量和水溫等養殖條件要求十分苛刻,是個高效益和高風險并存的產業,為此許多人只能望而卻步。

馬者德

馬者德是土生土長的綠春縣大興鎮老邊村委會大寨村人,是一個愛思考摸索、閑不住的人,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走上了鱘魚人工養殖之路。“開始的時候是養豬,養豬的市場有點不景氣,價格不穩定,我就想試養一下鱘魚。通過手機上、百度上了解到鱘魚養殖對水質要求相當高,我們這邊風景和水都非常的好,我就在這里開始試養第一批鱘魚。”馬者德說。

萬事開頭難,馬者德雖然愛學習,但養殖鱘魚并不像他想象中的那么簡單,剛開始,由于缺乏經驗,他從外地購買了5000余尾鱘魚苗,在運輸途中因缺氧最后只剩1000尾左右活下來,還有一次,由于下大雨沖斷供水渠造成水塘斷氧,僅3小時魚塘里所有鱘魚全部缺氧致死。面對層出不窮的難題,他一開始確實有點一籌莫展的感覺,甚至有了想放棄的念頭。

鱘魚

“我堅信,好山好水出好魚,通過參加培訓、外出參觀學習以及請技術人員指導,我逐漸掌握了養殖技術。”馬者德說,目前,自己的鱘魚養殖基地已步入正軌。今年已經賣了5000斤,過完春節又可以賣一批,預計年內可實現經濟收入20余萬元,現在大小魚池共養有40000余尾鱘魚,養殖數量可觀。

馬者德表示,由于鱘魚肉質鮮嫩、營養價值高、價格實惠,在市場非常受歡迎,供不應求。下一步自己還想完善好相關基礎設施,繼續擴大養殖規模,讓更多人品嘗到綠春鱘魚。

云南網通訊員刀諺晴馬冬師記者黃翹楚 攝影報道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