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將食用菌產業作為農業轉方式、調結構,培育新的增長點,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來抓,按照“高起點建設、規模化發展、工商化管理”的發展思路,多措并舉,加大培育扶持力度,食用菌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新局面。2022年食用菌產量達1.63萬噸,產值14.68億元,全縣已初步形成了以大球蓋菇、香菇、羊肚菌、虎掌菌、榆黃菇、香箐、靈芝等多個品種為輔的良好發展勢頭。食用菌產業在全縣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成為南華縣繼糧、油、菜生產之后的第四大種植產業。
強化科技創新,研發攻關新產品。深入開展食用菌種植的種質資源、新品種選育、高效栽培關鍵技術、精深加工技術、產業文化和現代營銷等產業鏈條上的關鍵環節的技術研究篩選利用和產品研發,以有效提升科技支撐食用菌種植產業發展的能力。
培強新型主體,實現轉型升級。根據南華區域產業發展需要,圍繞食用菌種植全產業鏈進行精細化分工的原則,重點引進和培育食用菌種植精深加工與營銷、專業化菌種菌袋生產龍頭企業,提高產業化水平;盡可能把分散種植戶組織起來組建專業合作社、家庭菌場集約化發展食用菌種植,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依托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創立食用菌種植科技示范園區,提升科技研發與應用能力,轉變產業發展方式。
構建服務體系,加強示范推廣。根據食用菌種植產業技術特點構建和完善食用菌種植科技服務體系,通過人才引進、激勵、培訓等措施,提升農技推廣部門對食用菌種植產業的科技服務能力。在食用菌種植主產區域,結合食用菌種植產業園區建設,突出開展食用菌種植的“四新”示范和“六良”配套的工作(即指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制,良種、良法、良制、良壤、良機、良灌),促進示范推廣取得實效。
創建示范基地,搭建集群平臺。南華縣注重基地建設,對種植成片、基本成規模的種植區域,鼓勵帶頭人成立合作社,建成食用菌生產基地。同時狠抓基地的標準化建設,制訂嚴格的基地生產標準,鼓勵合作社和生產企業加強食用菌功能性研究和加快食用菌功能性產品研發,促進食用菌產業形成粗加工企業、精深加工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組成的企業集群,目前建立了31個食用菌生產基地,食用菌加工企業正在建設中,不斷放大集群功能示范效應。
強化人才保障,突出科技支撐。鼓勵企業大膽創新,將科研項目研究和生產實踐結合起來,提高科技轉化率,將科技盡快轉變成生產效益。引導合作社和生產企業大膽引種優質、高產的新品種,發展名、優、稀、特高檔食用菌生產,以科技含量增添生產附加值,努力將南華縣建成楚雄州食用菌菌種研發、制種基地和全省中高端食用菌生產大縣。
云南網記者 楊德祥 通訊員 劉天虎 攝影報道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長青集團(002616)1月12日晚間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歸母凈利7000萬元-9000萬元,上年同期虧損1 92億元。報告期內,營業收入實現雙位數增長
2023-01-12 17:28
1月12日舉行的第十屆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上,新華社聯合天下秀(600556)發布了國內首個文旅沉浸式數字化云平臺“云游中國”,從行、游
2023-01-12 17:28
北京市目錄鏈2 0于1月1日0時上線,目前北京市80余個部門的市級數據目錄、16個區與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區級數據目錄,以及民生、金融等領域10余家
2023-01-12 17:35
邁赫股份(301199)1月12日晚間公告,公司此前公告,公司收到比亞迪(002594)發來的3份《中標通知書》,確定公司成為3個項目的中標人。公司與比亞迪(0
2023-01-12 17:30
雅本化學(300261)1月12日晚間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歸母凈利2億元-2 3億元,同比增長9 98%-26 48%。公司農藥中間體CDMO產品、醫藥
2023-01-12 17:43
(文 陳建志)一名50歲婦人近幾年來,只要睡覺一躺下就會見到眼前景物在旋轉,同時,右耳會聽見一陣「嗡~嗡~嗡」,好像山谷回音,持續數分鐘。只能
2023-01-12 17:15
山東海化(000822)1月12日晚間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歸母凈利10 60億元-11 40億元,同比增長41 20%-51 86%。報告期內,公司主導
2023-01-12 16:43
集智股份(300553)1月12日晚間公告,公司擬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 55億元,將用于集智智能裝備研發及產業化基地
2023-01-12 16:35
上海兩會期間,在浦東代表團審議時,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證券交易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蔡建春進行了發言。蔡建春建議發揮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區
2023-01-12 16:25
索菱股份(002766)1月12日晚間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歸母凈利600萬元-900萬元,上年同期虧損6 7億元。公司于2021年度完成了重整事項,解決
2023-01-12 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