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夢回千年 牽手時尚“繡美”楚雄|傳承指尖的藝術,“繡”出美麗未來

時間:2023-02-05 15:29:45    來源:云南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千年彝裝,一賽千年,賽裝節背后的精彩是彝族刺繡的變化萬千與多姿多彩。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縣彝族刺繡歷史悠久,與千年賽裝相生相伴、交相輝映,是廣大婦女“指尖的藝術”“心靈的花朵”。永仁彝族刺繡、賽裝節于2009年雙雙被列為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近年來,永仁縣十分重視彝族刺繡的傳承保護和發展,努力讓“指尖的藝術”加速向“指尖經濟”轉化。目前,永仁縣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彝族刺繡代表性傳承人2人,州級8人,縣級6人。

在陽光永仁·彝繡文化創意產業園,一家彝繡產品店鋪內擺放了各式各樣特色鮮明、設計精巧的彝繡產品,除了傳統服飾外,還有抱枕、杯墊、鏡子等品類。老板李芬今年67歲,作為彝族刺繡項目州級代表性傳承人,多次外出學習的經歷讓李芬有了更多的見識。“之前去東華大學培訓,在一節銷售課上我們一件東西也沒賣出去,但發現其他人的文創產品、旅游產品賣得特別好,回來我們就開始創新產品類別,也嘗試做更多的文創產品。”李芬說。

據介紹,永仁縣將繡女技能培訓作為促進彝繡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工作來抓,采用“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加強技能培訓,不斷提高繡女的刺繡技藝和設計創新能力。同時,永仁縣還常態化組織專家、學者對彝繡技藝進行研究、保護,使平繡、十字繡、扣花繡、多色插花繡、鏤空繡、畫圖插花扣邊繡六種刺繡工藝得以全面系統的傳承。

在陽光永仁·彝繡文化創意產業園另一店鋪里,彝族刺繡項目縣級代表性傳承人李曉麗也分享了她的彝繡創業路。受環境的熏陶,李曉麗自幼便跟隨父母及村寨里的彝族刺繡藝人學習彝繡。2015年為照顧家人她開始回鄉發展彝繡產業。

“政府給了我們很多的扶持政策,有了‘彝繡貸’我們不用擔心資金問題,買鋪面政府也補貼了5萬元。”政府的系列扶持舉措,為李曉麗發展彝繡產業注入了“強心劑”。目前,她的公司有繡娘1000余人,產品更是通過訂單銷往全國多個地方。

近年來,永仁縣認真落實州級出臺的金融支持彝繡產業12條措施、銀行優惠貸款“彝繡貸”、保證純手工繡品的“彝繡保”、降低彝繡企業物流成本的“彝繡郵”等政策措施,助力彝繡市場主體發展。目前,全縣共發展州級彝繡文化產業園區1個,彝繡產業協會1個,有正常生產經營的彝繡企業10戶、個體工商戶68戶、專業合作社6個,有繡娘2713人,形成了“園區+企業+協會(合作社)+繡娘”的彝繡產業發展模式,2022年永仁縣彝繡產業實現增加值3300萬元。

“我們大力推動彝繡與文化節慶、旅游的融合,讓彝繡產品在更多的平臺呈現、展示,同時通過電影、賽裝活動、非遺進校園等,讓傳播彝繡、發展彝繡的氛圍更加濃厚。”永仁縣文化館館長尹昌泉介紹道。

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做好彝繡的傳承和發展,永仁縣信心滿滿。小小繡花針上,還將“繡”出更加美麗的未來。

云報全媒體記者楊吉娟吳沛釗殷潔李沛昀劉暢呂瑾劉宇丹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