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夢回千年 牽手時尚“繡美”楚雄| 文化產業園讓彝繡走入尋常百姓家_全球播資訊

時間:2023-02-06 05:30:16    來源:云南網    


(資料圖)

立春時節,走入陽光永仁·彝繡文化創意產業園,午后的暖陽將沿街鋪滿的青松毛烘焙出陣陣清香。“永定老街”的牌坊下,身著盛裝的彝族婦女用一場熱鬧的歌舞表演迎接著來客。

昆明游客柴紹安是省攝影家協會成員,遇到這么一場精彩的歌舞,他和同行的“拍客”們興奮不已,快門聲咔咔作響之余,他們也走入彝族婦女間,借來雞冠帽,指導起擺拍動作,拉起手一起歌舞新春。“我早就從微信朋友圈看到過永仁賽裝節的照片,這次專門來看看。她們的服飾和我拍過的其它地方的彝族都不同,色彩對比明顯,很是鮮艷。”

彝繡文化創意產業園是楚雄州全力構建彝繡特色文化產業鏈的其中一環,為壯大市場主體形成產業集聚,在原永定老街的基礎上打造出吸納各類刺繡企業入駐的街區,力圖將美麗的彝族服飾引入到現代化的日常商圈中。百靈鳥彝繡、彝韻彝繡、巧娘彝繡等眾多集彝繡傳承、展示、生產、銷售、設計于一體的店鋪,讓這里成為當地彝繡文化交流與采購的首選之地。

華錦彝繡的店主李曉麗曾在昆明打工,考慮到照顧老人,從小喜歡彝繡的她,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回鄉創業。“回村后,村子里蓋了扶貧車間,專門用于我們學習刺繡。在政府的幫助下,我有了很多到外地展銷和學習的機會,創意產業園免租3年的好政策更是讓我吃了定心丸,安心刺繡。”

2013年,李曉麗成立了華錦彝繡有限公司,她把彝繡的設計、刺繡技能技巧傳授給繡娘們,然后把繡娘的刺繡作品收集到一起后進行改良加工,借助公司化營運,繡娘人數擴展到1000余人。“這些年,我們的銷售額越來越高。產品最遠銷售到日本、澳大利亞。對于在大山里長大的我來說,彝繡和政府的幫助改變了我的人生。現在,我11歲的女兒也開始刺繡,村子里也有了‘繡男’,彝繡事業越來越大。”

在眾多店鋪中,除了傳統的成套的彝繡服飾,更多與現代工業結合的生活小物件受到歡迎。67歲的李芬是彝繡的非遺傳承人,因為眼睛不好,現在主要從事產品設計工作。她介紹,傳統服飾好看歸好看,但因購買后缺乏實用性銷量并不高,而通過工業半成品加工的彝繡裝飾耳環、筆記本、鏡子等產品頗受市場歡迎。

“這些年,因為外出展銷得多,我們的思想開闊了,傳統的刺繡圖案不斷更新,品類更加豐富。我們加入彝繡元素的挎包賣得就很好,上海、北京等地的訂單絡繹不絕。”李芬說,隨著產品銷量打通,穩定增收,幾年前,她也在政府的貼息貸款等扶持下,買下了現在的店鋪,帶動著身邊更多的繡娘開始了刺繡這個幸福的產業。

目前,彝繡文化創意產業園現入駐文化市場主體31戶,其中彝繡市場主體25戶。集聚彝族刺繡省級非遺傳承人1人、州級非遺傳承人3人、縣級非遺傳承人3人,已經成為彝繡從業者相互交流學習,將傳統技藝與現代商業融合發展的新舞臺。2022年,園區實現彝繡產業增加值1700萬元,同年12月,被楚雄州文化發展領導小組命名為“楚雄州文化產業園區”。

云報全媒體記者吳沛釗楊吉娟殷潔李沛昀劉暢呂瑾劉宇丹攝影報道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