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云南省推出系列強農惠農富農舉措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 持續推動農民增收-天天即時

時間:2023-02-13 09:42:04    來源:云南網    

省委、省政府把農民增收作為“三農”工作鮮明導向,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推動農民持續增收。新年伊始,省委、省政府密集部署調研“三農”工作,發出持續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2月10日,全省農業農村局長會議提出,抓緊抓好重點工作,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今年,我省將通過分解細化目標,加強統籌調度分析,建立完善助農增收利益聯結機制,持續開展動態監測,加快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加大就業幫扶力度等一系列措施,讓促農增收的動力更加強勁,讓廣大農民更加富裕,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高位推動 夯實支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省制定出臺農民持續增收三年行動方案,把農民增收作為“三農”工作鮮明導向。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大力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為農民增收提供堅實支撐。

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對農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撐。2022年,全省第一產業增加值達4012億元,同比增長4.9%,增速高于全國平均0.8個百分點;全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147元,同比增長6.7%,增速高于全國0.4個百分點;農民經營凈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達48.7%,高于全國14個百分點;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1年增加950元,其中經營性收入增加了502元,對收入增長貢獻達53%。

我省通過糧經協同發展,保障種糧收益。去年,開展糧經協同示范,探索“烤煙+玉米+油菜”“果+糧+豆”“糧+菜”發展模式。各類市場主體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農戶提供從種子、栽插、收割、銷售全程生產托管服務,提高種糧收益。通過“六個一”機制,即每個重點產業一個工作專班、一個專家團隊、一個配套支持政策、一批重點基地、一批龍頭企業、一個定期調度機制,聚焦茶、花、果、菜等重點產業,推動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2022年,全省經濟作物播種面積4400余萬畝,同比增長2.7%;全省有機農產品有效證書數和獲證市場主體數持續保持全國第一位。通過培育市場主體,強化龍頭帶動作用,到2022年底,全省農業企業達10.8萬戶、龍頭企業達6204戶。通過融合發展,延伸產業增值收益,以示范創建為引領,扎實推進現代農業園區、產業集群、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產業強鎮建設。通過加大政策引導,快速拉動農業投資,2022年,全省農業投資同比增長32.5%,投資總量和增速均居全國前列,投資對產業發展拉動作用明顯。

多措并舉 深化落實

近年來,隨著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斷強化,各地鄉村產業不斷壯大,農村改革不斷深入,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縮小。

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目標是,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6.5%、15%以上。“任務已明確,我們必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深入實施農村居民和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三年行動,全力以赴抓落實。”省農業農村廳負責人說。

近年來,賓川縣金牛鎮蔡甸村黨支部引導農民以土地入股方式,把分散經營的土地資源通過流轉打造“合作農場”,開展規模經營,發展鮮食早熟葡萄,農戶可按要求承包管理,也可務工、可享受分紅,村人均純收入5.6萬元。通過建立有效機制,蔡甸村成功探索出產業發展聯農帶農模式。

今年,我省將通過一系列有力措施,打造更多的“蔡甸村”,促進農民增收。

產業幫扶方面,我省將持續推動脫貧地區產業幫扶政策落實,協同財政、鄉村振興部門建立完善鞏固脫貧攻堅項目庫,確保銜接資金投入產業比重不低于60%。聚焦主導產業,實施重點工程項目,統籌推進產業技術服務、產業帶頭人培訓、農產品品牌建設、產銷對接等幫扶工作落實。扎實開展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幫扶,確保“三類對象”及時得到幫扶救助。深入落實產業風險防范指導措施,加強農業產業幫扶項目立項、建設、運營、利益分配等環節的風險防控,持續跟蹤督辦15個重大風險產業項目。

農民增收方面,將在特色產業發展、聯農帶農機制、盤活農村資源資產等方面狠下功夫,力爭實現更大突破。

省農業農村廳要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盡快分解下達年度農民收入增長目標任務,層層壓實責任。我省將出臺農業市場主體聯農帶農獎補政策,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會同財政、鄉村振興等部門,引導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主體多帶動農民增收。做好“土特產”文章,集中資源力量支持特色產業做優做強,引導企業與農民建立更加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提升農民經營性收入。拓展農民就地就近就業空間,為有就業意愿的農村居民提供就業信息和就業便利,特別是利用農閑時間,加大就業政策宣傳和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居民就業技能水平,保障農民工資性收入穩定增長。積極引導村集體經濟組織推行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參股等多種模式,探索村村抱團發展、村企村社聯動發展、引進企業入村共贏發展等多種方式,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提高收入和服務帶動力。持續抓好農民增收動態監測,及時發現化解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認真總結推廣促農增收模式。

云報集團全媒體記者王淑娟

關鍵詞: 大力發展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