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夢回千年 牽手時尚 “繡美”楚雄|彝繡傳承人助力彝繡車間

時間:2023-02-13 22:36:06    來源:云南網    

?


(資料圖)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坐落于楚雄彝人古鎮廣場西南角的“彝繡天地”古色古香。彝繡傳承人李長征早早來到店里準備絲線和紋樣,一會兒她要到鹿城鎮栗子園社區進行彝繡培訓。

7歲起就開始學習刺繡技藝的她,憑著對彝繡的熱愛,走訪多名當地刺繡老藝人,把彝繡當作自己的“終身事業”,刻苦鉆研民間技藝,刺繡技藝日臻完善。如今李長征不僅開設了一家專門從事彝繡加工銷售的公司——“彝繡天地”,還成立了“彝繡技能大師工作室”,免費培訓繡娘,助力彝繡傳承。近年來,李長征培訓出大批彝族繡娘,帶動千余名婦女平均每人每月實現增收1500至2000元。

圍繞全州公共文化品牌“遇見楚雄——傳統圖樣系列”“綠羽仙蹤——綠孔雀圖樣系列”“福來云往——非遺聯名系列”三大系列,李長征創作了50余種、近百件彝繡產品,繡品暢銷國內外,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去年,公司產值近1000萬元,實現了繡品變商品、繡片變名片的美麗轉變。

在栗子園社區的彝繡車間,來自社區居民、彝繡企業負責人以及自主創業的繡娘等10余人圍坐一起,仔細聆聽李長征講解刺繡品控、盤金繡針法、色彩搭配、紋樣設計等知識,大家鉚足干勁,細細的銀針在手中上下翻飛。

“教授刺繡技術這些年我們一直都在做,但是以‘企業+社區+繡娘’的培養模式還是第一次。不僅為繡娘帶來了刺繡技術,也為她們帶來了訂單。對于企業來說則培養了更多優質、符合需求的繡娘?!崩铋L征介紹。

如今,繡娘們的“指尖技藝”正在向“指尖經濟”“指尖產業”轉變?!皞鹘y文化必須要傳承,彝繡車間對提升大家刺繡技藝,實現增收致富也很有幫助。希望我們的生活像這個盤金繡一樣金燦燦?!壁w紫仙是栗子園社區移民搬遷戶,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她覺得溫暖又幸福。

栗子園社區是一個純移民安置社區。今年1月,楚雄市首個集彝繡產品生產、展示、銷售為一體的彝繡車間在栗子園社區建成,能同時容納60人以上進行刺繡生產,承接各類刺繡,紡織等產品訂單。不僅解決了栗子園及其周邊富余勞動力,促進群眾增收,也為樹立全市彝繡文化產業品牌,增強城市文化內涵貢獻力量。

近年來,楚雄市堅持保護傳承并重、優勢特色并舉,深度挖掘民族文化資源潛力,形成了彝人古鎮彝繡聚集區、三街鎮刺繡之鄉,成立彝繡專班推動彝繡產業高質量發展,成為全市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的增長點。

下一步楚雄市將以栗子園社區“彝繡車間”為重點,實施“楚雄彝繡”品牌振興行動。以實踐所、站為陣地,打造“一車間一坊一山一街一鎮”“楚雄彝繡”特色文化產業鏈。實施彝繡訂單三個一批行動,把彝繡車間工程變為民心工程,將發展彝繡產業與保護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技藝相結合,與發展特色旅游業和文化產業相結合,不斷拓展擴大楚雄市彝繡產業,提升楚雄市彝繡產業影響力。

云報全媒體記者劉宇丹楊吉娟殷潔劉暢呂瑾吳沛釗李沛昀

楚雄日報記者丁忠澤高建波

楚雄市融媒體中心記者董玥楊亞楠

》點擊進入專題《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