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考古中國”發布!云南古城村遺址發現完整的商周時期環壕聚落-全球觀察

時間:2023-02-15 21:44:57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考古中國”發布!云南古城村遺址發現完整的商周時期環壕聚落

2月15日國家文物局舉行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通報了云南晉寧古城村遺址重要考古成果。2020年以來,古城村遺址發掘出保存完整的商周時期環壕聚落,這也是云南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的先滇時期環形貝丘遺址,遺址核心區面積達4.2萬平方米,貝丘堆積厚度近6.5米。

考古工作者在云南晉寧古城村遺址現場開展清理發掘工作(攝于2月7日)。新華網趙普凡攝


(資料圖)

古城村遺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晉寧區、滇池東南岸沖積平原北端,距離曾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古墓群、出土大量簡牘封泥的河泊所遺址僅8公里左右。

古城村遺址發掘項目負責人、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周然朝介紹,2020年以來的考古發掘工作,揭露出商代晚期至戰國早中期的文化堆積,發現壕溝、護坡、土坑墓、甕棺葬、房址、灰坑、螺殼坑等重要遺跡,出土陶器、青銅器、玉器、骨器、石器、木器等文化遺物4000余件。

航拍視角下的云南晉寧古城村遺址局部,臺地邊緣為壕溝(攝于2月7日)。新華網趙普凡攝

發掘清理出的壕溝和護坡(攝于2月7日)。新華網羅春明攝

其中最為重要的發現是商代晚期的環壕聚落結構,由周長約600米的壕溝、護坡,以及被二者環繞其中的總面積約2.7萬平方米的中心臺地組成,平面形狀接近橢圓形。“保存如此完整的環壕聚落,在云南已知的同時期遺存中,是第一個!”周然朝說。

螺螄殼與灰土層層交替堆疊形成文化層(攝于2月7日)。新華網羅春明攝

考古工作者在討論遺址發掘清理情況(攝于2月7日)。新華網趙普凡攝

貝丘堆積,也是古城村遺址的一大特點。走進考古發掘現場,大量螺螄殼與灰土層層交替堆疊,十分震撼。現場考古工作人員謝桃云介紹,古城村遺址貝丘堆積中的貝類,絕大部分是來自滇池的螺螄,當時的古人吃完螺肉后將螺殼作為食余垃圾丟棄,成年累月逐步堆積,形成了現在看到的貝丘。

遺址出土的部分青銅器(攝于2月7日)。新華網趙普凡攝

考古工作者對出土的陶片進行分類(攝于2月7日)。新華網趙普凡攝

“古城村遺址的考古新發現,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周然朝表示,相關遺跡和文化遺物的發現,為研究滇文化起源,以及滇文化出現之前滇中地區的聚落形態演變、社會組織結構、喪葬習俗、族群構成等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樣本,也為構建滇中地區自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早期鐵器時代的考古學年代框架和文化譜系提供了關鍵材料。(念新洪 趙普凡)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